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就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就业(Employment)

什么是就业 编辑本段回目录

  “就”即“从事”,“业”即“工作、职业”。就业,通俗的讲就是劳动者去从事某个工作或职业。一般意义来说:就业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这一含义从两方面来把握:

  1、构成就业的基本要素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是就业含义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说,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构成就业的两个基本要素。劳动者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人;具有能动性,是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居主体地位。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统称,是生产活动中物的因素。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便构成社会的生产力。

  2、就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就业含义表明了就业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要从事社会活动。就业是劳动者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它是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结合而实现的,它要受到生产关系的推动和制约,总是同社会的现状和发展密切相关。家庭主妇和保姆从事同样的劳动,但保姆是一种职业,保姆的活动是就业,而家庭主妇却不是,因为保姆的劳动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劳动,而家庭主妇的劳动却不是。其二是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就业必须是从事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有效劳动。如游泳,一般的人只是锻炼身体、个人爱好,但如果成为职业游泳运动员,这就是就业,因为它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三是要有报酬和收入。劳动者就业,目的是从中取得报酬和收入,这是他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如果是无酬劳动,如大学生从事学习,就不是就业。

  凡是符合这三个条件,就算已经就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就不能算作就业。

就业的特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就业可分为充足就业和不充足就业。充足就业即劳动时间充足、劳动报酬达到一定标准的就业;与此相对,不充足就业即劳动时间不充足、劳动报酬达不到一个基本标准。不充足就业又可分为:与时间相关的不充足就业、与报酬相关的不充足就业等。就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社会性

  一般来说,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构成就业的两个基本要素。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实现的,所以就业要受到生产关系即社会关系的推动和制约,总是同社会的现状和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个条件看,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就不是就业。同时,就业作为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必须从事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有效劳动,才能得社会的承认,如就体育运动而言,一般的只是个人的爱好,但如果成为运动员,得到社会的承认,就是就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某种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再者,就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与生产关系一直紧密联系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业人员处与被支配地位,而在我国,就业人员“当家作主”,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处于主人翁地位。

  2、经济性

  就业活动,对社会来讲,宏观上要求尽可能地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资源,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对劳动者个人而言,就业不仅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维持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经济性可以说是就业的物质属性,对大部分人来说,就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需要。从这点来说,无酬劳动,如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学习)就不是就业。

  3、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使劳动者的就业岗位的变换亦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劳动者容易从一个岗位转向另一个岗位,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但是,由于就业是劳动者与一定生产资料的结合,具体的就业岗位对劳动者总有具体的文化、科学技术的要求。要提高结合的效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就要不断的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劳动者尽可能的稳定在一个就业岗位上,持续的工作,也就是说,就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必须是较长时间连续进行某项活动,这一点上,就业与工作有不同的内涵,工作可以指临时或短时间内的劳动活动,如学生在寒暑假或利用周末,从事家教或临时打工,可以说他们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这是暂时性、临时性的,故不能说是就业。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讲,是指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活动。

  4、计划性和合理性

  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按一定的计划和比例来进行。其计划的方式由生产关系决定,结合的比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当然也是按照社会的客观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因此,就业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计划性和合理性的特征。

  5、目的性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其就业就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活动。大学毕业生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孜孜不倦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刻苦学习专业技能,而今迈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使用单位的设备、工具和原材料,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现实的劳动,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要、精神需要,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从两个层面上来说,就业体现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就业”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就业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 劳动对象 劳动报酬 原材料 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社会分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