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鞭打快牛效应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字面解释及出处编辑本段回目录

    鞭打快牛:“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鞭打快牛效应“鞭打快牛”古时曾多见于农业生产中,意在提醒人们及时从冬天的懒散状态中醒来,莫误了春耕时节。

  出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农夫买了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回家,计划轮换使用,既方便自家耕种,又可帮别人犁耙赚点钱。一天,邻居请他帮犁几亩田。农夫就拉着两头牛到田间,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打一鞭才走半步,折腾半天没犁得几路田,无奈之下,他换上水牛。水牛倒是很自觉,不用怎么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农夫也觉得很轻松。但他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你跑得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 说罢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发现不对劲的它挣脱犁枷跑了。
  示例:我们不能干~的事情。
  近义词:枪打出头鸟 
  英文:whip the fast and hard working-unfair punishment
  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在现实生活中,“鞭打快牛”的事,屡见不鲜。比如,勤快的人,每次义务劳动都会被“号召”参加;老实的人,往往被分配到艰苦的地方去“扎根”;勇敢的人,每当危机关头,势必催其去“立功”,努力工作的部门往往工作量更大……
  

鞭打快牛效应编辑本段回目录

    所谓“鞭打快牛”,是指有能力的骨干员工往往被过渡使用,而能力一般的员工却能在清闲中捱日子。在职场发展相对成熟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能在职场中获得,但仍出现这种现象,的确值得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种 “鞭打快牛”的现象真是随处可见,尤其在机关单位里更加突出。在一些机关里,像水牛一样能干的人天天有干不完的工作。因为你能干,单位领导不管是正职还是副职,什么都叫你干,甚至同事也常常叫你帮忙。而像黄牛那样不能干的人什么也不用干,上班时间看看报、喝喝茶、吹吹牛而已,但是,在福利待遇上却没少拿,而且往往得到提拔重用。原因是能干的就要多干,干得越多,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被批评的次数就越多,就像勤快的水牛一样跑得越快要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次数就越多。而平时不用干什么活的,恰好是干得少过错就少,给领导的始终是个好印象,考核评定时就会得个好评价。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机关里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本来有某种特长的人因害怕被多干活而故意掩饰谎称自己没有特长,本来能干好某项工作的人因害怕干不好挨批评亦称自己不会干,导致有时工作推诿、扯皮。久而久之,许多有才能的人就会逐渐变得身在曹营心在汉,产生跳槽的念头,从而导致人才流失和浪费
  “快牛”干活本来就积极主动,十分卖力,理应多喂草多供水。把“鞭子”打在他们身上,实在有些不公平,而且可能会产生两种消极后果:一是挫伤积极性,使其松劲消极;二是使其劳累过度,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慢牛”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鞭子应打在“慢牛”身上。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锻炼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的。鞭子打在“慢牛”身上就是要勇于赶“鸭子”上架,放手把能力较弱、名不见经传的人推上前台,逼他们潜心学习钻研,勇于实践锻炼,在经常性的摔打中提高本领。时间长了,当初的弱者就可能慢慢强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 
  人如此,企业也如此。在企业中有“快牛”,也有“慢牛”。要“鞭打慢牛”,不断给“慢牛”压担子,提供锻炼机会;还要帮助其审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调整步伐,加快发展。要适当给予“快牛”鼓励,激发其荣誉感,也要给其喘息调整的机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先进单位和个人多挑点重担不是不可以的。他们也应该主动地多作贡献。但是,鞭打快牛也得有个限度,“牛”已经走得很快了,还要一鞭接一鞭地打,“牛”是会索性瘫下来不走的。领导及主管部门给下属单位和个人定指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切不可盲目地要求企业翻番、追求高指标、惟有如此,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走得更稳健。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鞭打快牛效应”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鞭打快牛 奖懒罚勤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