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权大欺主定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这个题目是我从一本题为《蒋党真相》的书中看来的。
  书中说,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云云。(早年读过的书,印象十分模糊了。)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如何防止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

  我的专业是《园艺学》。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於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何谓坐?坐就是享用。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

  现时的人把权力叫做公共权力,认为主权在民,古代人的观念则完全不同,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一切权力归于统Zhi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象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

  西方资本主义也有争夺,他们争夺的是金钱,物欲横流,我们称之为拜金主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更看重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我将其称为拜权主义。

  人们常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人之欲望,难道仅仅只有食欲和性欲?**时期,我感受到人世间还有一种欲望,超越食欲和性欲。那样的饥渴,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的不知羞耻,那样的不择手段,那样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权欲。人世间居然会有这种东西,如此强烈,令我惊奇,

  古代权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权主义,两者叠加,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连续剧。

  还有一种原因导致权大欺主,有人将其称为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左传》云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一级压一级,形成一种压力—稳定结构。整个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压力的梯度,越往上去,压力越大,权越重。根据韩非子的学说,处于这种压力结构最上端的君王,必须具有一种强大的势(以势压人),君王一旦失去其势,整个压力系统就会崩溃。一般开国的君王,熟谙权术,具有铁腕,拥有某种强势,下面的人摄于其势而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种铁腕和强势,在其后人那里却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像晋惠王这样昏聩的白痴,或像溥仪这样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强势荡然无存,于是出现强枝弱干,权大欺主,取而代之。

  权大欺主是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解开的一道难题。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权大欺主定律”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权大欺主定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