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谋式价格领导制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串谋式价格领导制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串谋式价格领导制通常出现在由若干个规模相当的大企业控制的寡头垄断产业中。它们会相互适应、把价格调节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一水平能使它们共同利润达到最大,每个企业都从这一价格水平中获得利益,因此,只要市场条件不变,没有一家企业会主动打破这一价格的稳定。
串谋式价格领导制产生的条件编辑本段回目录
马克哈姆提出了产生“串谋式价格领导制”的五个市场结构条件:
1、产业集中度高,大企业规模大致相同,每个企业对价格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2、进入壁垒较高;
3、各企业之间产品尽管不要求完全同质,但要求具有高度替代性,价格是相互依存的;
我国的空调产业(2000年以前)基本上满足马克汉姆条件。多年以来,尽管我国的彩电、微波炉、影碟机等产业的价格战打得“硝烟弥漫”,但是,同属家电行业的空调产业却“风平浪静”,价格居高不下,有记者估计该产业的利润率在20%以上,而彩电已不足5%。尽管尚没有充分的研究资料证明,但我们还是有相当的把握推断我国空调产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存在串谋式价格领导行为。
案例[1]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经济学家提供了串谋式价格领导制的丰富案例。例如,在1922年至1946年间,美国烟草产业基本上为三大企业所控制:雷诺兹(RJ Reynolds)、美国烟草(American Tobacco)和利格特·梅尔斯(Ligget&Meyers)。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三大企业生产的三种牌子的香烟(Camels, Lucky Strikes 和Hesterfields)的零售价格完全相同。1928年以后,这三种香烟的批发价格也趋向一致。在整个串谋式定价时期,除了1933年美国烟草发起价格战而短暂地成为价格领袖之外,一直由雷诺兹公司充当价格领袖,并一次一次地通过提价把香烟价格推向较高的水平。
当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开工率很高的情况下,串谋式价格领导制是有希望维持稳定的。但是,当市场需求发生波动,生产能力放空时,串谋式垄断价格可能会受到秘密或公开削价的挑战,最后可能演变为整个产业的价格战。我国空调产业2000年出现的降价风波就是该产业串谋式价格领导制走向瓦解的先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对于巨大的潜在市场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种价格领导制模式的比较[1]编辑本段回目录
三种价格领导制模式的比较 | |||
---|---|---|---|
特征 | 支配型价格领导 | 串谋式价格领导 | 晴雨表式价格领导 |
市场集中度 | 很高 | 较高 | 较低 |
价格领袖 | 产业中最大企业 | 规模、历史、顾客效率等 方面较有优势 | 预测能力强、反应敏感 |
成本条件 | 企业间差别较大 | 企业间大体相同 | 企业间差别较大 |
领袖地位变化 | 固定不变 | 偶尔变化 | 经常变化 |
典型行业 | 微波炉 | 空调、烟草 | 汽油 |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串谋式价格领导制 产业 产业集中度 产品 价格 价格战 价格水平 价格领袖 企业 利润 利润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