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出版编辑本段回目录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书名: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丛书名: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经典译丛
作者:科林·F·凯莫勒,乔治·罗文斯坦,马修·拉宾 主编
译者:贺京同、周业安等
定价:78.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作者简介

科林·F·凯莫勒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心理学和经济学教授。1981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风险决策理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性行为。除发表了将近100篇期刊文章外,还合著或者编著了4本书,并且撰写了专著《行为博弈》。凯莫勒于1999年成为首位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的行为经济学家,并且在2001-2003年期间担任经济科学学会的主席。

乔治·罗文斯坦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教授。1985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并且担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拉塞尔•塞奇基金会以及柏林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马修·拉宾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198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包括对公平和风险偏好等自我控制问题进行正式的理论建模。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基金会研究员,并在2001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内容简介


    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早就对此有深入的讨论,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卡尼曼特维斯基才开始通过吸收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通过改造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建立起全新的个体选择模型,并激发后来的经济学家把相关研究领域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主要分支,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行为经济学”。本书就是行为经济学家在这方面得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书中作者均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最杰出者。全书总共26章,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学术论文,并都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过。这些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讨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偏好和选择;一类则讨论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属于行为经济学思想和理论模型的应用部分。本书第一部分(第1章)全面地综述了行为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主要思想、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第2至13章)讨论了经济活动中参与人的偏好和选择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禀赋效应心智账户;二是不确定下的决策和前景理论;三是跨期决策时间偏好;四是公平和社会偏好。本书的第三部分(第14至24章)展示了行为经济学家对三个主要经济领域的看法:一是宏观经济领域,主要涉及心智账户和自我控制对储蓄的影响;双曲线贴现货币幻觉等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偏好对就业的影响。二是劳动经济学方面,主要涉及公平和互惠等社会偏好对劳动供给以及经济参与人激励的影响。三是金融领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行为金融学。该领域的三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展示了短视损失厌恶等心理因素对于股权溢价之谜、投资者行为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该书的最后一部分(第25章和第26章)则专门收入两篇论文,探讨个体决策的本质和过程,以期构建行为经济学的未来基石。

名家评介


本书收录了1990年前后至今所发表的行为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文献。所选文献许多都得到了更新,并且拓展了早期的基本贡献,并对原先的文献进行了精炼,给出了新的理论和经验意义。

本书作为单卷本论文集,能够充分满足那些试图了解这个新领域的人的需要,并能够确保人们及时跟踪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本书不仅是学生们的必备参考书,而且是职业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其他社会科学家等的必备读物。

——Colin CamererErnst Fehr,行为经济学系列丛书编者

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学习行为经济学的人来说,这本论文集可谓“一站式消费”,并且本书也能用于研究生的行为经济学课程(特别是本书可能激励人们开设类似的课程)。书中的导论写得非常精彩,很好地勾勒了行为经济学的全貌,并清晰地解释了其来龙去脉和理论思想。


——Linda Babcock,卡耐基·梅隆大学,《女性别问》一书的作者之一

在诸多理论挑战中,行为经济学已经赢得了胜利。称之为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在传统的备择范式已经占优的领域,行为经济学都显示出了竞争优势。不过,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并没有所谓的挑战——仅仅是对标准的科学研究而言,当代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并建立起新的范式。目前的这些新进展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总是有很多经济学研究者固守在自己的堡垒,发起所谓的理论挑战,并且根本没有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人,本书很好地解释了行为经济学新进展的本质。
——Henry J. Aaron, 布鲁金斯研究所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目录


作者简介

致谢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行为经济学:过去、现在和将来
科林·F.凯莫勒和乔治·罗文斯坦

第二部分:基本主题
参考点依赖和损失规避

第二章 禀赋效应和科斯定理的实验检验
丹尼尔·卡尼曼 杰克·L·科奈驰 理查德·H·泰勒
第三章 心理会计在决策中的作用
理查德H.泰勒
风险偏好和不确定结果
第四章非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探求风险决策的理论
克里斯·斯达默
第五章 生机勃勃的前景理论 ——来自现场的证据
科林·F·凯莫勒
跨期选择
第六章 时间贴现和时间偏好:一个批判性回顾
希恩·弗雷德里克,乔治·罗文斯坦和泰德·奥多诺基
第七章 现在采取行动,还是以后采取行动?
泰德·奥多诺基和马修·拉宾
公平和社会偏好
第八章 寻求利润过程中的公平约束:市场中的权利
丹尼尔·卡尼曼,杰克·L.科奈驰,和理查德·H.泰勒
第九章:一个有关公平、竞争和合作的理论
恩斯特·费尔和克劳斯·施密德
第十章 在博弈论与经济学中纳入公平因素
马修·拉宾
第十一章 解释讨价还价的僵局:自利偏见的作用
琳达·巴布考克和乔治·罗文斯坦
博弈论
第十二章 策略互动分析的理论与实验
文森特P.克劳福德
第十三章 行为博弈论:策略环境下的人类行为预测
科林 F. 凯莫勒
第三部分:应用
宏观经济学和储蓄
第十四章 心理账户,储蓄与自我控制
荷西M.舍夫林和理查德H.泰勒
第十五章 金蛋和双曲线贴现
戴维·莱伯森
第十六章 公平工资-努力假说和失业
乔治·A.阿克洛夫和詹尼特·L.耶伦
第十七章 货币幻觉
埃尔达·夏费尔,彼得·戴蒙德和阿莫斯·特维斯基
劳动经济学
第十八章 公平与报复:互惠的经济学
恩斯特·费尔和西蒙·盖希特
第十九章 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的劳动供给:每天做一次决策
科林·凯莫勒, 琳达·巴布考克K, 乔治·罗文斯坦, 理查德·泰勒
第二十章 工资、资历和对递增消费结构的需求
罗伯特·H·弗兰克和罗伯特·M·霍金斯
第二十一章 激励,惩罚和行为
尤瑞·吉尼兹和奥多·卢斯提奇尼
金融
第二十二章 短视损失规避与股票溢价之谜
施洛姆·本纳茨和理查德H. 泰勒
第二十三章 投资交易过度了吗?
泰伦斯·奥丁
第二十四章 损失规避与售房者行为:来自房产市场的证据
戴维·吉尼索乌和克里斯菲尔·迈耶
第四部分:新基础
第二十五章 基于案例的决策理论
伊特萨克·吉尔博阿和大卫·施梅德勒
第二十六章 失控:体内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乔治·罗文斯坦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原书作者序


几年前,三位编者和德雷泽·普瑞克以及迪克·泰勒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ASES)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并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当时,他们就在构思出这本书。我们放弃了打排球和徒步旅行等娱乐,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讨论这个领域,列出主要的贡献,并且对未来进行自由的猜想。我们还希望完成很多团队项目,例如共同编著一本《行为经济学手册》,但是我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情,因为编著这样一本手册需要协调很多经济学家,而他们都认为拖延是常见的人类行为,以至于他们不会为自己的拖延行为而感到尴尬。后来,我们产生了编辑一本读物的想法,最终也就形成了这本包括该领域最新的、重要的文献的论文集。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在书名中使用了“新进展”这个词,因为书中没有收录很多经典文献(每一个认真学习行为经济学的学生都应该阅读这些文献;而本书的导论部分的用意就在于对这些经典文献做注释性的梳理),而且,将所有经典文献和新文献都编入一卷中,只会导致对这两类文献的总结都过于单薄。所幸的是,很多早期的经典文献都被其他书籍所收录,例如:卡尼曼,斯洛维克和特维斯基在《不确定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1982)中探讨了“判断”;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在《选择,价值和框架》(2001)中探讨了“选择”;埃尔斯特和罗文斯坦在《跨期选择》(1992)探讨了“跨期选择”;以及泰勒的《赢者的诅咒》(1992)。而更多最近的读物包括:吉洛维奇,卡尼曼和米勒在《判断的启发式:扩展和应用》(2002)中对“判断”的探讨;以及罗文斯坦,里德和鲍梅斯特在《时间和决策: 跨期选择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展望》(2003)中关于“跨期选择”的最新研究。

我们不得不做出这种艰难的选择――没有收录很多优秀的论文(不仅包括经典文献,还包括最近的论文)这一事实就证明了行为经济学的突飞猛进。20年前,行为经济学还不足以成为一个领域,只有杜森贝里、加尔布雷斯、卡托纳、莱宾斯坦和斯托夫斯基等人的零星的文章,虽然受到了一些关注,但是主流经济学对心理学普遍持有敌意或者怀疑的态度。很多经济学家要么认为没有必要模型化心理学因素(因为市场、建议和演化过程都能消除偏差),要么认为不可能轻易实现这一点。我们中的两位年长者就有这种亲身经历,起初是在研究生时期面临教授们的反对,后来是在试图发表时则面临更激烈的敌意。事实上,直到大约1990年,投稿的文章经常被退稿(通常会耽搁一年时间),并附上简单的审稿人意见——“这不是经济学”。所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敌意非常快速的转变为好奇和接受。

这个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呢?主要归功于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泰勒,阿莫斯·特维斯基和爱瑞克·瓦纳,谨以此书献给他们。卡尼曼和特维斯基为行为经济学主体提供了原始素材――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被称作行为决策研究,它详细地比较了基于真实判断和选择的描述性说明与传统意义上经济学的假设和预测的区别。理查德·泰勒是第一位认识到这项研究在经济学的潜在用途的经济学家。他于1980年在能够接受新思想的《经济行为和组织杂志》的第一期上发表了“面向消费者选择的一种理论”,该文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泰勒1999年的文章对该文进行了更新和扩展,本书也收录了这篇文章)。泰勒发表在《经济展望杂志》上的以“异象”为题的一系列文章也是一个使人们关注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因素。“异象”系列文章使很多经济学家的态度从“如果它存在,就别试图修补它”到“它受到动摇,我们怎样才能修补它?”。

当然,其他很多学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心理学家沃德·爱德华兹(Ward Edwards)、赫乐尔·恩洪(Hillel Einhorn)、巴罗奇·费肖弗(Baruch Fischhoff)、罗宾·霍加斯(Robin Hogarth)、肯·哈曼德(Ken Hammond)、萨拉·里奇藤斯特恩(Sarah Lichtenstein)和波·斯洛维克(Paul Slovic)。赫伯特·西蒙――唯一一个在卡尼曼之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创造了“有限理性”和“程序理性”术语,并且促使经济学家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模型化。

很多因在其他领域的贡献而成名的经济学家,包括乔治·阿克洛夫肯尼斯·阿罗皮特·戴蒙德鲍勃·希勒劳伦斯·萨莫斯辛迪·温特理查德·扎克豪塞(Richard Zeckhauser),对行为经济学的推动和早期研究是其能够兴起的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很抱歉这个名单没有包含其他很多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否我们可以用存在可得性偏差来缓解这种负罪感呢?)

所有这些科学家对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这本书还要献给另外一位扮演了非同寻常和至关重要角色的学者――埃里克·瓦纳,鲁赛尔•萨吉基金会主席。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瓦纳担任斯隆基金会的项目主管时首次接触到了行为经济学。当时,斯隆基金会资助了一个关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小型会议,我们其中的两位(凯莫勒和罗文斯坦)和卡尼曼、特维斯基、泰勒及其他学者参加了这个会议。虽然斯隆基金会之后并不看好这个新生领域,但是瓦纳在担任鲁塞尔•萨吉基金会(RSF)主席后确实提供了大量资助。

RSF的官方职责是通过资助社会科学研究来帮助穷人。瓦纳在其职业生涯早期曾经是一位有所成就的认知心理学家,他感觉到以理性选择为基础的经济学对于贫穷的来源和政策解决办法缺乏科学的论述。而且,他预见行为经济学有可能对社会科学产生较大冲击,并且丰富经济学对于贫穷问题的认识。他资助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并且邀请了很多行为经济学家作为常驻研究员,包括我们其中的两位(凯莫勒和罗文斯坦)。

RSF的一项明智的投资就是始于1994年的一年两次的“夏令营”,主要向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专业的高年级研究生讲授行为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方面的夏令营一样,这种方式非常有效的传播了行为经济学知识,而直到最近这些知识才被纳入博士课程。被邀请发表演讲的学者至今都很有影响力,而这些夏令营的参与者也大都崭露头脚。这些夏令营还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并且构建了一个由世界各地学生所组成的社会网络。

最近,RSF对行为经济学的资助项目是和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行为经济学系列丛书》,而本书即是这个系列中的第二本。这个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以至于一本更新的《行为经济学的新进展》即将问世。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译者前言


新古典经济学面对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时,常常缺乏解释力,但经济学家很长时间以来又找不到恰当的理论工具来弥补这些不足。经济现象中频繁出现的异常只不过说明流行的理论的苍白无力,而正是这些难以解释的异常给了经济学家深入探索的动力。早期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仅仅发现了新古典范式的部分问题,并没有真正去讨论该范式赖以生存的公理化假设究竟存在何种局限。威廉姆森是新制度经济学家当中少数具有远见的学者之一,他敏锐地感觉到新古典范式的关键不足,所以把自己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牢牢扎根在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之上,但这个概念究竟包含了何种意义,对TCE来说其实并不是很清楚,或者很重视。如同科斯的境遇,西蒙的有限理性观在经济学界也长期处于引而不用的状态。

不过,一些来自经济学外部的学者开始质疑经济学的一些公理性假定的合理性,这种来自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冲击最终可能改变经济学本身!学术研究是相互渗透的,经济学也不例外。当新古典经济学沾沾自喜的时候,其实那些不受其教条束缚的其它学科的学者已经开始怀疑所谓的公理,并开始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和探求这些公理的合理性,这个探求的过程就是阐述这些公理和现实相符的过程。其它学科的学者的研究也最终引起了经济学内部学者的关注,当经济学家愿意和其它学科的学者连起手来,那么经济学的内部变革就不可避免。所有这些变革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一个真正撼动新古典经济学地位的新流派诞生了,那就是行为经济学。

现对行为经济学所做的工作,看似一个崭新的领域,但其本质上不过是复活古典政治经济学中那些已经被新古典经济学家抛弃的营养成分,并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巨大的活力。罗温斯特恩凯莫勒等行为经济学家在最近的综述文章中明确指出,行为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内在的某种割不断的联系。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早已论述了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作用,比如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利他主义等等。而其他学者,诸如埃奇沃斯等人也有各自的相关论述。只不过后来的新古典革命把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心理学传统给丢弃了,从而使得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和决策的分析建立在纯机械论的基础之上。在新古典经济学眼中,人已经成了机器,没有任何感情、利他、直觉等因素。实际上也就不能称其为现实的人了。

伴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并最终成为经济学的主流,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异常艰辛的历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大致处于20世纪上半叶,或者早期。这个阶段的一些学者由于不满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试图借助一些心理学的理论来理解经济活动当事人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这些学者在当时看来多半带有叛逆的色彩。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老制度经济学米切尔凡勃伦康芒斯等人,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尽管很多人把老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称为没有理论的历史,但他们却是当时少数意识到心理学理论对经济学具有变革意义的经济学家。比如米切尔把制度看作心理实体;凡勃伦强调习惯和性格上的遗传特征的作用;康芒斯更是专节分析谈判心理学。

而对凯恩斯来说,就更重视心理学因素了。他所提出的著名的“选美理论”直到现在还为人所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凯恩斯关注人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波动问题,比如动物精神消费储蓄动机等。难怪阿克洛夫在诺奖致词中,对凯恩斯推崇备至。他讲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凯恩斯的《通论》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最大。几乎在《通论》的所有章节中,凯恩斯用心理倾向(例如消费)和非理性(例如股票市场投机)批评市场失灵”。(阿克洛夫,2002,中译本第108页)“凯恩斯的《通论》是研究资产市场的现代行为金融学的鼻祖。” (阿克洛夫,2002,中译本第103页)从阿克洛夫的表述中,凯恩斯几乎成了现代宏观行为经济学的鼻祖。

第二阶段:心理学的变革及其对管理学的影响,并最终波及经济学。该阶段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首先是在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最终得以发展起来,并颠覆了心理学的行为主义,也就相当于颠覆了新古典经济学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由于认知心理学把大脑这个黑箱打开了,人们的大脑不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复杂的信息处理器。在这种大脑活动模式下,人们即使试图追求最优化结果,也很难做到,或者计算出来。西蒙把这种理论应用到管理决策当中,明确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该假说很明显和新古典理性经济人是对立的。西蒙自身就是一个认知心理学家,同时又非常热衷于管理学的研究,其一系列成果的核心就在于,给现实的决策提供了一个更可靠或者更科学的心理学基础,这就意味着如果要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必须面对有限理性难题。如果西蒙是正确的,那么新古典范式就退化为一个精美的参照物,而不再成为解释现实世界的标准理论。大概是出于对西蒙的思想的这种直觉认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居然落在了西蒙的头上。这是否意味着,在当年的评奖过程中,评审们就已经预见到经济学的一场变革风暴的来临?

第三阶段:老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较为活跃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努力地系统地通过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比如微观个体决策和经济组织行为、宏观经济波动等,并且使得经济心理学这门经济学的边缘门类得以成型,为日后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罗温斯特恩等人的看法,老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四个:斯托维斯基(Scitovsky)、西蒙Simon)、卡托纳Katona)和莱宾斯坦Leibenstein)。其中斯托维斯基和西蒙主要涉足微观决策领域;而西蒙和莱宾斯坦主要研究了组织决策和组织行为;卡托纳则讨论了宏观经济的行为基础。而伊尔则把老行为经济学的来源划分为四个地方:卡内基梅隆大学(代表人物是西蒙)和密西根大学(代表人物是卡托纳);英国的牛津大学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不过,由于这段时期学者们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公理化的理论逻辑体系,在经验实证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对经济学的影响还不大。比如前面提及的,西蒙的有限理性思想也基本处于引而不用的阶段。

第四阶段: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发表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研究成果,通过吸收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以效用函数的构造为核心,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己的备择效用函数——基于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概率权重函数,这些函数的提出就使得构建新的替代新古典模型的模型有了可能。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这些研究不仅迫使新古典经济学家做出大量的回应,同时更使得他们的理论得以不断充实,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形成了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的稳定的理论内核和构建以及研究阵营,并对经济学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激发了其他行为经济学家把相关研究领场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主要分支,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行为经济学”流派。

由于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的贡献,卡尼曼2002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特维斯基不是在此之前已经去世,他一定能够和卡尼曼一起分享这份荣誉。而且在后来的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中,1994年诺奖得主泽尔腾教授、2001年诺奖得主阿克洛夫教授、2002年诺奖得主史密斯教授等都相继投入到该领域中,特别是阿克洛夫教授在总结自己的学术成就时特意强调其理论贡献主要在行为宏观经济学领域,而不是信息不对称方面。

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再造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普遍认可,号称诺奖风向标的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在1999授予Andrei Shleifer,他因为在新比较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得到此奖励,但大多数人仅仅记得第一项贡献;在2001又授予Matthew Rabin,他因为在风险决策跨期决策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得到此奖。

现代行为经济学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出现了行为决策理论(行为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行为博弈论行为宏观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相对成熟的行为经济学分支,而且还扩张到其它传统领域,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行为劳动经济学行为福利经济学行为财政学行为法律和经济学、行为组织经济学制度和行为经济学行为公共经济学行为公司金融学等,此外还有一个新兴学科就是神经元经济学,由2002年诺奖得主Vernon Smith等人倡导,旨在探求决策的物质基础。(我们认为,神经元经济学是行为经济学继引入心理学之后所做的对拓展传统理论的进一步尝试,它所用到的方法来自于神经科学,是行为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因而它是否能算作一个新兴学科,似乎还有赖于时间的检验。)

可以说,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成功,在于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改良和包容,而不是彻底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为经济学称得上是新古典理论的前沿发展。在现代行为经济学看来,新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分析基准,作为一些特定情形的表述,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简洁能够确保一些基本因素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也更有利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构造。现代行为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符合心理事实的内容,使原先的公理化假定趋向科学和合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原先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且也为今后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且使得对大量存在的异质性经济行为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就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得以昌盛的秘诀。

现代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成果收录在三本论文集中,它们分别是卡尼曼等人(Kahneman,,Slovic和Tversky,1982)编的 《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和Tversky,2000)编的《选择,价值和框架》;以及本书。这三本论文集代表了现代行为经济学在基本理论上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为三本最重要的文集之一,本书不仅收录了现代行为经济学在个体决策、策略行动以及社会偏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文献;而且还收录了有关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应用方面的代表性文献;文集的最后还收录了两篇有可能预示未来理论拓展方向的文献。文集中所有文献都极具份量,部分文献的引用率很高。大多数文献都发表在经济学最重要的专业刊物上。并且论文的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部分作者堪称大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集的第一篇作为导论,详细综述和评价了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脉络和研究特色,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者来说,阅读此文是非常好的研究起点。

毫无疑问,现代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目前在各个领域都非常繁荣,本书中所选的文献不过是其中的极小的部分,但又是极具代表性的部分。对于这样一本由经典文献组成的文集,无疑是研究者的良师益友,也就理所当然是研究者案头必备之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出版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这次把本书的翻译任务委托给我们,既是我们的荣幸,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论文的翻译要比著作难得多,我们竭尽所能,终于把现在的译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诚恳希望读者能够给予批评和建议。本书的翻译工作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王湘红、那艺、贺京同译,周业安、贺京同校;第二章由曾涛译,周业安校;第三章由贺京同、霍焰译,贺京同校;第四章由曾涛译,周业安校;第五章由章泉译,周业安校;第六章由李新月译,周业安校;第七章由沈丽萍译,宋紫峰校;第八章由宋紫峰译,周业安校;第九章由宋紫峰译,周业安校;第十章由那艺译,贺京同校;第十一章由杨继东译,周业安校;第十二章由万志华译,贺京同校;第十三章由冀嘉蓬译,贺京同校;第十四、十五章由胡育娟译,周业安校;第十六、十七章由胡育娟、宋紫峰译,周业安校;第十八章由陈殊译,江艇校;第十九章由杨继东译,江艇校;第二十章由陈殊译,江艇校;第二十一章由宋紫峰译,江艇校;第二十二章由霍焰、贺京同译,贺京同校;第二十三章由那艺、赵姝译,贺京同校;第二十四章由贺京同、那艺、侯磊译,贺京同校;第二十五章由杨继东、贺京同、薛星译,江艇、贺京同校;第二十六章由杨继东译,江艇校。全书统一由周业安最后统校。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行为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项目号:06BJL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微观消费行为特征与宏观消费需求管理研究”(项目号:707730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关于消费行为、消费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研究”(项目号:2007JJD790136)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公共品供给机制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支持,故本书亦属于上述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周业安、贺京同、马学亮

2008年3月26日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行为经济学新进展”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行为经济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