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务流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什么是国际劳务流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劳务,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指凭借自己的劳动力为他人提供服务,或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务活动。国际劳务流动是指劳务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转移。
开展国际劳务活动,对劳务输出国和劳务输入国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国际劳务流动的现状 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前,国际劳动力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大致可以划分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亚洲市场(中东市场单列)、中东市场和拉美市场等几大板块。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是国际劳务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的报告显示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籍工人分别为2210万人、2050万人和2750万人,分别占全球外籍劳工总量的27%、25%和34%(见表1),合计占全部外籍工人的86%。
资料来源:《在全球经济中为外籍工人谋求公平待遇》,国际劳工组织,第92届国际劳工大会会议报告(2004年)
北美和西欧一直是外籍劳工的主要目的地,吸收来自周边国家的初级工人和世界各地的专业人才。中东产油国曾是亚洲劳务的主要流入地,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油价下跌中东产油国的吸引力有所降低。而东南亚经济崛起,使一些东南亚国家逐渐演变为劳动力接收国或者既输出又输入劳动力的国家,除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仍以海湾国家为主要目的国外,东南亚国家的劳务也开始在区内的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寻找工作机会。图1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向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输送劳务的对比变化。
资料来源:Asian Labor Migrat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此外,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曾是劳务净输出国,目前也开始接收北非等国家的外籍劳工。目前,拉美地区的区内劳务流动不断扩大,委内瑞拉、阿根廷国内拥有相当规模的外籍劳工队伍。
国际劳务流动的分类 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国际劳务流动分为“要素性劳务”和“非要素性劳务”两种。
1、要素性劳务
要素性劳务是指劳务输出直接作为生产第一要素进入生产过程,在输入国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创造物质产品。通常讲,输出的劳动力,从事于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即为要素性劳务输出。
2、非要素性劳务
非要素性劳务是指劳务输出不进入直接物质生产过程,而是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为劳务输入国提供劳动与服务。非要素性劳务包括的项目很多,它即包括一些与商品的进出口直接相关的从属活动,如运输、保险、装卸等;也包括许多与商品的进出口无关的活动,如旅游、文化教育、咨询服务等。
国际劳务流动的成因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分布不平衡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它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全部技术和资源。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化和人口增长率下降,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本国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承受着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还有一些国家,资金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只要存在着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然资源不平衡和技术上的差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重新组合就不可避免。因此,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分布的不平衡,是劳务流动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是劳务流动的重要原因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如美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的国家,但农业机械化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动,农忙季节仍需大批外籍劳工。日本、德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发达,但钢铁、建筑、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仍不可缺少,随着本国劳务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必须输入大批外国劳务来补充传统工业的“空位”。
3、国际援助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性经济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批的国际援助,用以援建这些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项目。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无力自行施工和经营,不得不按国际惯例进行国际招标,吸引他国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管理人才。一些国家的政府便专门运用援外的方式支持本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
相关条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国际劳务流动 世界银行 保险 国际分工 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技术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技术密集型产业 生产要素 经济学 自然资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