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输入性通胀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元自贬或引发输入性通胀美元自贬或引发输入性通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是指由国外经济因素变化造成的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国内信贷或货币供应保持不变,且供求大体均衡的前提下,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在三种情况下发生:①如果本国经济发展对某种进口原料(如石油)具有较高依赖性,则当进口原材料用本币标明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用该进口原材料生产的本国产品价格将上升,并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推进本国物价总水平上涨。例如,1973年日本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②当一国经济对外开放处于初始阶段时,国内各地区的开放程度存在明显梯度差别。由于开放度较高地区的外资、合资企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并对该地区本国企业产生示范效应,该地区的工资成本便会普遍提高,进而导致物价上涨,随后,物价上涨压力又会向开放度较低的地区传递,从而导致全国性的物价水平上涨。上述现象在发展中的大国表现得较为典型。③输入性通货膨胀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初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实行对外开放后,一般都会出现外国对本国产品需求猛增的现象,从而拉动本国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通过各种渠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会引致制成品价格上涨,从而诱发全面的通货膨胀。在本国各类商品价格向国际价格靠齐的过程中,本国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也是从国外输入的。
  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①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②国内参与国际交换的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③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的速度和成本。

输入性通胀的属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般来说,按照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的解释,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

  1.  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大宗商品(尤指油价)突然提高时。
  3.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输入性通胀”指的是由于国外巨大的需求,导致一国形成大量的外贸顺差,造成本国需求过旺,从而使得国内商品价格高企,由此而形成通胀。目前,我国现行的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虽时有变动,但基本稳定在6.8RMB/USD左右的水平,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驱动所带来的国外巨大需求导致价格普遍上涨,由此带来输入性通胀。

  由以上的描述可见,输入型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胀的一种,只是,输入性通胀把通胀的原因更加细分为了国外的净需求。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输入性通胀”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输入性通货膨胀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