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激荡的百年史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作者简介

  吉田茂(Yoshida Shigeru,1878-1967)出生于一个武士之家,曾在日本外交界就职多年,历次被派往中国、英国等地,政治经验极为丰富。他在战后的危难时刻出任首相,所推行的“教育兴国”,“拒绝重整军备,全力投入经济建设”等政策对日本的重新崛起具有深远的影响。吉田茂以坚毅而充满智慧的表现,就任首相任期长达7年之久,是日本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巨人之一。

内容简介

  《激荡的百年史》以短小精悍的笔法,从大气磅礴、纵横捭阖的历史角度,深刻地记录了日本自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起的100年间所经历的波折起伏,简要总结了日本由一个闭关自守、停滞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成长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强国的成功经验。作者吉田茂的政治领袖的身份,使这本寓意深刻的历史小册子形成如此别具一格的面貌。它不以曲折精妙的结构取胜,也没有妙语连珠的生动词句,虽然不时也会出现诸如“所谓文明本来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单独采用它的科学技术文明”一类言简意赅的佳句,但总体而言,由字里行间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学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独有的理性、坚忍、实干和勇气。

  近百年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这本书着重回答的问题。  

  全书共有5章,其中前4章吉田茂按照时间先后,将近代日本的百年史划为4个阶段——明治维新、走向近代化、战后的困难时期以及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并一一对其做出具体论述,在最后一章中,吉田茂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满怀希望地提出了日本未来的计划和构想。每一章节都另外划分出若干个小标题,所有小标题都带有鲜明的指向性,基本都是直接提出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再一次扣合了作者的政治身份。

  当然,《激荡的百年史》真正闪亮的地方还在于它提出的富有创想力的治国方略。这些治国方略得以最终实施,一方面是由于日本政府与人民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而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国际环境,正如吉田茂在书中所言,日本“有生逢其时,凭借幸运的一面”。

  日本社会的现代化,是以输入西方文明为契机的。日本人民素来有主动汲取外国先进文化的好传统。德川幕府时期,为了维持国内封建秩序,对外实行“锁国”政策,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以天皇为首的领导者痛切感到日本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毅然变“锁国”为门户开放。他们怀着“求知于世界”的强烈愿望,大胆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重金聘用外籍科技、管理人才,千方百计振兴产业、发展贸易,很快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尽快复兴被破坏的国民经济,日本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1950年至1979年的29年中,共引进技术31000多项,对日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学习外国方面,日本不仅重引进,更重创新。正如本书所指出的,“日本人能够把从外国学到的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发展,然后制造出更优良的东西”。他们十分重视消化、吸收和改良引进的外国技术,并努力加以创造发展,使之更适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为此不惜投入巨额资本和大批精干的技术力量。例如日本的化学纤维、彩色电视等生产技术本来是从美国引进的,可是经过自己不断改良和创新,已使产品的质量、成本等项指标超过美国,风靡世界市场。再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分别从西德、苏联、奥地利等国引进了钢铁工业“六大技术”,经过一番综合消化吸收,几年之内就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本国特点的、世界一流的钢铁技术体系。日本的经验充分说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要搞现代化,都必须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东西,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并在学习、引进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点,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

  日本历来对教育十分重视,把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不遗余力地进行所谓“人力开发”、“人力投资”。早在明治时期,日本政府就极力普及国民教育,1912年,青少年就学率已超过95%。明治年间还建立起东京大学、一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大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质量的劳动力。战后,日本更加注重“人力开发”,国民教育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平均每年的大学升学率在40%以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把这个国家夷为废墟,然而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人的知识和能力却没有丧失,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日本才得以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从一个百业凋敝、奄奄一息的战败国跃居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再强调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

  在日本人看来,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国民的优良素质。这包括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崇尚节俭、艰苦创业的作风,旺盛的求知欲、远大的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感等。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精神力量,成为克服困难、创造“日本奇迹”的原动力。本书具体地描述了战后初年日本人民“养无食、居无屋”的艰难生活:“本来就不充分的大米定量供应都难以维持”,居民“只好在临时搭起的小屋暂避风寒”,“公务人员由于无家可归而睡在办公桌上”,教师们“因为没有教室而在露天授课”。但是,即使在这样悲惨的境况下,日本人民也没有心灰意冷,他们勒紧裤带、满怀信心地投入了复兴经济和重建家园的事业。一直到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已实现了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公共福利仍低于西欧和北美。这一方面使得日本商品因工资费用相对较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使国民收入中可以有较大的份额用于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由于日本人民能够在较差的物质条件下孜孜不倦地工作,而被一些西方人称为“住在兔子窝里的工作迷”。这种精神确实值得赞赏。

媒体推荐

  日本战后最成功的首相吉田茂揭示近代日本快速崛起的奥秘所在!

  翻开本书,你将看到日本近百年来的激涌跌宕的历史,从明治维新,朝气勃发的日出之国到二战战败之后满目疮痍的窘迫景象战后声誉最著的日本首相为您详细解析,日本如何斡旋于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国力飞速崛起的惊天奥秘,深刻精练的文字、丰富珍贵的历史图片,将使您迅速融入过往岁月的瞬间,真实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
作为日本战后声誉最隆、影响力最为深远的首相,吉田茂凭借其政治家的宏伟视角与独到眼光,从政治、经济、教育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百年发展史,阐述日本如何借助民族与国民自身的力量,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中紧紧把握机遇,由一个贫瘠的岛国走向振兴,又从战后一无所有的废墟中重新屹立,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过程。

  本书以简短深刻的语言、珍贵丰富的历史图片,带你重新走进日本的百年沧桑,认真品读日本民族坚忍奋进的独特文化。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被三联书店评为“20年来影响中国最大的100本书”之一。


图书目录

序/《激荡的百年史》为什么会获选三联书店评选
“20年来影响中国最大的100本书”之一?
原序
 关于吉田茂
第一章 明治伟业的开端
  领导者们的英明睿智
  停滞、太平和孤立的梦被佩里舰队所打破
  开港论与攘夷论的激烈争辩
  在富于想象力的领导人领导下,开始明治维新运动
  制度改革、产业扶植和近代式军队的创建
  国民的勤奋和灵活性
  重视国民教育,努力提高就学率
  利用“文明开化”,积极储蓄,推进近代化发展
  日本人传统性格中有着主动吸收外国文明的特点
  进入法治国家,增强了日本的独立意识
  充实日本国家的配置,重用“聘请的外籍人员”
  德川时代中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封建制度创建了形成近代国家基础的财产
  进行明治维新的准备和时机都已经成熟
第二章 推行近代化带来的困境
  引进西方文明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热烈展开创设议会的活动与清算封建制度
  将富国强兵作为政策与引进科学文明技术的中心问题
  明治天皇亲政,家族主义国家体制的推进
  凭借天皇的英明领导,日本取得了日俄和日清战争的胜利
  明治时期在日本的终了
  跟随明治天皇的驾崩而来的道德混乱的时代
  关东大地震的灾害,困难的转换期对日本的影响
  痛苦的转换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联盟随之创建
  实行男子普选制度,民主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国政领导能力降低,国际外交出现的新问题
  日本对中国外交的控制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
  排日运动高涨,旋涡中的弊原外交陷入僵局
  严重的失策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一意孤行地创建了“满洲国”
  三国同盟一无所获,一意孤行的军队同美英开战
第三章 战后暂时的困难和努力后的成果
  日本人对明天充满信心
  主要城市在轰炸中化为废墟,日本一片战败景象
  混乱时期,日本人不得不与缺粮和通货膨胀做斗争的经济景象
  承认战败,努力走向复兴的日本人
  天皇的人格宣言,举国一致努力开始建立体制
  疲于奔命只为每日的温饱
  无法想像的饥馑状态
  召开粮食对策审议会,苦恼于必须确保100万吨的大米
……
第四章 经济快速复兴的秘密
第五章 奇迹之后的理想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激荡的百年史”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