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出口转内销-含义
广义概念
出口转内销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许多出口外向型企业依靠美国消费市场生存发展,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消费市场消费量急剧下降,国内出口型企业一是产品积压,二是生存发展遭到冲击。这种情况下,出口外向型企业将制造产品转销国内市场同时要将销售市场也要转向国内以解决国际市场低迷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并且,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出口转内销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狭义概念
第一种含义:
出口转内销即为出口的产品,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出口到国际市场,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货物在国内销售。比如:接了一个外国的客户的单子,要定做一批产品,到了交货期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交货期太晚,客户不要了,或者由于产品和客户的要求不符合,这批货被拒了,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该批货在国内找地方卖掉。因为是计划出口的东西,质量要求一般比较高,所以在国内一般卖得比较好。
第二种含义:
还有个就是出货到国外后,再核销单过期之前未能收汇并核销的,按规定,这次出口的这批货将自动由出口转成内销的,已经不能定义成出口了。也就是说,退税没了。
出口转内销-背景
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出口转内销2007年12月中国外汇破了1.5万亿美元,2008年11月破1.9万亿。中国产能70%中的一半即35%是销往国外市场的,这也是中国巨额外汇的来源,但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狂袭,国外市场严重受阻,美国、欧盟市场的消费信心大受打击,消费市场急剧萎缩,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原有35%的产能企业要受到极大影响。
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之一的国内企业合俊破产,苏州常熟最大的企业科弘材料倒闭,经济危机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到2009年2月,中国已有近八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这是个庞大的数字。
那么,对于更多的还没有倒闭的原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是最好的选择。
出口转内销-企业劣势
缺品牌
缺品牌,但不缺技术: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质量有保证就可以,但做国内市场,做消费市场,需要的是品牌,出口型企业不缺技术,但缺少的是品牌。对出口型企业来讲,为国外企业的代加工经验,具备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唯独没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人国人所知和认可,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缺营销
外向性企业重技术,缺市场缺营销,但不缺产品:出口型企业产品齐全,可对开拓国内市场而言,却没有营销产品,营销能力。做生产和代加工,并不需要针对终端市场的营销,但做国内市场销售,就必须面对一线市场,而这一点,也正是出口型企业所缺少的。缺营销,但不缺产品,转内销,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有产品做好营销的问题。
缺经验
缺经验,但不缺市场:消费市场是一潭深水,会游泳的人游得乐哉悠哉,不会游的人却会呛得满口是水。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对出口型企业来讲,并不缺少市场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们运作市场的经验。
缺资源
缺资源,但不缺机会:中国市场经济刚刚满三十年,很多行业还很不成熟,蕴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如前文提到的背包行业,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龙头品牌,对德贝而言,机会还是很大的。但对德贝企业来讲,缺少的正是运作市场所需要的资源,一没有品牌,二没有网络,三没销售渠道,所有的外贸企业均如此。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通通存在的问题,机会就在眼前,就看如何开拓市场,抓住机会了。
出口转内销-企业措施
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加工型企业和生产销售型企业的经营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业可以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但生产销售企业就不能;加工型企业可以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变化,只按订单生产就可以,但销售型企却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这是加工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的根本区别。所以,出口转内销型企业,首先必须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发生质的转变,要学会并开始研究中国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构建,研究市场推广等。
转变企业组织架构
出口转内销--外向型企业转型出口企业转内销,组织架构上也要必须完善。可能很多欲转型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市场部、营销部、策划部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更不用说了,要转内销,就必须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构建基础部门,先完善内部结构,以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和成功运作。
转变企业市场模式
出口企业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贸订单,照单加工就可以了,现在则不然,不仅仅要拿下大量的“订单”,(经销商的订货),还要打通终端消费,打造品牌概念,引导消费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费需求任督二脉动,才能使企业转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单加工生产,现在却不同了,要考虑用什么模式开拓市场,要思考通过什么渠道来分销产品,要研究用什么办法来推广产品,用什么途径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问题。
携手策划,开疆辟土
出口企业转内销,很多企业负责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从那做起,怎么做,都一无所知,由于是时势所逼,不得已才选择内销之路,以前却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什么经验,怎么办? 最好、最保险、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携手策划公司,借助专业的外脑服务企业,以迅速实现成功转型,成功渡过危机。策划公司可以为出口型企业提供更为科学、全面、有效的市场开拓方法和营销系统解决方案,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交学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他们自身的专业和资源、经验、人才优势迅速弥补出口型企业在各个关键环节的缺失和不足,协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解决产品推广、规划营销模式、塑造品牌形象、打造营销团队等,为成功打入国内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出口转内销-专家观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评论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未来的影响时说:“我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给出口型为主的亚洲经济增长模式敲响了警钟。亚洲经济过分依赖美国消费者,如果说现在美国消费者‘捂紧’钱口袋正处于长期过程中的早期阶段,那么我担心将来的亚洲经济会有大麻烦。”
罗奇承认亚洲经济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表现突出,尤其是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在衰退中成了复苏的领头羊,但是出口型为主的亚洲在危机后,必须意识到产业转型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增长效果,然而,长期来看,中国一直很关注出口和投资问题,个人消费还缺乏持续性的努力。今后必须在社会保障、退休金等方面采取行动。
罗奇还认为,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动机,不过期望中国能在后危机时代马上担当起这一角色并不现实。他认为,中国至少还需要花3年或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使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也只有完全激活本国内部的消费群体,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广义概念
出口转内销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许多出口外向型企业依靠美国消费市场生存发展,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消费市场消费量急剧下降,国内出口型企业一是产品积压,二是生存发展遭到冲击。这种情况下,出口外向型企业将制造产品转销国内市场同时要将销售市场也要转向国内以解决国际市场低迷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并且,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出口转内销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狭义概念
第一种含义:
出口转内销即为出口的产品,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出口到国际市场,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货物在国内销售。比如:接了一个外国的客户的单子,要定做一批产品,到了交货期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交货期太晚,客户不要了,或者由于产品和客户的要求不符合,这批货被拒了,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该批货在国内找地方卖掉。因为是计划出口的东西,质量要求一般比较高,所以在国内一般卖得比较好。
第二种含义:
还有个就是出货到国外后,再核销单过期之前未能收汇并核销的,按规定,这次出口的这批货将自动由出口转成内销的,已经不能定义成出口了。也就是说,退税没了。
出口转内销-背景
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出口转内销2007年12月中国外汇破了1.5万亿美元,2008年11月破1.9万亿。中国产能70%中的一半即35%是销往国外市场的,这也是中国巨额外汇的来源,但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狂袭,国外市场严重受阻,美国、欧盟市场的消费信心大受打击,消费市场急剧萎缩,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原有35%的产能企业要受到极大影响。
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之一的国内企业合俊破产,苏州常熟最大的企业科弘材料倒闭,经济危机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到2009年2月,中国已有近八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这是个庞大的数字。
那么,对于更多的还没有倒闭的原出口型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是最好的选择。
出口转内销-企业劣势
缺品牌
缺品牌,但不缺技术: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质量有保证就可以,但做国内市场,做消费市场,需要的是品牌,出口型企业不缺技术,但缺少的是品牌。对出口型企业来讲,为国外企业的代加工经验,具备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唯独没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人国人所知和认可,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缺营销
外向性企业重技术,缺市场缺营销,但不缺产品:出口型企业产品齐全,可对开拓国内市场而言,却没有营销产品,营销能力。做生产和代加工,并不需要针对终端市场的营销,但做国内市场销售,就必须面对一线市场,而这一点,也正是出口型企业所缺少的。缺营销,但不缺产品,转内销,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有产品做好营销的问题。
缺经验
缺经验,但不缺市场:消费市场是一潭深水,会游泳的人游得乐哉悠哉,不会游的人却会呛得满口是水。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对出口型企业来讲,并不缺少市场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们运作市场的经验。
缺资源
缺资源,但不缺机会:中国市场经济刚刚满三十年,很多行业还很不成熟,蕴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如前文提到的背包行业,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龙头品牌,对德贝而言,机会还是很大的。但对德贝企业来讲,缺少的正是运作市场所需要的资源,一没有品牌,二没有网络,三没销售渠道,所有的外贸企业均如此。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通通存在的问题,机会就在眼前,就看如何开拓市场,抓住机会了。
出口转内销-企业措施
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加工型企业和生产销售型企业的经营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业可以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但生产销售企业就不能;加工型企业可以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变化,只按订单生产就可以,但销售型企却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这是加工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的根本区别。所以,出口转内销型企业,首先必须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发生质的转变,要学会并开始研究中国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构建,研究市场推广等。
转变企业组织架构
出口转内销--外向型企业转型出口企业转内销,组织架构上也要必须完善。可能很多欲转型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市场部、营销部、策划部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更不用说了,要转内销,就必须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构建基础部门,先完善内部结构,以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和成功运作。
转变企业市场模式
出口企业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贸订单,照单加工就可以了,现在则不然,不仅仅要拿下大量的“订单”,(经销商的订货),还要打通终端消费,打造品牌概念,引导消费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费需求任督二脉动,才能使企业转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单加工生产,现在却不同了,要考虑用什么模式开拓市场,要思考通过什么渠道来分销产品,要研究用什么办法来推广产品,用什么途径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问题。
携手策划,开疆辟土
出口企业转内销,很多企业负责人可能会一头雾水,从那做起,怎么做,都一无所知,由于是时势所逼,不得已才选择内销之路,以前却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什么经验,怎么办? 最好、最保险、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携手策划公司,借助专业的外脑服务企业,以迅速实现成功转型,成功渡过危机。策划公司可以为出口型企业提供更为科学、全面、有效的市场开拓方法和营销系统解决方案,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交学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他们自身的专业和资源、经验、人才优势迅速弥补出口型企业在各个关键环节的缺失和不足,协助企业确定目标市场、解决产品推广、规划营销模式、塑造品牌形象、打造营销团队等,为成功打入国内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出口转内销-专家观点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评论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未来的影响时说:“我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给出口型为主的亚洲经济增长模式敲响了警钟。亚洲经济过分依赖美国消费者,如果说现在美国消费者‘捂紧’钱口袋正处于长期过程中的早期阶段,那么我担心将来的亚洲经济会有大麻烦。”
罗奇承认亚洲经济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表现突出,尤其是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在衰退中成了复苏的领头羊,但是出口型为主的亚洲在危机后,必须意识到产业转型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增长效果,然而,长期来看,中国一直很关注出口和投资问题,个人消费还缺乏持续性的努力。今后必须在社会保障、退休金等方面采取行动。
罗奇还认为,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动机,不过期望中国能在后危机时代马上担当起这一角色并不现实。他认为,中国至少还需要花3年或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使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也只有完全激活本国内部的消费群体,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