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能源效率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概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能源危机后提出了节能(Energy conservation)的概念,但是,随着能源稀缺性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对能源要素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即Energy efficiency。能源效率是指用较少的能源生产同样数量的服务或者有用的产出。

单要素生产框架的能源效率指标 编辑本段回目录

  基于单要素生产率框架的能源效率只考虑了能源要素一种投入,按照对投入和产出的不同界定,可分为以下四种指标:
  (1)热力学指标:该指标完全依赖于对投入、产出的热量测度,按照不同的热量测度方法,又可以分为三种,即第一法则能源效率(First-law)、第二法则工作能源效率(Second-law),以及第二法则理想能源效率(Second-law ideal)。
  (2)物理一热量指标:能源投入以热量单位计算,产出以物理单位测量,这些物理单位测量生产中所产生的服务。
  (3)经济一热量指标:是一个混合指标,其中生产的服务产出按照市场价格计算,能源投入按照传统的热量单位计算。具体包括能源一GDP指标和能源生产率指标,且两者互为倒数。
  (4)纯经济指标:根据投入能源的市场价值与产出的市场价值进行测量。常见的计算为国民能源投入/国民产出,它是美国国会经济委员会于1981年提出的,他们认为能源价值/GDP比能源投入/GDP更能准确反映能源经济生产率,并且还可以提供能源价格信息,从而反映出对能源的供需变化。

全要素生产框架的能源效率指标 编辑本段回目录

  Farrell(1957)在Debreu(1951)和Koopmans(1951)对资源最优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技术效率概念,即在给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或者给定产出水平下投入最小化的能力(Lovell,1993)。其思路为:通过测度样本点相对于生产前沿的远近程度来进行相对效率比较,这一概念更符合经济学“Pareto效率”内涵,并为此后的效率研究奠定了墓础。它的度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前沿的确定; 二是相对距离的测度。而生产前沿曲线性状的估计方法包括参数法和非参数方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能源效率”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能源效率衡量指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