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福祉指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福祉指数-概念 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周刊》封面:我看见了幸福《新周刊》封面:我看见了幸福
  福祉指数,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共四个方面。其中涵盖收入与消费、收入分配、健康状况、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政府廉洁、司法公正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44项指标,这与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相比,显然突出了民生的位置。

  所谓福祉,也就是幸福、利益、福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感受。也因此,“福祉指数”里面主观指标多达15项,据称“这一设置是为了能够对客观情况和主观情况都有所反映。”这对于防止出现类似GDP飙车式的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无疑至关重要。

吴晓灵:拟用福祉指数取代GDP编辑本段回目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2010年3月8日表示,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调研全新的政府评价体系——福祉指数,这也是“十二五”规划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吴晓灵介绍,目前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评价体系,是基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过分追求GDP发展,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有必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政府评价指标体系。

  据她透露,目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已经建立了项目研究专家团队。成员来自环保部、统计局、国家质监局、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

  项目研究团队已经初步构建了指标体系——福祉指数,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共四个方面。其中涵盖收入与消费、收入分配、健康状况、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政府廉洁、司法公正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44项指标,里面有15项主观指标。“这一设置是为了能够对客观情况和主观情况都有所反映。”吴晓灵说。

  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对该课题的规划,下一步计划确定福祉指数各指标的权重;以省级数据进行福祉指数的试编;从省级的福祉指数编制扩展到市级的编制,使其成为衡量各个地区发展的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学指标体系。

  “把这样一个还没有成熟的政策调研课题公布出来,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吴晓灵谈道,但是我们不怕争议,就是希望能够听听各方的意见,形成一个共识,最后形成这个全新的指标体系来正确评价和考核政府工作,这与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相比,是个进步。

  根据以往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多个政策调研课题被相关部委采纳的经验,福祉指数项目研究一旦成熟,有望被纳入“十二五”规划,成为一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而项目研究团队也在致力于推动这一指数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将此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福祉指数”可期待,“幸福感受”难平均编辑本段回目录

  因为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实际上,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市民,从收入颇丰的白领,到下岗失业的低保户,也有不同的幸福要求,又因为各项物化的指标可以取平均值,幸福的感受却不能平均,因此,“福祉指数”,尤其需要注重各个居民个体的感受,并不是一个增长速度就能涵盖的。

  也因此,“福祉指数”评价体系之下的政府工作,既需要从宏观着眼,又要从微观入手,既寄希望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又必须注重关乎民生的每个细节。这于官员,理所当然地提出了更高的执政施政要求。“福祉指数”无疑令人期待。

  当然,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福祉指数,不可能成为官员们的自觉追求,也不可能形成合力,最后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致力于推动这一指数被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还将“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将此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显然,只有与官员的绩效挂钩,这一科学、规范的政府评价指标体系,才有望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福祉指数”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指数 福祉指数 GDP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