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邓正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邓正来邓正来
简介

     邓正来,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并于同年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1985年硕士毕业后未就业,个人独立治学,被媒体报道称为“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
  1998-1999年受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3-2008年受聘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
  2008年加盟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主编、《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学者”讲座教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科学与知识社会学,侧重政治哲学与法律哲学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专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和《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等近20部;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等近20部;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译)、《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庞德《法理学》和《政治学说史》等十余部。

学术影响 编辑本段回目录


  ◆ 长期致力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经典著作的汉译工作,组织、策划并独立翻译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西学东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张文显语)
  ◆ 系中国学术规范化和社会科学自主性运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和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研究的领航者,开启并推动了19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三大运动(即初期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研究运动、中期的学术规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大讨论,以及晚期的自由主义大讨论)
  ◆ 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研究,为建立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做出了持久的贡献
  ◆ 21世纪初以来,致力于中国法律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工作,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创造了“自民国以降法学界集中评论一位学者某部著作的最大盛况”(林来梵语);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2007年,相关评论文章达近百篇
  ◆ 创办中国最大的学术网站之一“正来学堂”。这是中国学术界唯一一个以学者命名的学术网站,截止到2007年12月初,点击率已逾290万人次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2000-2004)》,邓正来教授在2000-2004年总共21个学科的论文引证率中,在6个学科中位居前50名:法学第1、政治学第2、社会学第5、马克思主义第30、新闻学与传播学第36、哲学第44,是中国唯一一个横跨六个学科、并在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核心社会科学学科同时位居前五名的学者

个人专著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市民社会》,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8.《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三联书店2004年版;
  13.《寂寞的欢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8.《小路上的思与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译校论著 编辑本段回目录


  1. [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校,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 [英]埃斯特林、格兰德著,《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3.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
  4. [美]路易斯•亨金:《民主、宪政、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5.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6.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8. [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3.[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邓正来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4.[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邓正来、乔娅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编书刊 编辑本段回目录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国书评》(季刊)(1994-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3.《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4.《中国书评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与亚力山大联合主编),中央编译出
  版社1999年版;
  6.《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2002-),香港社会科学评论出版社;
  8.《王铁崖文选》(新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三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国书评》(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中国书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四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中国书评》(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中国法律哲学临界丛书》(7本),法律出版社2006、2007年版;
  19.《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2006总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中国书评》(第五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24.《中国书评》(第六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5.《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对外交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3年应邀参加“国际社会科学发展研讨会”(香港);
  1994年应邀参加“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学大会”(美国);
  1994年应邀参加“人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马来西亚);
  1995年应邀参加“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法国);
  1996年应邀开设“澳门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讲座(澳门、香港);
  1997年应邀参加国际会议(法国);
  1997年应邀参加“人权与生命”国际学术会议(巴西);
  1998年应邀参加联合国社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法国);
  2004年应邀开设“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讲座(澳门);

承担课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1、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 。

主要论文编辑本段回目录


  
  1、《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景跃进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创刊号。
  2、《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3卷。
  3、《台湾民间社会语式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5卷。?
  4、《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8卷。
  5、《学术研究与学术纪律:评〈南极政治与法律〉》,《中国书评》1994年创刊号。
  6、《学术研究与论证方法:评崔之元的“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1994年第10期。
  7、《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中国书评》1994年第2期。
  8、《化解整体的社会科学观:“中国社会科学规范化”讨论的讨论》,《中国书评》1995年第6期。?
  9、《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序〈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书评》1995年第7期。
  10、《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书评》1995年第8期。
  11、《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第15卷。?
  12、《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学人》1996年总第9期。?
  13、《探寻澳门研究的理论意义:序吴志良〈东西交汇看澳门〉》,《澳门研究》1996年第4期。
  14、《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第20期。
  15、《〈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的宪章〉:哈耶克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书名辨》,《读书》,1997年第8期。?
  16、《中国近代史中的国家与社会:序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学术思想评论》1997年第2期。?
  18、《中国与世界:国际法──〈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跋文》,《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19、《一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2期。?
  20、《再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3期。?
  21、《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5期。?
  2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反思:〈研究与反思〉自序》,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23、《“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序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澳门研究》1998年第7期。?
  25、《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自由与秩序〉自序》,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6、《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上),《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8年秋季卷。?
  27、《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下),《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9年春季卷。?
  28、《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29、《中国社会科学的再思考:学科与国家的迷思》,《南方文坛》2000年第2期。30、《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与作用》,《开放时代》2000年第3期。?
  31、《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开放时代》2001年第1期。?
  32、《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研究的答问录》,《奥尔多投资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33、《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答问录》,《法大评论》2001年第一卷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4、《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35、《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36、《中国法学教育的方向:谁的问题?》,《法学家茶座》2002年第1期。?
  37、《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未刊稿)。?
  38、《社会学法理学的“社会神”》,《中外法学》2003年第3期。?
  39、《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一卷。?
  40、《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1、《邓正来先生话中国法学的重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42、《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读书》2003年第3期。
  43、《中国法制的建构者:律师》,《律师文摘(卷首语)》2003年第5辑。
  44、《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王铁崖文选》新版序。
  45、《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46、《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庞德《法理学》(五卷本)译序。
  47、《信与中国传统医学》,《读书》2004年第9期。
  48、《社会哲学法学派》,《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49、《逼问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原因》,《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1月19日第三版新观察。
  50、《我翻译的这几本书》,《南方周末》2004年8月19日A6版。
  51、《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究》,《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52、《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53、《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 论文》,《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54、《理论法学前沿与中国法学的发展》,《法学家茶座》2004年第7期。
  55、《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56、《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法学家茶座》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6期全文转载。
  57、《中国博士招生制度必须改革》,《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0.《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1.《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究》,《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2.《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一),《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43.《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二),《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44.《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三),《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45.《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四),《政法论坛》2005年第4期;
  46.《对“法制与社会发展”之判准的反思:贺〈法制与社会发展〉出版十周年》,《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
  47.《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8.《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9.《弘扬学术批判,提升中国学术——〈中国书评〉主编邓正来先生访谈》(邓正来、杜悦),《学术界》2005年第4期;
  50.《迈向自主的澳门社会科学研究》,《澳门研究》2005年第3期;
  51.《中国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中国改革》2005年第9期;
  52.《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53.《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4.《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法学》,《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55.《临界:中国青年学者的使命与担当》,《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6.《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学术界》2006年第2期;
  57.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jurisprudence---building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China”,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2, April 2006;
  58.《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和批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第3期;
  59.《在体制中拒绝主流》,载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直面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载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法学研究中‘以小见大’的个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
  62.《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学术理想: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教学方法访谈录》,《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3.《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64.《‘学在民间’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界》2006年第5期;
  65.《以学术为本,办出学术期刊的品位》,《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66.Criticism on the urbanized trend of Chinese law research,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4, October 2006;
  67.《回归经典 个别阅读——<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总序》,《学术界》2007年第1期;
  68.《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69.《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70.《学术自主性与中国法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71.《后形而上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72.《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石川英昭译,载日本鹿德岛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地域政策科学研究》(第5号),第183-211页,2008年2月;
  73.《全球化、文化政治与法律哲学》,《东方法学》2008年第1期;
  74.《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化观”的论纲》,《河北法学》2008年第1期;
  75.《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河北法学》2008年第2期;
  76.《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
  77.《作为一种矛盾且多元进程的全球化》,《河北法学》2008年第4期;
  78.《作为一种主观且可变进程的全球化》,《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
  79.《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
  80.《哈耶克关于自由的研究》,《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
  81.《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治学格言 编辑本段回目录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难以确立的正是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因为这些问题是与我们的表达方式相伴随的,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
  ──维特根斯坦《札记》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邓正来”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