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刘文典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国学大师刘文典

个人简介
刘文典刘文典


  
国学大师(刘文典)
  刘文典,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1889年12月生。1906年入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因聪明好学,积极上进,为该校教师陈独秀、刘师培的赏识,并受到他们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人物生平

  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刘文典1909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青年时代的他怀着满腔激情,于1912年回国,在上海于佑任、邵力子等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13年再度赴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秘书。
  1916年,刘文典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研究诸子著作。1923年出版专著《淮南鸿烈集解》,受到学术界极大重视。继《淮南鸿烈集解》之后,刘文典又从事《庄子》、《说苑》等书的校勘,写了《三余札记》。这段时间是刘文典在学术上最有成就的时期。
  “五四”期间,刘文典站在新文化运动的一边,曾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担任英文编辑,翻译了《近世思想中之科学精神》、《叔本华自我意识说》、《佛兰克林自传》、《美国人之自由精神》等外国学术论著。
  刘文典1927年任安徽大学校长。1929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主任,同时在北大兼课。除从事教学工作外,还陆续校勘古籍。1939年,完成了《庄子补正》、《说苑斛补》等书的校勘编撰。著名学者陈寅恪为《庄子补正》作序。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没有来得及与清华、北大等校撤离南下,滞留北平。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多次派人请他出来教学并在日伪政府做官,他都断然拒绝,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1938年刘文典先生逃离北平,辗转南下,历经磨难后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3年,刘文典被聘到云南大学任教,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请他在云大担任“龙氏讲座”,后一直担任文史系教授。在云南大学执教至新中国建立以后。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朋友曾动员他去美国,已替他找妥具体去所,并为他一家办好了入镜签证。在这关键时刻,刘文典谢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全国解放后,刘文典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决心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在云南大学先后讲授“杜诗研究”、“温李诗”、“文选学”、“文赋研究”、“历代韵文选”以及顾炎武、夏完淳评介等课程,并着手撰写《杜甫年谱》。1956年刘文典被评为一级教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正当他准备完成计划中的学术著作时,不幸于1958年7月15日病逝于昆明。其主要著作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斛补》、《三余札记》、《进化论讲话》、 《进化与人生》等。
  刘文典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英、德、日多国文字。他讲授的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先后讲授过“文选学”、“校勘学”、“先秦诸子研究”、“大唐西游记研究”、“庄子”、“淮南子研究”、“文心雕龙”、“史通”、“文赋”、“今古文研究”、“玄奘传校注”、“温庭筠李商隐诗”、“陶渊明”、“中国化的外国语”等课程,且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是当代我国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是全国著名学者之一。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记念。
典故

  1,刘文典与沈从文。刘文典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但恃才自傲,狷介无比。他说中国懂得庄子的共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另外一个就是他。如此自夸非信口开河。他连搞新闻学的沈从文都看不起,评沈从文升教授时他就说:“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该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他四毛钱。沈从文都是教授,那我是什么?那我是什么?我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在西南联大时,有次大家躲避日军飞机袭击纷纷奔逃,沈从文经过刘文典时,刘文典大怒,骂道:“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
  2,刘文典与陈寅恪。刘文典并不是一概狂傲,对学问如渊似海精通十四种语言的陈寅恪先生敬重有加,不敢有半点造次。他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多次对学生说: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文典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
  3.,刘文典讲课时,有时候著名学者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暗笑不已。
  4,勇斗蒋介石。刘文典才高学广,蒋介石抬举他为国宝,可他不买账。在安徽大学校长的任上,为学生运动的事,当面顶撞蒋介石,不称“蒋主席”,竟敢当面叫他“新军阀”。蒋介石在盛怒之下动了粗,当众打了他两个嘴巴。
  刘文典不甘示弱,也动粗还之,当众飞起一脚踢在蒋介石的肚子上。蒋捂着肚子,疼得脸上直流汗。蒋介石并未让左右把国宝五花大绑拿下,以刺杀领袖未遂定罪,只下令关押了七天,好像是以“治安条例”殴斗处理的民事案。
  探究历史讲究“无证不立”、“孤证不立”。鲁迅先生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提到了这件事,可做旁证。
  此事轰动一时,风传学界,刘文典被视为敢做敢为的民族英雄,声震天下儒林。
  出狱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必须滚出安徽!”看来还是给出路,没放逐到国外。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聘他到清华大学出任国文系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没因有踢蒋的历史不许人用,组织部也没对他内控使用。
  蒋介石杀了很多人,但对两个人是很宽厚的——一位是张学良,软禁之时,有夫人陪伴,有厨师伺候,可以散步、钓鱼,宋子文整汽车的送洋酒罐头。蒋对刘文典这个国宝也是宽大为怀的。
  出处:云南大学档案馆
  *(刘文典)放言:“普天下真正懂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刘文典,半个天下人共分之。” (据《20世纪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稿》93页)*
[编辑本段]数学教师刘文典

  刘文典,字必勲,资中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学成归国后,曾任省立第六中学校长,资属中学校长,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工科学院省立各专门学校数学教授,锦江公学数学主任。

刘文典
刘文典先生在长期的教学中成绩卓著,是成都市教育界中著名的数学教师。从1923年起,刘文典先生就在自己的住宅(吉祥街19号)开办刘文典先生私立数学补习社,使中小学考试落榜者通过补习升入高一级学校。至
  1935年,先后在校补习毕业的的青年达3000余人,许多未考上中学的青年学子通过补习,终于圆了自己的升学梦。刘文典先生因此在社会上也享有了一定的声誉,1935年,刘文典私立数学补习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根据当时政府的命令,易名为私立文典数学补习学校,并报请政府立案。学校经费开支金由所收学费支付,不足部分则由刘文典先生不足。
  随着成都市人口的日益增多,求学青年也较以往有所增加,而当时成都市的教育情况是学校严重不足,每年投考各中学之学生不能录取者达二分之一,致使很多青年被排斥与校外,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面对这种情况,1947年,刘文典先生与热心教育的刘兴国、严宪平等人共同策划筹办成都市文典私立初级中学,以成都市吉祥街十九号,刘文典先生私宅房产八亩为办学校址。
  文典初级中学成立后,由十五人组成文典中学董事会。为了学校的发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董事会规定章程第九条明确规定:“本董事会除因公得酌给旅费外,概为义务职。”所以,刘文典先生任校长职务也纯为尽义务。所得薪俸只是每期所得授课时费。
  1947年,成都市文典初级中学筹备成立并报政府批准,刘文典先生由董事会公荐为文典初级中学校校长,当时刘文典先生65岁。
  文典中学成立后,在刘文典先生的主持下,在教学法中明确提出:“采用分团教学法,废除呆板陈腐的教学方式”,“实施自学辅导法,启发学生自动研究之兴趣,养成独立自学之精神,以期学生获得相当之学力”这无疑是在当时的教学倡导了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但物价飞涨,像文典中学这样的私立中学根本没有经济实力改善办学条件。只能是每况日下,成为当时成都地区条件最差的学校之一。
  直到1949年,成都市解放,文典初级中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终于摆脱困境,步入正轨,1956年,文典私立中学初级中学发展成为高完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区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十八中建设成为一所具有特色的省级重点中学,如今具有300余名教职员工,3000余名学生,办学规模,远非刘文典先生所料想了。
  忆往昔,十八中历代教职员工为培养莘莘学子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看今朝,面对十八中师生努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在省内外享有的盛誉和较高的知名度,不由令人感慨万千。今天的十八中,将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发扬历代先贤的办学精神,从创办国家级示范校为奋斗目标,团结奋斗,艰苦拼搏,再创辉煌。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刘文典”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