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制度厚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概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度厚度是在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制度厚度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机构、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资源团体等,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2)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3)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即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感。以上几个方面的结合就反映了地区的制度厚度的程度与性质。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制度厚度的概念”通过以制度能力定义区域,提供了支持地方作为主体的思想框架。通过制度化过程,促进产业地区根植性和创业环境,建立信用关系,形成一套共同认可的行为、支撑和操作规范。2)制度“厚”、“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对这一论题存在较大争议,可概括为三种观点:一种为“厚而有效”(thick and work),认为制度厚度促进区域发展;另一种认为“厚而无效”(thick and does not work),认为制度厚度对区域发展影响不大;第三种是“薄而有效”和“薄而无效”,认为现实中缺乏制度厚度但经济成功的例证,但也有诸多无制度厚度且经济状况不佳的现象。目前,有关制度“厚”,“薄”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的个别案例,是否可揭示一个普遍规律,还有待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实上是一个“薄”制度化过程:中央集权下方,减少对地方的管制;各个地方也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繁琐的管制。这种“薄”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各地以政府动员的形式正在建立的“制度厚度”,如区域形象建设,区域营销等,在许多情况下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对区域经济产生应有的作用。而各地对外商的竞相优惠政策,形成了对大区域或国家层次的的“制度厚度”的侵蚀,使得大区域或国家层次又不断地增加“制度厚度”。因此,只有把“制度厚度”与其地理空间尺度联系起来,“制度厚度”才有意义。与此相对应,基于中国农区的研究表明,制度厚度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基于深厚的家庭关系和亲情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在企业创立、技术模仿创新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制度厚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