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胶囊公寓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胶囊公寓”——新一代蜗居?“胶囊公寓”——新一代蜗居?

  胶囊公寓类似于日本的“胶囊旅馆”(因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胶囊旅馆的诞生,胶囊旅馆大多只有在繁华的都市地区才有,这种旅馆是几十个整齐撂起来的“胶囊”,每个胶囊“盛放”一个顾客。有人说它很像宇宙飞船太空舱,也有人说像棺材。),因其形状酷似一排排摞起的“胶囊”而得名。空间小、彼此紧挨是其形象化的表现。

  随着房价、地租的不断攀升,买房难、租房贵成为越来越多上班族们的共同难题,经济支付能力有限的人群的生活工作空间被一步步地加以压缩,从“蜗居”到“蚁族”,再到今天“胶囊公寓”,折射出处于社会底层工薪阶层如今所面临的生活困境。

胶囊公寓的诞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日新老人和他的“胶囊公寓”黄日新老人和他的“胶囊公寓”

    2010年3月底,一位78岁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黄日新是去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

建造过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日新偶然看过一本关于唐家岭的小说,后来自己也去唐家岭看了看。发现那里杂物乱弃,空气不好,甚至6个人挤在几平米的地方。这些都是大学生啊,窝在那么一个地方,国家以后还指着他们出力呢!于是他就想,他的胶囊公寓,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他本来不会用电脑,为了进行设计和沟通,他开始学电脑。2008年7月的时候,这个发明申请专利成功了,发明名称就是:装配式小公寓。去年,他开始进行选地和建造,当时为了找一种防火墙设备,走了10多个建材商店,做了一次次的实验、筛选和定位。黄日新在最早一次的专利申请,他设计的是固定式装备,就是把所有设施安装好后,再搬入房间内。后来发现,根本进不了电梯,太麻烦了。他设计的这个,可以在里面站起来,日本的胶囊公寓是上下两层,人在里面都坐不直,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空间以供他们进行工作学习。他这样的公寓也能像日本一样,3间也能住6个人,上下铺都能住,但是那样就不符合他的概念了。他希望能大规模设计建设,不光希望国家有相关政策支持,他还希望老百姓都参与进来。那么多闲置房,完全可以建造成胶囊公寓,为大学生提供条件。
   看到网上有人说,老头为什么你自己不去住?可这个是针对流动人口的暂时居住而设计的呀。
   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知识,有隐私需求,但没很多资金。这是一个过渡性居所,等他们收入稳定了,也不会再住在这里。
   黄日新希望社会人人都来关怀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的安居问题,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营业状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起初:感觉压抑 性价比低 来的全是观光客
  78岁老人黄日新最近成了名人。一个多月之前,他在海淀六郎庄建的8个“胶囊公寓”对外招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铁皮房子(见图),面向低收入的城市流动群体,创意来源于日本。然而除了热情的媒体,还没有真正想住进去的人。租客们看后都摇头:太小了,像个铁盒子。黄日新表示,他打算在此展示两年,希望有人能够接受。
  ——引发关注:一天接待五家媒体
  

网友试住“胶囊公寓”网友试住“胶囊公寓”

  昨天,黄日新在六郎庄的“胶囊公寓”里接待了5家媒体。“这一周有二三十家国内外媒体采访我了。”黄日新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很高兴媒体能如此关注。这个被媒体热炒的“胶囊公寓”,位于一个三层简易楼的顶层。8个“胶囊”分配在3个房间里。一个“胶囊”就是一个宽70厘米到90厘米,长两米的铁皮房,房顶是铁丝网。下部50厘米高的位置横截一块铁板,算是床。床头有一个镶在铁板上的电脑桌,铁板壁上有插座和开关。关上防盗门,“胶囊”就像一个大保险柜。人躺在里面,感觉有些压抑。
  记者看到,有的“胶囊”里已经放置了铺盖。黄日新说,那是新浪网联系的志愿者,在此免费体验。“他们对我做跟踪报道呢!”在和记者谈话的间隙,黄日新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联系采访的媒体。
  昨天一天,黄日新不厌其烦地向记者们介绍着他的胶囊,并反复钻进钻出做着使用示范。“黄老您累不累,休息一会儿吧!”一位电视台的记者关切地问黄日新。黄日新点了点头:“有点儿累,以后我刻好光盘,你们直接看就行了。”
  ——开租头几天:一个租客也没留住
  昨天中午,刚刚大学毕业的河南信阳小伙儿孔德强来看“胶囊公寓”。“我是在网上看到的,挺有意思。”小孔说,他现在住在大兴,想在中关村找工作,所以过来看看。
  小孔是数日来第一个真想租住的大学生,黄日新热情地把他请进“胶囊”参观。一进门,小孔就皱起了眉头:“有点小。”黄日新表示,月租250元,押一付三,要住先交1000元押金。小孔退了出来。他告诉记者,这个“胶囊公寓”确实挺新鲜有趣,不过自己想要的是更实际的一张床。“这个价儿能租到别的房子了。”很快又有两个从顺义赶来的女孩儿,看了房子也是摇头:“地方太小了,我的东西根本放不下。”
  记者注意到,在这栋三层的出租房里,除了3个放“胶囊”的房间,都住满了人。“我也奇怪,这里又干净又能上网看电视,为什么没人住?”黄日新说,造8个“胶囊”花了3万,3间房一个月房租650元,即使短时间没有人租住,他的退休金也能够支撑两年。
  “我就想为刚毕业的外地大学生服务。”黄日新说,他希望未来有房产开发商能和自己合作,提供可以使用的房屋,不用再租房安置“胶囊”。另外也可以借机把“胶囊”发展到城里,还是250元一间,这样就有了价格优势,城里楼房的条件也会比现在好得多,自然会吸引租客。  

张琪精心“装点”着这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张琪精心“装点”着这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10来天后:首位租客入住
  就在2010-04-08已经有第一个住进去了,她是山西的,一位女孩。
  公寓建起后,一度无人问津。于是黄日新老人想到试住的法子。经过试住,昨晚“胶囊公寓”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租客!4月7日,25岁的山西姑娘张琪,搬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个小整理箱来到这个新住处。
   “第一天不太适应,”张琪说,这里隔音不好,而且她的邻居都是农民工,夜里有些吵,而自己当天带的被子不够厚,冻得一晚上没睡。 
   “不过习惯就好了!”张琪一边收拾一边满面笑意地说。
    昨晚,她带来花棉布、壁纸、剪刀等,兴致勃勃地装饰起新家。
    她先试着用棉布装饰成“天顶”,然后用壁纸贴在墙上,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童话的世界,张琪说,在这里她能实现自己在北京的梦想。 
    ——半个多月后:现在没有空着的“胶囊”了!
    为了推广自己的胶囊公寓,黄老邀请了一些网络志愿者前来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报道、试住,到目前为止,黄老的8间胶囊公寓都已经租出去了,“现在没有空着的胶囊了。”黄老欣喜地说。自从胶囊公寓被媒体报道后,黄老每天都在不停地接待各方媒体,档期已排满了,刚跟港台媒体录制完节目,又要接受英美媒体的采访。看着自己的设计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黄老十分地高兴,黄老对自己的胶囊公寓寄望很高,他表示,“胶囊”不是只为一个城市设计,可以在全国推广,从而为缓解如今愈演愈烈的买房、租房压力起到一点绵薄之力。

网游热议“胶囊公寓”编辑本段回目录

“胶囊公寓让人想起卧薪尝胆四个字。”——AmyTsong

“胶囊公寓面向北漂令人又心酸又幸喜。”——渔夫渔歌

“黄大爷的精神,正在发生实实在在的影响。”——惠质蓝心

“胶囊公寓反映了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一代的无奈。”——易之蕴

“胶囊公寓会出现无数效法者。”——旋转快乐

“胶囊公寓”面面观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老向我们展示“胶囊公寓”黄老向我们展示“胶囊公寓”
网友展示“胶囊公寓”实际生活网友展示“胶囊公寓”实际生活
黄老为住户准备好了基本的生活用品黄老为住户准备好了基本的生活用品
等待住户的到来等待住户的到来
过道很干净,卫生绝对达标过道很干净,卫生绝对达标
烧水还是很方便的烧水还是很方便的
每个“胶囊”都装有防盗门,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每个“胶囊”都装有防盗门,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上网也不成问题上网也不成问题
一张床的空间,干净而又整洁一张床的空间,干净而又整洁
虽然窄了点,但是睡觉还是很舒服看看怎么样
男生住户房间女生住户房间
男生住户房间男生住户房间
四位住户挤在一起聊天四位住户挤在一起聊天
小小的“胶囊”,记录着奋斗的艰辛小小的“胶囊”,见证着奋斗的艰辛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新浪网)

“胶囊公寓”专家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陈云峰:绝妙讽刺高房价 
    看到胶囊公寓的相关报告之后的感到很悲哀,这是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奔5万之后产生的时代的产物,“我们要在这么一个连翻身都要扶墙的胶囊公寓当中生活,我觉得还是出现问题了,房地产市场还是出现了问题。”

    胡景晖:不是解决流动人口住房最佳途径 
    老人也是好心,但是不一定要通过这种途径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北京市去年盖了50万平米的公共租赁房屋,8万套,今年要盖1.6万套,未来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会发展很大,因此,真正用到胶囊公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老人很可敬。

    宫铁军:胶囊公寓尚欠人性化
    大学生毕业对未来是有追求的,他是要有阳光的,他不能像在一个船舱里面一样,每天回来之后看到的就是一张床,或者是一个极小的尺寸,这个空间太小了,不是一个正常人使用的尺寸。

    刘东卫:日本胶囊公寓配备更完善 
    日本在70年代高速发展,大量的居住者向城市居住的时候,政府和建筑师做了很多提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胶囊公寓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然而,在日本,厢式旅馆的基本的居住功能设施是很全面的。

“胶囊公寓”的起源:日本的“胶囊旅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黄日新老人创建“胶囊公寓”的想法来源于日本的“胶囊旅馆”,那么日本的“胶囊旅馆”的概况如何?它与黄日新老人的“胶囊公寓”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日本的“胶囊旅馆”日本的“胶囊旅馆”

胶囊旅馆最早产生于日本,大多只有在繁忙的都市地区才有,因为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促使了胶囊旅馆的诞生。这种旅馆是几十个整齐撂起来的“胶囊”。每个胶囊“盛放”一个顾客。有人说它很像宇宙飞船太空舱,也有人说像棺材。 
    定义:胶囊旅馆,日文叫“カプセルホテル”,就是“Capsule Hotel”的音译。是日本极有特色的,充分体现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除了独立开店,胶囊旅馆往往还设立在桑拿店旁。 
    胶囊旅馆最初的诞生初衷是出于日本可怕的加班文化,后来又加进了旅游的含义,成为方便节省的自助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至今天又被“房奴”们赋予了栖居的意义,成为缓解大城市租房、买房压力,解决大都市尚不富裕的白领工薪阶层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胶囊公寓”的诞生便是其新近的衍生品。

精致小巧的“胶囊旅馆”精致小巧的“胶囊旅馆”

    基本简介: 
    踏进旅馆大门,热情的工作人员会递上一双消毒拖鞋。旅客付钱后,便得到一把衣柜钥匙,可以把随身携带的行李锁进衣柜。旅馆内部随处可见张贴的“静”字样,以提醒客人保持安静。走廊两侧的胶囊分上下两层,很像中国的卧铺车厢。“胶囊”的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25米,一个身高1.80米的成年人躺下翻身是没问题的,坐起身来也不会碰到头。一床、一桌、一台电视,基本是内部的全部家具了。袖珍桌子也就门把手大小,只能放眼镜、手表等小物件。墙壁上有一排电子开关,是控制胶囊内灯光、温度及音响设备的。
  胶囊旅馆不会因为廉价而忽略卫生,不论房间是否更换旅客,床单、枕巾等就寝用品都是每天一换。游客一进门,就要换上专用睡衣。
  大概是为了保证胶囊内空气流通,每只胶囊都没有门,只有一个卷帘以保护游客的隐私。当然,透气的卷帘无法阻止声音的袭扰,不远处的洗手间及淋浴室的声音会若隐若现地传进来。深夜,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也会响成一片,旅客可以带上耳塞隔音。

    人性化的小细节:
    清早起来有免费提供的洗漱用品。这里的牙刷很有意思,不需要挤上牙膏就能刷出满嘴泡沫。除了公共浴室的淋浴,这里还有人工温泉。由于池底装了超声波装置,激荡的水流可以给您捶腿、敲背、浑身按摩,真是很解乏。

“胶囊旅馆”为住户提供了便利的工作环境“胶囊旅馆”为住户提供了便利的工作环境

  沐浴后,男士可以使用免费的一次性剃须刀,女士也有各种免费护肤品。木梳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但分为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两个篓子。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清洗,然后放入紫外线灯箱消毒。
  公共休息室里有多个自动售货机,出售香烟、果汁、咖啡、泡面、电池、冰淇淋、汉堡包等。沙发旁有免费杂志,爱热闹的人可以和大家一起看电视。如果感觉疲劳,往自动按摩椅里扔几个硬币,就能享受20分钟电动按摩。有的胶囊旅馆设有读书室,商务人士可以在此使用电脑办公,免费的宽带无线网速度很快。

    主要设施:
    ——洗浴区
  拿着钥匙,首先去更衣间,换上衣柜里棉布和式浴服,电梯直接送到位于地下2层的浴室。尽管浴室里间的风吕池、淋浴台、桑拿房,和一般的日本浴室别无二致,外间一应俱全的按摩椅、电视、化妆室和牛奶贩卖机也并不新鲜,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倒真的很解乏。
  ——休闲区
  泡了澡、喝了牛奶、做了按摩(当然是按摩椅,旅馆里附设中式、泰式マッサージ(Massage,按摩),不过价格不菲的),带着一身轻松来到地下1层的休闲区。尽管已经是凌晨一点多,还有不少人或者躺在休息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或者在阅览区看漫画和杂志。旁边的电子游戏房里倒是空无一人,可角子机、老虎机和格斗游戏机屏幕上花花绿绿的灯光依旧终日闪烁。
  ——宿眠区
  上2楼,来到整个旅馆最有特色的所在,也是“胶囊旅馆“名称来源的宿眠区。极有创意的空间构成,一进宿眠区,整个宿眠区如分成很多进,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每一进的两面墙上,如蜂巢般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分布着20余个“胶囊洞”,每个洞长宽不过1米,进深也就一人左右,这仅容一人坐、卧的小空间,就是客人们的卧室了。(三楼有男女合宿、三人合宿的“大洞”,形制相似,只是面积大一点而已)。

  每个胶囊洞都有和更衣柜手牌相同的编号,“看,像不像太空舱?有没有一点科幻世界里未来人的生活空间?”

“胶囊”虽小,但是吃的还是不错的!“胶囊”虽小,但是吃的还是不错的!

——餐饮区
  在干净的盥洗室里洗漱,佩服日本人的整洁与自律——偌大的盥洗室,每个客人洗漱完毕,都会把一次性用具小心地扔到废物桶里,再用面纸把台盆边的水擦干净。入住方式 只能爬进门
  《纽约时报》记者田渊弘子(音译)日前来到中西淳入住的“胶囊旅社新宿510”采访。放眼望去,旅社楼道两旁是两排整整齐齐的格子间,好似火车卧铺。格子铺共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间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
  格子间全密闭。一个人在格子间里最多能半躺半坐着,根本站不起来。格子间还没有门,只有一个薄薄的屏风作遮掩。
  每个格子间只配有一盏灯,几个衣架,一条薄毯,一个枕头和一台小电视。小电视只能用耳机听声音,因为格子间隔音效果差,就连轻微咳嗽声都能被“邻居”听到。
  空间小,“蚁族”也得把所有生活用品都堆放在格子间内。整间旅社设有统一餐厅和公共卫生间,楼道里满是烟味,摄像头到处都是。

中日“胶囊公寓”比较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本“胶囊旅馆”

 中国“胶囊公寓”

产生时间

    1979年,大阪梅田出现首家胶囊旅馆。
    1985年,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期间得到普及。
    2010年1月,芜湖首现胶囊旅馆
    2010年3月,黄日新自建胶囊公寓引起关注
 外形比较     像放大的滚筒洗衣机、上下两层
    人在里面无法站立,二层有楼梯直接上去
    装配式、小小间独立公寓
    人在里面可以站立

 产生背景

    1985年,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在日本举行,为容纳大量观光客,紧急修建胶囊旅馆。经电视台报道之后,胶囊旅馆被社会广泛关注。     与动辄几百的宾馆价相比,胶囊旅馆价位低廉、环境清洁,胶囊理念被一些人实践;为刚毕业大学生提供过渡性住房。

 深层原因

    日本地少人多,东京等大城市更是寸土寸金,胶囊旅馆价格低廉,可以用较小空间容纳较多的人。因此30年来,有很大发展。     胶囊旅馆价位低廉、环境清洁、有一定隐私空间,可以为经济承受能力低的人群提供过渡性住所。因此,有可能得到发展,有待市场检验。

 市场表现

    受金融危机影响变得很火,不少失业人士入住;
    成为日本的一个固定旅游项目。
    面临很多争议,能否成功进入市场,得到可观回报,有待检验。

另一版本的“胶囊公寓”——SleepBox编辑本段回目录

SleepBoxSleepBox

——随时随地休息

    越来越多的创意被发现并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就比如旅店的创意吧,曾经见过1000个创意的房间,也见过东京的胶囊旅馆,今天又出现了“sleepbox”,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躺下休息。
    一生中将有1/3 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却不能随时随地休息,“sleepbox”就能bandana,它的空间比胶囊旅馆大一些,而且配有一张床、桌子、高清电视、无线网络,里面和外面的设计感觉都挺不错。Sleepbox可以安装在火车站、机场或购物中心。对于必须在机场过夜、但无法使用商务舱或头等舱休息室内的睡眠设施的经济舱旅客而言是个恩惠。 

机场里的SleepBox机场里的SleepBox

    这项设计是俄罗斯建筑团队Arch Group所构想出来的,被应用在许多国家,例如像在机场,航班延误之类的,还可以租个睡一晚。他们尽量将Sleepbox设计得整洁舒适。里面的床是由柔软、有弹性的海绵构成,表面的床单是木浆纸,舱内有一个类似厕所里放置卷筒卫生纸的滚筒装置的设备,利用一样的原理来更换床单。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来说,这种“sleepbox”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公司给没房的员工配备一个,就解决了员工的住房问题了,真是觉得可以大力推广。
    此外还有Wi-Fi网路、一个LCD屏幕、可用来为笔电及手机充电的插座、一个让你放行李的置物空间、以及一个闹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设施完善的SleepBox设施完善的SleepBox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胶囊公寓”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4

标签: 胶囊公寓 胶囊旅馆 蚁族 工薪阶层 便携式公寓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胶囊宿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