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谷歌欲撤出中国市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谷歌欲撤出中国市场谷歌欲撤出中国市场
谷歌欲撤出中国市场事件概述
  美国东部时间21日上午9时30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就网络自由问题发表长达43分钟的讲话。希拉里鼓励美国的网络公司拒绝审查,并呼吁中国对谷歌及其他美国公司受到的网络攻击展开彻底调查。就此演讲,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2日严正回应:“美方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对于这种违背事实、损害中美关系的言行,我们坚决反对。”

  1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一些报道称,谷歌在威胁退出中国之后停止了一些本地员工的工作。随后,谷歌称它在中国“照常营业”。

  1月18日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我们可能退出中国,也可能通过与中国协商,继续留在中国。”他还表示,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好处;人之间的联系越多,世界将更加美好;Google 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帮助每个人。他最后还说: “要知道,我们还有许多工程师、程序员及其他人员在中国,我们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这不是针对他们的,我们只是不愿意受到审查”。同一天,一条爆炸性消息在网络上传开:NBA中国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将出任谷歌中国区总裁。

  1月1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谷歌威胁退出中国的风波在上周末出现戏剧性转向,该公司不同层级的人员接连表示:不排除会继续留在中国,而且迄今为止公司没有任何撤离行动。有观察家分析称,谷歌态度回调,可能是看到了其冲动行为并没有赢得中国网民的多少同情,反而是恶评连连,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挑战中国政府的赌博正在失败,所以它开始改口了。

  1月17日,美国彭博社和英国路透社都报道称,谷歌已否认媒体报道的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和办事处的新闻。彭博社周六采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谷歌女发言人,她说,“谷歌中国”仍在运作,未来也准备继续干下去。路透社说,谷歌否认退出中国,称仍在遵守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并说在今后几个星期将跟中国政府谈判。[4]

  1月17日路透社报道,JP摩根的分析师迪克说,谷歌跟中国政府的关系已经搞僵了,即使留在中国,估计日子也不好过。

  1月15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证实,到目前为止,未接到有关谷歌撤回在华投资或撤出中国市场的报告。[

  1月15日谷歌CEO施密特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解释最近威胁退出中国一事。他坚称在中国受到的审查很多,很不自由,并说谷歌是个“特别的公司”,所以中国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尤其复杂”。但当记者问到谷歌是否准备把中国市场让给百度时,他说这当然是一个可能的结果,但还有一个结果是“我们可以与中国政府继续协商,取得一致后留在中国市场”,“要知道,我们还有许多工程师、程序员及其他人员在中国,我们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这不是针对他们的,我们只是不愿意受到审查”。

  2010年1月12日谷歌声称,有可能关闭谷歌中国网站,并完全撤离中国市场。谷歌法律总监大卫-德拉蒙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中发表文章作上述表示。

  谷歌公司(Google Inc.)可能将停止对其中国版搜索引擎Google.cn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查,此举可能意味着Google.cn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中新社记者随后通过邮件向谷歌求证,谷歌新闻部门回电话给中新社记者,证实了德拉蒙德的说法。谷歌表示,将在未来几周与中国官方探讨在法律范围内运行之相关事宜。

  原定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开始的谷歌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第四轮谈判突然被谷歌单方面取消,谷歌没有披露原因。

[编辑]谷歌退华事件进展
1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谷歌高级副总裁博客撰文,考虑关闭谷歌中国办事处。
1月13日,雅虎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声明,表示与谷歌立场一致。
1月13日,谷歌中国办事处门前开始有网友献花。
1月13日,希拉里发表声明,强调已经听取过谷歌对相关事态的简报,美方正等待中国政府说明。
1月13日,中国国新办发言人表示,正在对谷歌退出事件搜集相关信息。
1月14日,美国微软公司和惠普公司表示不支持谷歌退出中国。
1月14日,白宫发言人表示“支持谷歌的行动”。
1月1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发表声明,称赞谷歌评估中国业务的举措给其他企业作出表率。
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
1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称,美国政府不会参与谷歌与中国政府的谈判。
1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态,称商务部未接到有关谷歌撤回在华投资或撤出中国市场的报告。
1月15日,谷歌CEO施密特表示不排除谷歌继续留在中国的可能。
1月16日,运营雅虎在华业务的阿里巴巴集团发表声明,指责雅虎对谷歌事件表态“过于草率”。
1月18日,谷歌否认已决定关闭其在中国的办事处。
1月19日,谷歌中国博客上刊发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总经理杨文洛署名的文章,表示谷歌中国的员工仍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向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1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次表态,称外企在华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公众利益和文化传统,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1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21日上午9时30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就网络自由问题发表长达43分钟的讲话。希拉里鼓励美国的网络公司拒绝审查,并呼吁中国对谷歌及其他美国公司受到的网络攻击展开彻底调查。就此演讲,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2日严正回应:“美方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对于这种违背事实、损害中美关系的言行,我们坚决反对。
[编辑]GOOGLE欲退出中国的原因剖析
  一、GOOGLE官方说——被攻击
  Google在英文的官方博客声称,Google已经做出决定,重新检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可行性,如有必要,可能会关闭Google.cn,并撤出在中国的办事处。据一份官方博客声明,谷歌公司承认Google.cn可能将不得不关闭,并称此举与其Gmail邮箱有关。谷歌称:"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并有可能关闭我们驻中国的办事处。"

  由Google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执笔的官方博文“新的中国策略”(A new approach to China)指出,Google业务系统遭受到来自中国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盗,Google在2006年进入中国,是为了让中国人能够在更加开放的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基于这种理念,Google可以容忍部分审查,但Google会密切注视中国新的法律对Google服务的限制情况,现在 Google已经确认,Google已经到了重新考虑评估中国业务运营可行性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限制已经完全突破了Google的底线,Google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审查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因此,如果可能,Google将在未来几周时间和中国政府谈判,要求能够在中国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审查的搜索引擎。Google承认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撤出Google在中国的办公室。

  二、市场竞争说——Google在中国遭受市场无情淘汰
  在四年前的对外经贸大学举行的“2006商业灵感论坛”上,当时的互联网搜索新秀百度上选“2005战略管理标杆企业”,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挑起话题:“5年以后 Google和百度是什么样的关系?那个时候Google 比百度牛还是百度比Google牛??。对此问题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满怀信心地预言:“5年以后(即2011年),Google 和百度之间的关系是百度一枝独秀,从市场份额来说,大家很难 看到Google了。”

  百度的财务总监王湛生出席了当天的论坛,他证实了这一话题。他说:“随着中国语言不断发展,中国独特规模经济体不断成长,我们认为依赖进口技术做中国的事情难以持久,我们相信中国人会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了解中国文化。”

  在2006年,百度以56.6%的市场占有率稳坐第一,而Google只能以32.8%屈居第二。但更让Google大受打击的是, Google的这32.8%的市场份额中的99%是由Google.com贡献的。对此不尽人意的状况Google创始人Sergey Brin 就指出:虽然Google.com和Google.cn在中国同时并存,但只有1%的中国用户使用后者,这主要因为Google.cn的搜索结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同主搜索引擎相比。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Google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主推的却是Google.cn而非Google.com。

  根据中国CNNIC的在2009年9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仅有12.7%的中国网民将Google作为搜索网站的第一选择,比2008年大幅下降3.9%。而中国本土的百度被高达77.2%网民作为第一选择。

  虽然经历多年的市场运作,但无情的市场竞争的结果证明谷歌在中国是失败的。虽然在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Google在中国的市场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善。2009年9月,谷歌遭遇又一次重大挫折,它于2005年从微软(Microsoft Corp.)挖来负责中国业务的李开复离职,创办自己的中国互联网投资企业。

  三、微软、惠普CEO说——否认“攻击”,是谷歌自己的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对于谷歌考虑退出中国一事,美国微软公司和惠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均表示不支持,他们都坚持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互联网市场的青睐。

  谷歌此次在中国的举动并未赢得微软和惠普等美国大公司的支持。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和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都否认谷歌所谓的“攻击”给互联网安全带来大范围威胁。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表示,这次的事件是“谷歌自己的问题”,“每个大公司都在遭黑客攻击,我不认为这是互联网安全环境的一个基本变化”。鲍尔默还表示,微软公司在中国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与此同时,美国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也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悉,来自中国消费者的强烈需求是去年美国技术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四、政治说——Google为美国政府政治服务
  2010年1月7号,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国务院请吃饭。这是一场小规模的晚宴,规模虽小,来客却都是通讯科技界的重量级人物。客人名单上有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以及Mobile Accord 总裁 James Eberhard, Cisco 的行销总裁Susan Bostron, 纽约大学教授 Clay Shirky, Personal 个人民主组织创始人Andrew Rasiej等。这是美国国务院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美国外交目标的努力的一部分。

  没过几天,在2010年的1月12日Google就跳出来。Google是否在为美国政府的政治目的服务呢?大家拭目以待。如果Google成为美国政府的政治打手,那中国政府对其政治约束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

[编辑]谷歌官方博客文章
  

原文: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1/12/2010 03:00:00 PM

Like many other well-known organizations, we face cyber attacks of varying degrees on a regular basis. In mid-December, we detected a highly sophisticated and targeted attack on our corporate infrastructure originating from China that resulted in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Google. However,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what at first appeared to be solely a security incident--albeit a significant one--was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irst, this attack was not just on Google. As part of our investiga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at least twenty other large companies from a wide range of businesses--including the Internet, finance, technology, media and chemical sectors--have been similarly targeted. We are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notifying those companies, and we are also working with the relevant U.S. authorities.

Second, we have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a primary goal of the attackers was accessing the Gmail accounts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activist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to date we believe their attack did not achieve that objective. Only two Gmail accounts appear to have been accessed, and that activity was limited to accou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date the account was created) and subject line, rather than the content of emails themselves.

Third, as part of this investigation but independent of the attack on Google,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accounts of dozens of U.S.-, China- and Europe-based Gmail users who are advocates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appear to have been routinely accessed by third parties. These accounts have not been accessed through any security breach at Google, but most likely via phishing scams or malware placed on the users' computers.

We have already used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is attack to make infra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improvements that enhance security for Google and for our user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users, we would advise people to deploy reputable anti-virus and anti-spyware programs on their computers, to install patches for their operating systems and to update their web browsers. Always be cautious when clicking on links appearing in instant messages and emails, or when asked to share personal information like passwords online. You can read more here about our cyber-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People want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hese kinds of attacks can read this U.S. government report (PDF), Nart Villeneuve's blog and this presentation on the GhostNet spying incident.

We have taken the unusual step of sha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attacks with a broad audience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implications of what we have unearthed, but also because this information goes to the heart of a much bigger global debate about 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programs and its citizens' entrepreneurial flair have lift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out of poverty. Indeed, this great nation is at the heart of much economic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We launched Google.cn in January 2006 in the belief that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ople in China and a more open Internet outweighed our discomfort in agreeing to censor some results. At the time we made clear that "we will carefully monitor condi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new laws and other restrictions on our services. If we determine that we are unabl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we will not hesitate to reconsider our approach to China."

These attacks and the surveillance they have uncovered--combined with the attempts over the past year to further limit free speech on the web--have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we should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 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 at all.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 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The decision to review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dibly hard, and we know that it will have potentially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We want to make clear that this move was driven by our execu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involvement of our employees in China who have worked incredibly hard to make Google.cn the success it is today. We are committed to working responsibly to resolve the very difficult issues raised.

Posted by David Drummond, S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hief Legal Officer

  附录:读者Jason Liu翻译的Google官方博客文章:新的中国策略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像很多知名的公司一样,我们每天都在遭受着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在12月中旬,我们监测到了一个从中国来的对google网络基础架构的高智能的目标明确的攻击,其目的是为了盗取google的技术资源.这个一开始被我们仅仅当成是一个重大安全事故的独立事件其实是另有来头的.

  第一,这次攻击不仅仅针对google.我们的调查显示至少有20家大的公司,行业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传媒,化工,都遭受了相似的攻击。我们正在通知这些公司,而且我们正在与美国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

  第二.我们有证据显示这些黑客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中国人权活动家(Chinese human rigths activists)们的gmail账号信息.调查显示这些黑客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只有两个账户似乎被侵入,但是仅得到了账户的一般信息(比如说账户是何时建立的)和邮件的标题,并没有得到邮件的内容。

  第三,作为这次调查的另一部分,我们发现很多个在中国,美国,欧洲致力于中国人权发展的用户的gmail账户经常被第三方人士查阅.这些第三方人士并不是通过google的安全漏洞来获取gmail信息的,而是通过网络钓鱼和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恶意软件的方法来获取用户的gmail邮件信息.

  我们已经通过这次攻击所收集到的信息对我们的架构做出了修正以提升 google和我们用户的安全。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我们推荐用户安装知名的杀毒软件和反间谍程序,为自己的操作系统打上最新的补丁,升级自己的浏览器,始终小心处理im和email中的链接,在网络上被要求告知个人信息比如密码时保持警惕。你可以通过这里获取我们关于网络安全的建议。希望了解关于这些网络攻击的种类的人可以阅读这份美国政府报告(pdf), Nart Villeneuve 的blog 还有这份这份关于ghostnet间谍事件的介绍(wiki上有介绍,跟咱中国又有关系).

  我们已经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与广大的相关人士交流这次攻击的信息,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这次事件中我们发掘出来的安全和人权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的核心其实是全世界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人民的商业头脑使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在当今世界,这个巨大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我们在2006年的1月成立了google中国。我们相信与我们必须忍受中国政府的某些内容审查而遭受到的不快相比,无疑让中国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络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在当时我们确定了"我们将一直小心关注中国的情况,包括新出台的法律和其他政策制度对我们服务的限制。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没有能力达到我们提出的目标(指创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络),我们将会毫不犹豫的考虑是否撤出中国市场"。

  这些攻击和审查,同时考虑到这些年对网络上自由言论的限制,让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在中国业务的可行性.我们不愿意再继续忍受对我们 google.cn上内容的审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我们将会与中国政府讨论有关我们是否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一个没有审查和过滤的搜索引擎的可能性。如果失败的话,这就可能意味着我们将要关闭google.cn以及google中国。

  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且我们明白这将会造成深远的后果。有一点要说清楚,这样的决策是由在美国的主管人员们所做出的,并没有到目前为止辛勤工作使google中国如此成功的中国部分员工的参与。我们将会负责任的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David Drummond, 企业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首席法务官

[编辑]谷歌在中国的发展
  2006年,谷歌推出了其中文网站Google.cn,李开复执掌谷歌中国业务,他于2009年离任。

  Google.cn需遵照中国当地法律对色情及“粗俗言论”等特定内容进行审查。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谷歌在中国的网络搜索市场约占31.3%的份额。

  Collins Stewart的分析师Sandeep Aggarwal估计,中国市场每年为谷歌带来约2亿美元的销售额。

[编辑]有关人士观点
中国外交部称 我互联网管理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1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4日表示,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黑客攻击行为,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依法管理互联网,有关管理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她强调,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发展,也努力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

SOLARIS资产管理投资总监TIMGHRISKEY[4]:
  对谷歌和消费者而言显然都不是好消息。谷歌最好能找到解决途径,即使他们不得不关闭中国业务,也会有重新恢复的一天。我希望会很快恢复,不能想象谷歌永久性关闭中国业务。

  对任何业务来说,中国都是巨大的增长引擎,谷歌也能在中国市场发现巨大商机。业界一定会找到对付黑客的方式,这也是时不时困扰很多其他公司的问题,也是用户的灾难。

李彦宏:不希望Google以这种方式退出[4]
  李彦宏表示并不希望看到Google以今天的方式退出中国。与优秀选手同场竞技是一件幸事,尤其是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市场上。缺少高手的中国互联网,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国域网,竞争可能会更加黑箱,更加上不得台面。有志向、有追求的中国网民,现在必须更加勤奋地苦练翻墙术,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国互联网的铁屋时代。

互联网分析家林军:希望谷歌坚守中国市场[4]
  林军分析称,百度被黑事件,全世界包括谷歌内部都在关注。百度被黑,与其机房和IDC服务因"政策风险"的考虑才放在美国,百度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放松对自己防卫,从而给了黑客们机会。这让谷歌总部看到风险被放大的另一面。

  从业务而言,百度全面切换凤巢系统后,谷歌已经失去了反超的最后机会。并且,百度近半年来业务继续发展迅速,股价进一步上扬。而谷歌中国,在李开复离职后,没有更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和总部沟通并坚持立场。最后林军表示,相信也希望谷歌最后还是会坚持在中国市场。从战略上考虑,进入中国市场,是谷歌钳制百度的一步重要战略。从资本层面考虑,百度股价是谷歌衡量自身市值最重要的参照指标。

谢文:谷歌退出对中国互联网行业不利[11]
  对于谷歌可能撤出中国一事,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认为,这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一个不利的信号。

  “谷歌在世界互联网公司中的理想主义者。而且又有非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营收。所以考虑问题更多从自己的原则来看世界。比如他们的信条‘不作恶’,在一些人的角度看来,则是幼稚。”谢文说。

  谢文也提醒说,谷歌同样需要检讨其在中国的发展政策。抛开政策性因素不谈,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有其自身特点。谷歌在制定市场策略的时候有时候显得 “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国际互联网公司在生存环境比较好的时候,也没有做成。”“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同样不是靠作恶”。

  谢文用“损失非常惨重”来形容谷歌若真撤出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希望看到业内幸灾乐祸,那是短视的行为,等空间不断被压缩的时候,你是老大又如何?”谢文说,“这个信号不是中国互联网的胜利。中国需要挽留谷歌这样的企业。”

方兴东:搜索引擎若一家独大不利产业[12]
  谷歌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引发高度关注,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董事长方兴东直言,若撤出一事成真,这对中国网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搜索引擎市场若一家独大对产业发展不利。

  方兴东说:“短期来说,对百度也许是利好。但没有了竞争以后,对百度的长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方兴东指出,百度的很多商业模式借鉴了对手。如果在搜索引擎市场出现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产业发展是非常负面的。

  方兴东坦言,从个人的使用习惯上考虑,也不希望谷歌退出。“我大部分用的是Google。查询非中文的信息和一些深度内容,谷歌的使用价值原比国内一些搜索引擎的价值要大的多。而搜索是网民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

姜奇平:谷歌的存在刺激着百度的进步[13]
  谷歌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一出,引发业内外人士高度关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谷歌若真的退出,对产业和用户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姜奇平认为,谷歌如果撤出中国,既有特殊原因,也有一般的原因。和此前许多进入中国的国际互联网公司一样,谷歌在中国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

  姜奇平指出,撤出中国对谷歌的品牌,用户以及整个产业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谷歌应该考虑上下游企业,考虑市场承诺,成为大家期待的,可以稳定的企业。”姜奇平说,对产业,对用户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谷歌的存在促进了竞争,并在客观上刺激着百度的进步。”

唐骏:谷歌若退出中国将是最蠢决定[14]
  针对谷歌考虑关闭中国运营及网站一事,IT和互联网业著名人士唐骏日前表示,“这将是他们做出的历史上最蠢的决定。”

[编辑]Google曾对中国市场寄予极大希望[9]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市场是世界最重要市场之一,几乎被所有大企业所重视。在网络方面更是如此。截至去年6月,中国拥有3.38亿互联网用户,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并且还处于快速发展期,具有广大的市场潜力。这点Google不能等闲视之。美籍华人李开复曾位居微软全球副总裁。但Google 为了开拓中国市场,2005年不惜重金将李开复挖过来。并且与微软撕破脸皮,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官司才赢得李开复。后来又高薪聘来周韶宁。这些都反映出 Google对于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的迫切性和强烈的市场期待。因为他们以为李开复、周韶宁更懂中国文化,更懂得如何让Google转化为一个本土化的搜索公司,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与百度等本土搜索厂商一决高下。

  李开复到中国主管Google在中国业务后, Google很快就动用其资源就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推出了针对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Google.cn网站。这样一来,中国人就能同时使用 Google.cn和Google.com这两个不同的搜索网站了。目前Google在中国拥有雇员约800人。

[编辑]西方网络公司在中国的惨败是普遍现象[9]
  事实上Google在中国的惨败并不是特例,而是中国网络内容服务市场上的普遍现象。

  在电子商务市场淘宝击败Ebay。淘宝和Ebay的易趣貌似孪生兄弟,实际上根本不同,这一差别使得战斗一开始就决定了胜负,只不过人们花了3年时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1999年,从哈佛回来的邵亦波带着40万美元风险投资来到上海,创办了当时国内第一家电子商务拍卖网站。当然,这个商业模式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不论从网站结构、赢利模式还是收入结构上,从易趣身上都能找到美国eBay的影子,甚至邵亦波和eBay的CEO惠特曼同出哈佛门下。到2002年的时候,eBay投资3000万美元现金,获得易趣33%的股份,一年之后,eBay再次大手笔投入1.8亿美元入主易趣,至此易趣彻底变成eBay易趣 ——一个电子商务市场巨头的中国子公司,拥有90%的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大象。

  淘宝创立于2003年,是易趣创立4年之后。一开始淘宝甚至没能列入eBay易趣广告投放的排斥性名单,后来才引起了eBay易趣的警觉。用马云的话来说,他们之间的差异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差别。 3年后,即2006年,eBay易趣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0%,淘宝上升至72%,年底的时候,被淘宝逼得步履维艰的eBay易趣宣布和TOM在线组成合资公司,TOM在线占股份51%,eBay占股份49%。至此,eBay以一种体面的形式退出市场,蚂蚁雄兵最终击败大象。

  在个人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市场,中国企业也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手机网民在各类移动增值业务(短信除外)中对移动IM的使用率最高。其中,手机QQ以80.8%的渗透率位居第一,飞信和移动MSN分居二三位。在移动商务市场,中国企业QQ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在中国企业的即时通信市场上,中国企业也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据2009年第三方统计数据,仅腾讯RTX就已占到超过70%的市场份额。腾讯为代表的国产软件企业。它们的产品设计更加贴近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产品操作更加贴近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并亦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Yahoo也在中国遭受惨败。雅虎中国网站在1999年9月正式开通,但最后雅虎不得不把自己在中国的品牌权和运营权卖给中国本土企业阿里巴巴,再加上10亿美金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艾略咨询首席分析师、艾略研究院院长曹军波认为“业内公认中国雅虎是失败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在业务上,用户数、运营收入和战略定位上都存在问题。”。

  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指出,西方那些有实力的网络公司在中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国文化、网民需求、市场变化的了解。如果说在搜索引擎市场可能会受政治的影响,但在电子商务和即使通讯市场上的失败证明了政治并不是主要原因。即使搜索引擎市场受政治约束,但Google的失败是在和百度在同一市场用同样的政治态度竞争了几年后才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编辑]Google在中国的大失败需要给投资人以解释[9]
  Google不是国营企业,而是一家是上市公司。公司的管理阶层需要对董事会和投资人负责。Google在其它市场上的摧朽拉枯般的击败一个个的有力对手。但在中国市场遭受惨败确实是一件让Google公司的管理层极其难堪的事情。更何况中国是大家都看好的一个具有巨大现实意义,并且蕴藏巨大潜力的市场。

  从市场经营结果来看,Google.cn确实没有存在的理由。不仅需要大量投资,但在竞争对手的打击下, Google.cn毫无还手之力。关掉Google.cn是市场决定的。正如资深互联网分析师洪波所说:“Google在中国已经运营了4年多,这些投入是白费了。”

  不仅巨大的投入打了水漂,而且丧失一个巨大的市场,Google的管理层必须给投资人一个的解释。这是西方企业管理层的基本伦理道德。但不幸,这次中国政府做了Google公司管理层的替罪羊。

  如果中国的网络监察制度是在Google进入中国后新出来的一个制度,最后逼得Google无法经营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Google满腹怨气是情有可原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Google才有资格以如此的高姿态发表如此高调的声明来占领道德制高点。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中国政府的网络监察制度并不是什么秘密。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在Google进入中国之前就存在。其次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审查制度越来越宽松,网络上的言论也越来越开放。国内的群体事件也基本上能在网络上得以公开报道,新政策的出台也能被公开讨论。这个趋势是明显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9年的绿坝软件事件。这一新政策就在网络上被公开讨论,最后的结果是中国政府让步。其它群体事件如2008年的贵州省瓮安县的万人大骚乱、2009年湖北石首因一厨师非正常死亡而导致数万群众参与的骚乱、湖北烈女邓玉娇事件,这些基本上在网络上被公开地讨论,并且推动了事件朝正确方向解决。不用我一一举例,这类的例子已经很多了。这些例子无疑是中国网络监察制度走向宽容的见证。

  Google是在中国政府的网络监察制度更严格的时候进入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市场分得一羹。在中国政府的网络监察制度越来越宽松的情况下退出市场,但站出来高调批评网络监察制度,这本身就是滑稽的,也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表明Google和其声明中的道德是格格不入的。Google只不过是利用政治作为撤出中国市场的遁词。正如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小山(Shaun Rein)所说:“我想谷歌只是在找个体面的方式来撤出中国。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并不好,根本就斗不过百度。”

  Google并没有反省其在中国的不争气和无所作为,如果不再摆出点政治公关言辞,怎么能够安抚本土之舆论呢?政治成了Google在中国大溃败的一块遮羞布。

[编辑]谷歌到底想干什么[15]
  据环球网消息,谷歌是个互联网公司,名气很大,块头更大,其商业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但它现在的架势让人看不懂了。它向中国提出了政治要求,而这种事情通常是大的商业公司极力避免的。

  谷歌威胁要退出中国市场,一些西方媒体发出赞扬,并迅速把这一事件变成了批判中国的好机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站出来指责中国,国会议员发出更加刺耳的声音。在这一事件中,谷歌处于风暴的中心,而且它的角色明显在变。

  起先,谷歌抱怨的原因是服务器受到“攻击”,后来,竟演变成要让中国取消“网络审查”。从互联网安全的一个普遍问题,跳到了要要求中国改变法律。这一跳真是让中国人吃惊。

  谷歌究竟是在做商业,还是在搞政治?如果是商业,那就应当限定在商业范畴。有纠纷不要紧,可以通过商业的途径来解决,但要是想通过商业行为来影响中国政治大局和社会改革进程,那可就完全改变了事件的性质。

  当前,中国互联网上的管理有一些争议,但怎么改,要充分尊重中国的现状,也要以中国社会的承受力为基本判断标准。

  中国社会目前已经相当开放,互联网的成长不断激励着它,今后的中国只能更加开放。但是,任何开放都是有度的,而且开放要有一个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的门该开多大,路该怎么铺,要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安排,外界怎么说,只能作为参考。一个互联网公司,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最丰厚的资金,就想左右这一进程,都是狂妄的。

  谷歌在中国经营三年多,但似乎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了解的程度还很低。中国是主权国家,不是19世纪时的租界,外国企业没有治外法权。在中国经商,想游离于中国法律之外,是对21世纪中国的误读。西方社会、跨国公司对中国建设性的批评和善意的主张,是有助于中国发展的。但如果背后隐藏政治企图,并想用一种威胁的方式来迫使中国就范,根本行不通。

  谷歌要中国取消网络审查制度,其结果只能像美国“Mashable”网站的一篇文章所说:“如果有人幻想中国会改变政策,让人无限制地接触反动、淫秽图片等内容,那纯粹是无稽之谈。”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西方某些人的鞭笞和叫骂声中成长,谷歌威胁引来更多责难没什么可怕的。倒是这一次西方媒体对谷歌威胁退出一边倒地叫好,让中国民众不能不多一层警惕之心。

  英国《卫报》预测,如果谷歌摊牌,互联网世界将分裂。中国当然不希望这种分裂,但也不怕任何麻烦,更不能被这种预言所挟持。在谷歌威胁面前,中国社会必须要团结。

  许多中国民众都愿意使用谷歌的搜索业务。没有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暂时影响到一些中国人的网络生活。所以,我们欢迎谷歌留下,但留下来的谷歌必须要做出调整,也要适应中国的法律。如果谷歌坚持要退出,没什么了不起。退出,是自绝于中国市场。

[编辑]Google相关事件
[编辑]谷歌中国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依法处罚[16]
  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办公室透露,国家有关部门2009年06月18日下午召见“谷歌中国”网站(google.cn)负责人,对“谷歌中国”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进行执法谈话,宣布对“谷歌中国”网站的处罚措施,暂停该网站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彻底清理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

  “谷歌中国”网站负责人承认该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侵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并就此事向公众道歉。该网站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按照政府执法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及时将整改情况报告有关部门。

[编辑]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门
  主条目: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门

  网络搜索龙头Google从2004年起,展开数字图书计划,寻求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大量扫描图书,让用户可搜寻在线阅读,屡遭作家和出版商质疑侵犯版权,也在中国踢到铁板。

  2009年8月30日,谷歌宣布构建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全球用户均可通过免费搜索并在线浏览相关的图书内容。该计划遭到全球出版界的抗议和诉讼。

  2009年11月18日,作家协会针对谷歌事件,联合各地作家协会发表版权声明,呼吁广大作家维护自己的权益。[17]。

  附:中国作家协会(作协)是一个带有政府性质的组织,对中国的出版事业进行统治。很多当代具有思想的作家,一直没有加入作协。

  2010年1月11日消息,中国作家协会指出,作协将与Google于1月12日进行第四轮会谈,Google届时将正式向作协和中国广大著作权人发布道歉声明。作协书记杨承志表示,Google除真诚道歉外,作协并希望Google提出让中国作家满意的处理方案。Google并希望在今年3月底前,将处理方案及相关协议的框架确定下来,争取在今年6月正式签署协议。[18]

  原定于北京时间12日下午开始的谷歌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第四轮谈判突然被谷歌单方面取消,谷歌没有披露原因。...[详细]

[编辑]参考文献
↑ 谷歌事件不需借机炒作 经济个案不应加政治砝码.搜狐财经.2010年01月25日
↑ 谷歌称它在中国"照常营业" 员工已恢复工作.北青网.2010-01-19
↑ 谷歌CEO:可能继续留在中国.新浪网.2010年01月18日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谷歌中国”不走了 施密特称“热爱中国人民”.人民网-《环球时报》.2010年01月18日
↑ 5.0 5.1 Official Google Blog: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 谷歌考虑关闭谷歌中国 完全撤离中国市场.星岛网.2010.01.13
↑ 谷歌的迷雾你别猜
↑ Google可能将退出中国市场.月光博客.2010.01.13
↑ 9.0 9.1 9.2 9.3 9.4 Google 退出中国市场并非出于政治道德.中国日报网.2010-01-16
↑ 10.0 10.1 微软和惠普CEO不支持谷歌欲退出中国的举动.中国日报网.2010年01月16日
↑ 谢文:谷歌退出对中国互联网行业不利.星岛环球网.2010-01-13
↑ 方兴东:搜索引擎若一家独大不利产业.星岛环球网.2010-01-13
↑ 姜奇平:谷歌的存在刺激着百度的进步.星岛环球网.2010-01-13
↑ 唐骏:谷歌若退出中国将是最蠢决定.星岛环球网.2010-01-13
↑ 谷歌到底想干什么.中国日报网.2010-01-16
↑ 谷歌中国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被依法处罚.星岛环球网.2009-06-19
↑ 作家协会明日针对谷歌联合发版权声明.每日经济新闻.2009.11.17
↑ 谷歌正式向中国著作权人道歉 或6月签署协议.软件资讯网.2010-1-11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谷歌欲撤出中国市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google:退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