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精神文化生产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精神文化生产力的内涵 编辑本段回目录

  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

  一指精神文化是一种间接的物质生产力,它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物质生产力。在机器大工业方兴未艾的时候,马克思说过“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

  二是指精神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就精神文化因素在物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主要是把科技、教育、管理和文艺等看作是生产力的内在部分,而不是生产力以外的因素,强调文化、脑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素质,看成是生产力的重要乃至首要的标志,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三是指精神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力。马克思曾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了“精神生产力”、“主观生产力”、“个人生产力”、“联合生产力”等与物质生产力既联系又相区别的、反映人的文化力量的生产力的概念。总体来讲,根据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精神文化活动是一种生产劳动的理解,精神文化(劳动)生产力就是人类在现实的精神文化实践中进行精神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或者说精神文化生产力是人类生产精神文化产品和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指出,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精神文化生产力,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

精神文化生产力的构成 编辑本段回目录

  同物质生产力一样,精神文化生产力也有自己的的构成要素,它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由于精神文化产品往往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信念、政治取向、道德操守、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生活样式、人生境界等,它们可以附着、也可以不附着于一定物品上,所以精神文化生产力的构成,主要不在于外在的实体(硬件),而在于内在要素(软件)。

  一般说来,构成精神文化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1)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为主体性要素,主要是他们的素质、积极性和社会组织状况。正因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所以精神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与人自己的解放始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互为因果、互成正比,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劳动者开始时集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

  (2)文化资源为客体性要素,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是指作为文化创造来源的对象和条件,如一切可资凭据或有待开发的思想材料、风格样式、技术手段、人文环境等。文化资源中的历史资源在于民族和世界已往的文化积累,现实资源在于当下生活实践的内涵开发。由于精神文化生产是基于历史积累而不断创新的事业,这些资源愈是广阔和深厚,就愈是能够形成先进而强大的文化生产力。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开始时集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3)科技手段、思维方式和文化设施为中介性要素。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具体表现为劳动工具(设施)、劳动资料(图书资料与知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知识水平等。

  (4)从动态上看,精神文化生产力一定要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的循环中,才能得到不断地实现和发展。因此文化体制、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机制、以及精神文化生产力自我更新的效率等等,也是构成文化生产力基本的动态性要素。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精神文化生产力”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精神文化生产力 《资本论》 劳动组织 固定资本 思维方式 恩格斯 生产管理 社会分工 精神产品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