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CER)是设立于中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个学术与政策研究机构。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1996年。该中心是由海内外的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这些研究人员通过中心在学术与政策研究、高级培训、咨询和其它相关专业活动等领域开展合作。除提供装备良好的研究设施、为研讨会、国际会议等学术活动提供国家级的讲坛外,中心还帮助其研究人员开展项目、获取资金、发表研究成果并负责学术成果的传播。 与国内传统的研究机构所不同的是,中心作为一个创立伊始的思想库吸引了新一代富有创造力的研究者,这些研究人员来自在不同的背景,包括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中心积极发展与政府和产业部门的密切联系,并努力将触角延伸至一般公众,以使创造性的学术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从而步出相对狭小的知识阶层,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中心在背靠清华大学、分享该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设施的同时,仍保持着高度的财务与运作方面的独立性。中心鼓励独立的、客观的、严谨的学术研究,并力促学术观点不受限制的交流与传播。[1]
中心宗旨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对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经济与战略问题进行高层次的研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选自训练有素的中国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产生高水平的理论和实用研究成果,鼓励客观的经济分析与公开的学术讨论,为中国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决策提供信息与帮助,同时促进与国际研究机构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国际战略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学术讨论、研讨会和国际会议。中心通过其自行编辑的杂志、研究报告系列、专题论文、书籍和会议论文集发表其研究成果。[1]
中心组织
理事会 理事会负责监督中心的全面运作。该会被赋予重大决策的权力,如负责人的选拔任命、研究人员的发展、研究项目、经费筹措以及公共关系。理事会由富有声望的个人组成。理事会的每个成员任期3年,可以连任。 顾问委员会 顾问委员会向理事会和中心负责人在一系列的专业事务方面提供意见和指导,包括研究项目的发展、对中心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的评价及对其它学术活动进行咨询等。顾问委员会由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 顾问委员会成员: (以姓氏汉语拼音字母为序) 刘国光(Liu Guoguang) 1923年10月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主要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 乌家培(Wu Jiapei) 1932年5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现为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委员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吴敬琏(Wu Jinglian) 1930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主编、《改革》杂志主编、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国际管理学会会员。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主张以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运作管理 中心主要运作管理工作由主任与副主任负责,中心主任与副主任由清华大学校长和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命。 研究员 研究员是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位。研究员由中心主任推选提名,依据清华大学制定的关于研究员职能的要求与标准,以及国务院和教育部制定的学术职能的有关规定,由清华大学校务会审核批准,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命。 办公室主任 中心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由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 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是为来自海内外其他研究机构的客座研究人员设立的职位,以此促进学术交流。访问学者根据申请情况进行挑选,由中心主任批准或应中心研究员邀请。 荣誉研究员 荣誉研究员是授予在中国经济或亚太经济事务研究上有卓越贡献的中、外学者的荣誉。[1]
资金来源
为确保中心的学术自由与运作自主权,中心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赠,同时辅之以清华大学和经管学院的专项资金支持。 对中心的捐款可以一次性捐出或按协议在数年内捐赠。赠款可用以支持中心各个领域的活动,捐款人也可指定将捐款用于特定的项目领域或活动。根据捐款人居住地的不同,此项捐款可能享受减免税。捐款人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特殊优惠待遇,包括免费获得中心的研究出版物──书籍、工作论文、研究报告和通讯,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社会联谊活动及中心组织的其他特别活动。所有的资金支持将在中心的研究出版物和公开申明中予以鸣谢。[1]
研究领域
中心的研究项目在很大程度上由各个研究人员决定。这些研究项目将抽象的理论研究与面向实际的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往往反映出其研究人员多样的背景与广泛的特长。中心鼓励其研究人员自由探索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或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以最好地满足其自身的学术好奇与研究兴趣。不过,中心积极支持那些与中国进行中的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意义重大的研究项目。此类与政策相关的研究项目在中心的研究计划中居于重要地位,并且在研究经费的分配中享受优先待遇。目前,中心活跃在如下领域: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政策,长期增长前景预测;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稳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周期研究;
国际经济学:外贸、汇率与资本流动,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包括:中美、中日双边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进程,中国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转轨经济学:中国国有企业改组,产权制度,民营部门发展;
金融研究:理论与实证的金融模型,风险资产定位,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发展,金融业务审慎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
劳动经济学:劳工转移的类型与影响,工资决定,城市与农村失业问题研究;
公共财政:最优税收理论,公共品理论、税收与支出政策,政府财政赤字与国家债务的经济效用,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社会保险体系;
研究与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动态关系,知识产权问题,科教兴国的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义务教育普及,妇女与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公共保健;
人口经济学:人口出生率、家庭规模与性别偏好性的决定,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的经济与社会效用;
环境经济学:高速工业化与人口增长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关于自然资源消耗的最佳监管与税收政策,气候变化,水源污染与大气污染的控制的经济分析。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