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发表评论(1)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摘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还处于“综合防治”阶段,没能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的调整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改和完善。环境管理上则偏重于微观管理工作,体制上“块块”管理,没有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变的角度,开展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和引导行业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开设这门专业,以求能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

培养相关编辑本段回目录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特长,具有较强的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能在各级政府部门、环境资源管理部门、农林牧渔各业和各类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在环境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兼有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与资源技术科学的交叉优势;
  2.掌握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环境资源管理;
  3.熟悉重要的国际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方面的经典文献,掌握国家环境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
  4.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5.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生态与自然资源概论,环境资源经济学,环境资源法学,环境资源管理,产业生态学等

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为国家严格控制的专业,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大学和山东财政学院设置此专业。








北京大学该专业课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二) 大学英语(三) 大学英语(四) 邓小平理论
2(2) 2(2) 2(2) 2(2) 2(2)
体育(一) 体育(二) 体育(三) 体育(四)
2(1) 2(1) 2(1) 2(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上)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毛泽东思想概论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


4(3) 4(3) 2(2) 2(2)
政治经济学(上) 政治经济学(下)
3(3) 3(3)
思想品德修养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2(2) 4(2)
全院必修课程(32) 高等数学(B )一 高等数学(B )二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经济计量学
5(5) 5(5) 4(4) 3(3) 3(3)
经济学原理(Ⅰ) 经济学原理(Ⅱ)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3(3) 3(3) 3(3) 3(3)
全院选修课程 世界经济史 名家专题讲座 外国经济思想史
2(2) 2(2) 3(3)
专业必修课程(18) 环境资源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环境规制与立法 环境经济应用建模
3(3) 3(3) 3(3) 3(3)
中国环境概论 农业经济学
3(3) 3(3)
- 专业必修课

环境资源经济学 3 45 3(3)
中国环境概论 3 45 3(3)
发展经济学 3 45 3(3)
农业经济学 3 45 3(3)
环境规制与立法 3 45 3(3)
环境经济应用建模 3 45 3(3)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理论类(A) 公共财政学 4 60 4(4)
环境经济地理 2 30 2(2) 2(2)
区域经济学 2 30 2(2)
劳动经济学 2 30 2(2)
产业组织理论 3 45 3(3)
信息经济学 3 45 3(3)
新制度经济学 2 30 2(2)
能源经济学 2 30 2(2)
国际金融 3 45 3(3)
国际贸易 3 45 3(3)
法与经济学 3 45 2(2) 2(2)
方法类(B) 环境工程 3 45 3(3)
动态优化理论 3 45 3(3)
应用随机过程 3 45 3(3)
风险管理 3 45 3(3)
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3 45 3(3)
人口资源与预测 2 30 2(2)
环境与经济增长 2 30 2(2)
技能类(C) 计量与统计前沿技巧 3 45 3(3)
环境模拟编程(C ++语言) 3 45 3(3)
环境工程实验室操作 2 30 2(2)
环境经济模拟实验室操作 2 30 2(2)
环境经济实务 2 30 2(2)
GIS(全球信息系统)导论与操作 1 15 1(1)

课程 理论类 公共财政学 环境经济地理 环境经济地理 信息经济学 法与经济学
4(4) 2(2) 2(2) 3(3) 2(2)
区域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2(2) 2(2) 2(2)
国际金融 产业组织理论 能源经济学
3(3) 3(3) 2(2)
国际贸易 法与经济学
3(3) 2(2)
方法类 环境工程 风险管理 人口资源与预测
3(3) 3(3) 2(2)
动态优化理论 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3(3) 3(3)
应用随机过程 环境与经济增长
3(3) 2(2)
技能类 环境模拟编程 计量与统计前沿技巧 环境经济模拟实验室操作 GIS (全球信息系统)导论与操作
(C++ 语言) 3(3) 2(2) 1(1)
3(3)
环境工程实验室操作 环境经济实务
2(2) 2(2)

我国环境资源与发展现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其中大陆人口为12.66亿。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大陆人口10年间共增加13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01年我国年人口出生率为13.38‰,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95‰,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8%。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到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8039人上升到11146入。同时,我国入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0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例为70.15%,比1990年的66.74%上升了3.41个百分点,0-14岁人口比例为22.89%,比199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可见,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相继到来,且相互叠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问题交织,实现入的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资源消耗的高峰期已经到来。根据中共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在高速运行20多年的基础上,继续高速运行10多年,年均增长速将达到7.2%。高速发展战略离不开大宗资源的支撑,中国资源需求将急速增长。目前,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也都是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矿产资源的消耗已呈激增态势,而我国目前在资源的使用上高消耗、高浪费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紧张形势。
  (2)我国资源的自身供给严重不足。我国在资源总量上可称丰裕国,但在人均资源分配量上却是贫乏国,铁,锡、石油、天然气、钾、硫等大宗性矿产资源更为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局面将难以为继。据测算,按照现有探明储量和消耗速度,我国目前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满足需要的只有21种,到2020年只有6种。其中,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当属石油和铁矿石。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的风险。据此判断,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资源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严重起来。以2000年我国石油实际供应量为基数测算,如果供应量减少1%,使GDP的增长率下降5.83个百分点;如果减少5%,则GDP将负增长。2020年前后,若没有充分准备,“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

3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目前,虽然我国局部地区的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治理,但总体上看,污染程度依然居高不下,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长。不少城市由于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受到“垃圾包围城市”的困扰。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污染及土壤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等等,使得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广泛分布,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随着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地表扰动、植被破坏等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3)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开采技术或冶炼技术等原因,我国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矿区,由于废气、粉尘及废渣的排放,使矿区的大气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矿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废水,破坏了矿区的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由于露天开采等粗放的开采方式,造成矿山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采空区的塌陷都极为严重。据对全国1173家大中型矿山调查,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遭到破坏的土地分别达到了1706.7公顷和743.5公顷,治理投资的费用高达2393.3万元。采空塌陷区面积达到201.4公顷,占矿山开发破坏土地面积的39.57%。同时,矿山开发占用并破坏了大量土地,并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4)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目前大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约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有398种脊椎动物处在濒危状态,约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协调发展的状态。目前,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还产生了新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严峻性。

当前,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加大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极端的不协调。

发展对策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的环境技术产业已有了较大发展,环境技术产业化程度较高。为了加速我国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强化环境技术产业化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环保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环境政策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命令控制式的环境政策更能引发根本性创新,如市场准入、产品禁令、产品标准等;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更能激励渐进性的创新,如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不同的政策手段,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也需要适宜的条件。推动环境技术创新,需要的是一个政策体系,而非单独的某一政策手段,不同政策工具相互之间的优化组合应用,对于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会更加明显。

  其次,要深化环保科技体制改革,要培育高质量的环境技术成果,同时还要培养优秀的环境技术推广人才。环保企业的需求是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动力,因此,必须使环保企业成为环境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同时,各级环保政府部门、各级科委应当加强配合,建立和完善省、市(地)、县、镇四级推广网络,形成有效的环境技术扩散机制。

  同时,促进技术产业化发展还有待于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例如,中美两国当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即在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达到平衡,同时也面临共同的目标,如减少对外国原油的依赖。由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于2006年9月启动的战略经济对话让我们两国制定长期的战略解决方案,并着眼于我们两国经济关系中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借助战略经济对话这个平台,我们将通过界定我们的战略目标以及制订一系列的具体行动计划,并在长期问题上取得进展。美国财长鲍尔森日前访华时提到,X奖基金会宣布无论谁只要能开发出百英里耗油1加仑的汽车,基金会就会为他颁发X奖,他希望美中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积极参与研发这种汽车。中美两国应当共同落实这项10年合作框架,激励我们两国的政府、产业界、大学院校、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前沿理论家以及非政府组织去寻求这些及其他许多问题的答案。

  同时,中国作为亚洲的重要成员,在亚欧环境合作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亚欧环境合作有利于振兴区域经济。我国与一些亚欧会议成员的环境合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与日本、韩国、英国、德国、荷兰、挪威、芬兰、丹麦、意大利、瑞典以及欧盟委员会都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环境合作关系。

  展望未来,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合作,加速环境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技术产业,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人才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与发展协调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1条)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