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控制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控制是一种检查或限制。控制与方法或手段相关,这些方法或手段可以将事项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并指导其向所需要的结果发展。因此,现金流量控制是管理一个企业现金收入、企业内各部门间现金转账及企业现金支出的技术。
现金流量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与筹资管理、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有关,其目的是:
·确保满足企业预期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
·保持充分的流动性;
·将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及利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利用过剩的现金进行投资为企业赢利。
所有这些均与现金流量相关。
现金流量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获取现金以便支付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开销。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渠道(如股东和银行)来获取现金,但主要的现金来源仍是商业活动,对金融企业来说则是贷款和投资。从长期来看,企业为了生存,从商业活动、贷款和投资十收到的现金必须超过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盈余是企业具有活力的主要标志。
现金流量也影响企业的流动性。流动性是对持有的现金数额及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描述。一个企业如果持有充足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以便履行它的支付义务,则该企业具有流动性。另外,如果一个企业很容易从外部渠道取得现金,如银行贷款信用额度,也可以称其具有流动性。
缺乏流动性,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的,都意味着无力履行已到期的付款义务。企业可能延期支付,也可能采取诸如借款、发行股份或处置某些资产等紧急措施来偿还未付清的债务。缺乏流动性可能是临时性的,但如果持续很长一个时期,就会丧失诸如银行间资金融通等融资渠道,企业将陷入无力偿付的境地。实际上,流动性问题是导致中小型企业(SME)破产的主要原因,尽管它们中许多都是具有活力的。
一个企业如果在不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获得现金,则具有了在任何时候进行支出决策的财务灵活性。良好的现金流量和巨大余额可以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例如在收购竞标或投资新的风险项目时经过股东或银行的同意。
当商业利润比企业置存现金产生更高的回报时,拥有富余现金但商业地位相对较弱的企业将倾向于收购。另一种有争议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大量长期的现金盈余,应将多余的现金作为股利或是以股票回购的形式股东。企业主要是在进行商业交易,而不是现金投资,但是将大量现金作为潜在收购战进行资金准备的经营者可能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由于良好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极其重要,管理当局应建立一套现金制系统。在一个非常小的企业中,业主可以对现金进行充分的个人控制
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里,没有正式的组织是无法形成有效控制的。
现金流量控制目标
现金流量控制可运用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盈余:
·不能过度投资于营运资金;
·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
·长期投资与筹资计划应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现金的能力相适应;
·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中的现金流量应进行有机的组织以减少货币风险。
完成现金流量控制
除最小的企业外,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组织:
·信息;
·计划与政策。
为了在地方、国家和跨国的层次上分配现金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兑现金管理进行适当的组织是必要的。
有关现金流量和现金余额的信息对于促进管理当局迅速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每个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于应提供哪些信息,以及应向哪些人提供这些信息都有自己的观点。—般说来,除非经理人员接到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否则他会认为他对现金及现金流量的监控没有任何责任。
控制必须指向一个计划或目标。只有当实际的结果偏离了预期的进程时,经理们才能够判断出所需的控制活动。现金流量目标在一个计划或预算中可以被程式化并作为政策、规则和条例,例如:信用期、销售折扣、授权支出。对现金管理的定期检查也可以发现现金流量控制是否存在效率低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
现金流量控制的方法及其具体措施
(一)规范基础管理
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规范基础管理,制定出涵盖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形成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企业要合理配置流动资金,安排好流动资金的筹措、投放。分配、使用和回收工作,科学控制现金占用量,有效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并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考核。财务部门要建立流动资金主要经济指标台账,提供规范的现金流量报表,使管理者能据以监控流动资金的运作情况,随时了解现金流量、库存积压、销售、应收账款等情况,分析自身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和获利能力。
(二)编制现金预算
在规范基础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生产能力、产销状况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进行预算控制,是实施现金流量控制的基础与关键。
现金预算或现金流量预算是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余额所作的详细预测,它是根据其他预算、资本性筹资以及资本性支出计划编制出来的。预算通常覆盖一年,并按月或季度划分为若干个较短时期。从广义上来说,现金预算的编制是在编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利润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到信用期和提前付款等因素后,将这些预算中的收和支出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而得到的;同时现金预算也考虑到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实施预算可以使企业的总体目标得以分解、落实,使其可以按照各自承担的预算任务、现金流量指标,合理安排部门的业务工作;现金预算有利于控制各经营环节现金流量,编制预算使现金流量控制有客观可循的依据;执行预算可对实际服务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纠正,保证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期现金流转预算的编制,既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筹措,使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满足投资的需要,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尽早产生投资效益的依据。
(三)建立控制的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
企业所有的风险都在财务风险中得到集中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入一旦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现金被到期债务“挤兑”,企业财务便掉进了流动性陷阱,并可能招致破产诉讼。因此建立控制指标对于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构建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市场、科技、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等风险因素,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长期盈利,其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要考虑到控制的成本及其可操作性,务求使该指标体系的应用简便易行。
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企业要在事前了解影响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因素及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序,这必须依托于现金流量分析来实现。本文拟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核心,建立一套企业现金流量控制指标体系,与现金流量预算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有效的、动态的控制。
1 现金流量结构指标
维持收支的动态平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现金流量的结构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比如:经营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总流入量之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之比等指标。通过对该类指标的分析、控制,能够判断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的合理性。
2 偿债能力的指标
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前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获取的现金。通过对该类指标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偿债风险。
(1)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可用来衡量流动资产的质量,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通常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因而企业保持适度的现金比率,可以保证短期偿债的需要。过低的现金比率会使企业的偿债风险加大;过高的现金比率会使资产过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没有偿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因而该比率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企业可参照同行业的水平来确定。
(2)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该指标是将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净流入与到期债务相比较,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该比率应大于1.
(3)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这个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的倍数。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支出。企业的流动资产承担着流动负债,但流动资产的变现具有一定的柔性,流动负债的到期偿还却要刚性得多。因此真正支撑着流动负债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与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相适应的只能是一定规模的流动负债,超过其比例关系所允许的规模,短期内财务便可能出现危机。企业通过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或者与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准确预估到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遭遇“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从而未雨绸缪。因而将现金流量比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防范企业的偿债风险,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
(4)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债务
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该比率用以衡量企业以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即按照当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年才能付清所有的债务(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其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从理论上讲,所有负债都将变成流动负债并需要用当期现金偿还。因此,一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规模,同样也只能支撑相应一定量的总债务规模。如果总债务规模过大。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支撑能力,企业迟早会掉进“流动性陷阱”。通过将本企业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预估未来若干会计年度内遭遇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提前进行财务调整加以防范。
这四项指标值与同业平均数据相比,比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承担债务的能力也越强。
3 现金充足性及财务弹性指标
该类指标反映现金流动能否满足需要,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进一步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如果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
(1)现金流量充足率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偿付额+固定资产购置额+股利支付额)
现金流量充足率用来衡量企业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以偿付债务、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和支付股利。如果比率小于1,则需依赖其他来源(融资和处置资产)来支付。为避免重复性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以将扩展为一年以上。
(2)现金流量适当比率
现金流量适当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存货增加额+现金股利)
该指标说明企业所得现金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当其值大于或等于1时,表明企业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现金足以应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和现金股利的需要,不用再对外筹资。
4 收益质量指标
收益质量指标,主要是表明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比例关系,即企业所确认的账面收益中有多少是可以实现的。不管现金流入发生在收益实现之前还是实现之后,企业所有的收益只有在引起现金流入以后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企业的收益质量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而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匹配程度则决定了该企业的收益质量。当收益引起的现金流量不能维持经营或收益带来了账面利润但并未相应增加现金流入时,这种利润是低质量的;从自身发展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来看,能够带来持续而稳定的现金流入的收益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
(1)现金营运指数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是指经营活动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经营活动净收益等于净收益减非经营收益。若该指数小于1,说明收益质量不好,有一部分经营收益己实现而未能收到现金。
(2)现金收益比率
现金收益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个指标反映在企业实现的收益中,现金收益所占比重的大小,即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这个指标对于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设计这个指标时。如果考虑到当期的利润中有一部分是由非付现成本减折旧产生的,而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用现金来补偿,因此可以在经营现金净流量中扣除折旧费用,这样用调整后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计算所得的比率能够更加稳健地衡量企业的长期利润的质量。
现金流量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与筹资管理、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有关,其目的是:
·确保满足企业预期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
·保持充分的流动性;
·将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及利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利用过剩的现金进行投资为企业赢利。
所有这些均与现金流量相关。
现金流量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获取现金以便支付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开销。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渠道(如股东和银行)来获取现金,但主要的现金来源仍是商业活动,对金融企业来说则是贷款和投资。从长期来看,企业为了生存,从商业活动、贷款和投资十收到的现金必须超过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盈余是企业具有活力的主要标志。
现金流量也影响企业的流动性。流动性是对持有的现金数额及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描述。一个企业如果持有充足的现金,或者资产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以便履行它的支付义务,则该企业具有流动性。另外,如果一个企业很容易从外部渠道取得现金,如银行贷款信用额度,也可以称其具有流动性。
缺乏流动性,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的,都意味着无力履行已到期的付款义务。企业可能延期支付,也可能采取诸如借款、发行股份或处置某些资产等紧急措施来偿还未付清的债务。缺乏流动性可能是临时性的,但如果持续很长一个时期,就会丧失诸如银行间资金融通等融资渠道,企业将陷入无力偿付的境地。实际上,流动性问题是导致中小型企业(SME)破产的主要原因,尽管它们中许多都是具有活力的。
一个企业如果在不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获得现金,则具有了在任何时候进行支出决策的财务灵活性。良好的现金流量和巨大余额可以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例如在收购竞标或投资新的风险项目时经过股东或银行的同意。
当商业利润比企业置存现金产生更高的回报时,拥有富余现金但商业地位相对较弱的企业将倾向于收购。另一种有争议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大量长期的现金盈余,应将多余的现金作为股利或是以股票回购的形式股东。企业主要是在进行商业交易,而不是现金投资,但是将大量现金作为潜在收购战进行资金准备的经营者可能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由于良好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极其重要,管理当局应建立一套现金制系统。在一个非常小的企业中,业主可以对现金进行充分的个人控制
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里,没有正式的组织是无法形成有效控制的。
现金流量控制目标
现金流量控制可运用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及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盈余:
·不能过度投资于营运资金;
·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
·长期投资与筹资计划应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现金的能力相适应;
·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中的现金流量应进行有机的组织以减少货币风险。
完成现金流量控制
除最小的企业外,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组织:
·信息;
·计划与政策。
为了在地方、国家和跨国的层次上分配现金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兑现金管理进行适当的组织是必要的。
有关现金流量和现金余额的信息对于促进管理当局迅速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每个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于应提供哪些信息,以及应向哪些人提供这些信息都有自己的观点。—般说来,除非经理人员接到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否则他会认为他对现金及现金流量的监控没有任何责任。
控制必须指向一个计划或目标。只有当实际的结果偏离了预期的进程时,经理们才能够判断出所需的控制活动。现金流量目标在一个计划或预算中可以被程式化并作为政策、规则和条例,例如:信用期、销售折扣、授权支出。对现金管理的定期检查也可以发现现金流量控制是否存在效率低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
现金流量控制的方法及其具体措施
(一)规范基础管理
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规范基础管理,制定出涵盖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形成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企业要合理配置流动资金,安排好流动资金的筹措、投放。分配、使用和回收工作,科学控制现金占用量,有效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并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和考核。财务部门要建立流动资金主要经济指标台账,提供规范的现金流量报表,使管理者能据以监控流动资金的运作情况,随时了解现金流量、库存积压、销售、应收账款等情况,分析自身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和获利能力。
(二)编制现金预算
在规范基础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生产能力、产销状况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进行预算控制,是实施现金流量控制的基础与关键。
现金预算或现金流量预算是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余额所作的详细预测,它是根据其他预算、资本性筹资以及资本性支出计划编制出来的。预算通常覆盖一年,并按月或季度划分为若干个较短时期。从广义上来说,现金预算的编制是在编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利润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到信用期和提前付款等因素后,将这些预算中的收和支出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而得到的;同时现金预算也考虑到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实施预算可以使企业的总体目标得以分解、落实,使其可以按照各自承担的预算任务、现金流量指标,合理安排部门的业务工作;现金预算有利于控制各经营环节现金流量,编制预算使现金流量控制有客观可循的依据;执行预算可对实际服务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纠正,保证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期现金流转预算的编制,既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筹措,使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满足投资的需要,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尽早产生投资效益的依据。
(三)建立控制的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
企业所有的风险都在财务风险中得到集中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入一旦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现金被到期债务“挤兑”,企业财务便掉进了流动性陷阱,并可能招致破产诉讼。因此建立控制指标对于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构建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市场、科技、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等风险因素,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长期盈利,其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要考虑到控制的成本及其可操作性,务求使该指标体系的应用简便易行。
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企业要在事前了解影响现金流量管理活动的因素及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序,这必须依托于现金流量分析来实现。本文拟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核心,建立一套企业现金流量控制指标体系,与现金流量预算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有效的、动态的控制。
1 现金流量结构指标
维持收支的动态平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现金流量的结构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比如:经营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总流入量之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之比等指标。通过对该类指标的分析、控制,能够判断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的合理性。
2 偿债能力的指标
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前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获取的现金。通过对该类指标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偿债风险。
(1)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可用来衡量流动资产的质量,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通常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因而企业保持适度的现金比率,可以保证短期偿债的需要。过低的现金比率会使企业的偿债风险加大;过高的现金比率会使资产过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没有偿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因而该比率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企业可参照同行业的水平来确定。
(2)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该指标是将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净流入与到期债务相比较,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该比率应大于1.
(3)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这个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的倍数。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支出。企业的流动资产承担着流动负债,但流动资产的变现具有一定的柔性,流动负债的到期偿还却要刚性得多。因此真正支撑着流动负债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与一定规模的现金流量相适应的只能是一定规模的流动负债,超过其比例关系所允许的规模,短期内财务便可能出现危机。企业通过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或者与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准确预估到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内遭遇“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从而未雨绸缪。因而将现金流量比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防范企业的偿债风险,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
(4)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债务
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该比率用以衡量企业以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即按照当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年才能付清所有的债务(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其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从理论上讲,所有负债都将变成流动负债并需要用当期现金偿还。因此,一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规模,同样也只能支撑相应一定量的总债务规模。如果总债务规模过大。超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支撑能力,企业迟早会掉进“流动性陷阱”。通过将本企业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就可预估未来若干会计年度内遭遇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提前进行财务调整加以防范。
这四项指标值与同业平均数据相比,比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承担债务的能力也越强。
3 现金充足性及财务弹性指标
该类指标反映现金流动能否满足需要,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进一步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如果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
(1)现金流量充足率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偿付额+固定资产购置额+股利支付额)
现金流量充足率用来衡量企业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以偿付债务、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和支付股利。如果比率小于1,则需依赖其他来源(融资和处置资产)来支付。为避免重复性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以将扩展为一年以上。
(2)现金流量适当比率
现金流量适当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存货增加额+现金股利)
该指标说明企业所得现金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当其值大于或等于1时,表明企业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现金足以应付各项资本性支出和现金股利的需要,不用再对外筹资。
4 收益质量指标
收益质量指标,主要是表明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比例关系,即企业所确认的账面收益中有多少是可以实现的。不管现金流入发生在收益实现之前还是实现之后,企业所有的收益只有在引起现金流入以后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企业的收益质量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而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匹配程度则决定了该企业的收益质量。当收益引起的现金流量不能维持经营或收益带来了账面利润但并未相应增加现金流入时,这种利润是低质量的;从自身发展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来看,能够带来持续而稳定的现金流入的收益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
(1)现金营运指数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是指经营活动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经营活动净收益等于净收益减非经营收益。若该指数小于1,说明收益质量不好,有一部分经营收益己实现而未能收到现金。
(2)现金收益比率
现金收益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个指标反映在企业实现的收益中,现金收益所占比重的大小,即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这个指标对于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设计这个指标时。如果考虑到当期的利润中有一部分是由非付现成本减折旧产生的,而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用现金来补偿,因此可以在经营现金净流量中扣除折旧费用,这样用调整后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计算所得的比率能够更加稳健地衡量企业的长期利润的质量。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 li>
- 北方战士 li>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现金流量 流动性管理;现金营运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