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西三角经济圈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一、“西三角” 经济圈的概念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西三角”的全称是“西部川陕渝陇金三角”,可称为“新西三角”、“西三角”,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包含60座城市,GDP总额1.9万亿元,占全国的7%,整个西部的40%。
  “大西三角”经济圈,又称“新西三角” 经济圈、“西三角”经济圈、“新西三角”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区,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和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30-4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6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2万多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40%。

二、“西三角”经济圈的诞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7年8月,学者楚汉在上海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区(重庆-成都-西安)”构想,初绘了“西三角”蓝图;2008年5月,兰州学者贺应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狭义“西三角”概念扩展为广义的“西部川陕渝陇金三角经济圈”,简称“西三角经济圈”,并对其基本概念、战略意义、宏伟蓝图、发展纲要等进行简要论述; 2009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出川陕渝共建“西三角经济区”的设想,当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大西三角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的需要,是西部省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的创新思维,是西部省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全新命题,是西部省区着眼于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深层次回答。我国的西部,是一个地域十分辽阔、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的地区。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前,这个区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时期。一方面,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整体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两个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另外,伴随均衡发展而出现的各地重复建设、争夺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日益突出,不利于资源的有效聚集和高效利用,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大西三角经济圈”,将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和途径的调整,有利于发挥占西部经济总量40%的“西三角经济圈”的聚集、辐射、带动的作用,从而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步伐,早日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西南和西北一旦贯通,就会形成本部统一的大市场、统一的网络,通江达海、连接四方的优势就会显现”这表明,“西三角经济圈”具有广泛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这一命题一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西三角”各方的积极响应。

三、“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西三角”经济圈的打造,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和新动力。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总量,是除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这三大增长极以外,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经济区。这是其一。其二,“大西三角经济圈”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三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十几所国家级科研基地、10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通讯、软件设计、光电、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领域拥有强大优势。其三,“大西三角经济圈”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在“大西三角经济圈”,支柱产业主要包括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军工制造、软件产业、石油化工、材料工业、电子信息、航天工业等。这些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产业上下游关联度极高,带动力强,容易形成庞大的产业链,能够向西部其他地区进行产业辐射,其增长极的作用突出。其四,“大西三角经济圈”地处我国内陆,纵跨西南西北地区,覆盖整个西部地区,对于维护我国国防安全,缩小区域差别、扩大内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西三角”经济圈的打造,是西部地区提高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有效的方式。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30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总结,是地区能够得到和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这一点上去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关键就是要看是否能够更好地解决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条件。西部地处内陆,12个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各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在市场的开拓和资源的吸引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这对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和目标的尽快实现是相当不利的。打造“大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发展条件相对成熟的大经济区,不仅会迅速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而且有利于西部市场的重新布局和拓展,变革原来各自为政的、无序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从而在西部地区形成统一的、可以实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最有效方式。
  “大西三角”经济圈的打造,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密切合作、联运并进的桥梁和纽带。我国西部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形成了西北和西南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的经济交流和往来历来不多,即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有10年时间,也基本没有改变这个状况。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原来那种单打独斗的自由式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需要。联动并进、抱团发展、共建共享已经成为西部人民的共识。“大西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将地处西南的重庆市、成都市与地处西北的西安市、兰州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统一经济体。这个经济体自然而然地成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密切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大西三角经济圈”这个平台,可以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很方便、顺利地实现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市场的开拓和技术的交流,实现经济间的互补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发展。
  “大西三角”经济圈的打造,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和路径选择。相对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的成渝经济区加上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和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后,将使“大西三角经济圈”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西安市、兰州市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雄厚的科技实力与强大的制造能力相结合,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从这一点可以说,建立和打造“大西三角经济圈”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重庆、成都与西安,兰州虽然受秦岭山脉的阻隔,但是并不影响“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和打造。按照一般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圈是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经济区、大都会区或都会区集合,常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随着近年来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重庆、成都与西安、兰州之间的空间距离已经变得越来越近。成都至西安只需要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而兰州至西安、成都、重庆也随着兰渝铁路、兰成铁路、陇海客运专线的修建,也大大缩短了两地的空间距离,单程6小时之内。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高速公路、铁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和完善,必将促使三大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构成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经济一体的大城市群。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西三角经济圈”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