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偷生意效应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偷生意效应的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研究产生规模效应的内生增长模型中,新熊彼特主义者考虑了一种能够抵消规模效应的因素——“偷生意效应”。它是熊彼特创造性毁灭”过程中取走原有产品垄断利益的效应,或者说,对原来的知识创造者是一种负效应。但是,在格罗斯曼赫普曼、阿格汗和哈威特的模型中,由于一方面排除了多个公司生产同一类产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假定这种“偷生意效应”不够强,因此,规模效应模型分析的结论中仍然存在正的规模效应。

偷生意效应的运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是否能消除规模效应又能保留内生增长理论“精髓”的方向中。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家开辟的一条新思路,他们从特定的研究视角来分析规模效应问题。阿尔文·扬(Young,1998)、阿格汗哈威特(Aghion and Howitt,1998)、贝里特(Peretto,1998)等为代表的增长模型,集中于对“偷生意效应”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消除规模效应的新方法。

  以阿尔文·扬的模型为例。在他的模型中,他人可以从两个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创新活动而“偷去”创新者的创新利润流,即不仅通过产品的质量创新而且通过产品模仿来分割创新的垄断利益,这样,“偷生意效应”就大大加强。扬的分析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内生增长理论相反的结论:经济规模愈大,参与分割创新收益的人就愈多,“偷生意效应”就越强;而且,如果“偷生意效应” 主要通过生产模仿产品来分割原有垄断利益时,将出现负的规模效应。由于扬的模型中经济规模对长期增长可能具有正、负或无规模效应,而且他的模型是从特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因此,其理论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按照扬的分析,如果政府的政策只是简单地对所有研究部门实行“遍地开花”式的资助,那么,很可能只是激励产品的模仿,从而只影响收入水平,而不能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相反,如果政策立足于激励产品的质量创新,并根据R&D的研究深度实行重点资助或配额资助,那么,就可以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因此,阿尔文·扬的政策含义是:政策资助应该向创新难度大的人员或项目倾斜。

偷生意效应的影响 编辑本段回目录

  “偷生意效应”的存在表明,一个个体的发展有可能损害另一个个体的利益,或者说,一个个体的增长基础可能是另一个个体的不增长。如果“偷生意效应”发生于一个地区中,可能表现为一些人收入相对上升而另一些人收入相对甚至绝对下降;如果发生于一国中,可能表现为一些地区收入相对上升而另一些地区收入相对甚至绝对下降;如果“偷生意效应”发生在世界层面上,就表现为一些国家收入相对上升而另一些国家收入相对甚至绝对下降。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偷生意效应”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偷生意效应 内生增长理论 创造性毁灭 格罗斯曼 熊彼特 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理论 规模效应 质量创新 哈威特 阿格汗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