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价格粘性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价格粘性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第二个环节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在第二个环节,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粘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粘性包括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所谓价格粘性是指价格调整的过程长而缓慢,难以适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

价格粘性的分类 编辑本段回目录

  价格粘性又有名义价格粘性实际价格粘性之分

  1、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

  2、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价格粘性的现实合理性 编辑本段回目录

  1、价格粘性符合拇指法则

  拇指法则(rile of thumb)是一种在判断或决策时走捷径的经验法则,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忽略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由于被忽略的是非主要因素,依据拇指法则做出的决策仍然是近似理性的,也就是说,拇指法则仅导致了对于完全理性的微小偏离。阿克洛夫与耶伦在1985年构造了一个粘性价格行为模型,通过模拟表明粘性价格行为仅导致单个决策者轻微的损失,从而证明粘性价格符合近似理性的拇指法则。

  2、用损失规避解释价格粘性

  行为经济学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表明:人们强烈厌恶相对损失,一定金额的收益所引起的效用增加低于相同数量的损失所引起的效用减少。阿克洛夫用这一损失规避(lossaverse)规律来解释工资的向下粘性:工人反感相对损失而强烈抵制工资的减少,从而可以间接地解释向下的价格粘性(垄断竞争环境下名义工资的粘性导致名义价格的粘性)。这实际上是对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相同观点的现代诠释:行为经济学对凯恩斯的粘性工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进一步地,夏佛等人在最近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者调查了美国、加拿大、瑞典的历史数据、并对不同行业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结果表明现实中普遍存在着工资/价格的粘性行为。 按照新凯恩斯主义者的分析,工资具有粘性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合同的长期性:过于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工资调整总是缓慢的;交错工资调整:使工资并没有伴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作相同比例的上升,这种工资调滞后和不到位就使工资具有一定程度的粘性。合同签订的批数越多,平均工资调整的速度就越慢,从而粘性就越大。

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区别 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另外还有交错调整价格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而实际价格粘性论包括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工资粘性论分为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长期劳动合同论等。实际工资粘性论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局内—局外人理论。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相关条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价格粘性”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价格粘性 Prospect theory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不完全竞争 交错调整价格论 交错调整工资论 决策 凯恩斯 利润最大化 名义价格粘性 名义价格粘性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