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解释水平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解释水平理论的涵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提出,人们对事件的解释会随着对事件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

解释水平理论解释水平理论

离、社会距离、真实性)的知觉而发生系统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反应。具体来说,当知觉事件的距离较远时,人们使用抽象、本质和总体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高水平解释);当知觉距离较近时,人们倾向于以具体、表面和局部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低水平解释)。解释水平的这些差异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在远距离条件下,与高水平解释相关的特征在个体的决策和判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近距离条件下,与低水平解释相关的特征在决策和判断中更受重视。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表征理论。目前,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决策、自我调节、组织行为和公共政策制定等一系列领域中,有着非常广阔的理论和应用前景。

CLT的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1 CLT对解释水平的界定

     鉴于图式化和非图式化信息在未来事件预期中的重要性,Trope和Liberman对信息的图式化程度进行了区分。图式化程度较高的信息称为高水平解释,是相对抽象的心理表征;图式化程度较低的称为低水平解释,是相对具体的心理表征。
    抽象表征是从具体表征中抽象出来的。在由具体表征到抽象表征的抽象化过程中,个体需要判断出具体表征中哪
征比较重要。个体的目标会影响这一过 程。一般来说,与当前目标一致的特征会 被判断为相对重要,是主要特征,其他特征 是无关特征。从具体表征中抽取出抽象表征的过程,就是找出何种特征与当前目标更为一致的过程。抽象化使得与目标一致的特征变得突出,其他特征被淡化为背景。因此,抽象表征更加简单、本质和有组织。抽象化过程并非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抽象表征和具体表征在抽象程度上是相对的。与此相似,目标、特质、行动
和事物等都可以表征为不同的解释水平。抽象化使得人们对客体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表征水平,最终形成层级化的

解释水平理论解释水平理论

组织结构即心理表征系统¨ 。在此系统中,上位的表征相对抽象,与个体的目标相关,包容性强、细节较少;下位的表征相对具体,细节丰富,与背景密切相关,更加表面和次要 (两种解释的对比参见表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表征水平对事件或客体进行解释。

2 CLT 在时间维度上的阐释:时间解释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一种而非另外的解释水平?CLT认为,时间距离是影响此现象的原因之一。起初,Liberman和Trope将时间距离和解释水平的关系称为时间解释理论 J,这是CLT在时间维度上的具体阐释。
    时间解释理论认为,当人们知觉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较远时,人们倾向于使用上位的、抽象的和本质的表征来解释事件(高水平解释);当知觉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较近时,人们更可能使用下位的、具体的和表面的特征来解释(低水平解释)¨ 。时间距离对解释水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它通过改变人们对事件或客体的解释而改变着人们的偏好、预期和判断等心理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I2 J。例如,人们在对远期未来的事件进行决策时,更加重视与高水平解释相关的价值;而对近期事件的决策则更加偏好与低水平解释相关的价值。

3 CLT:由时间距离向心理距离的拓展

     与其他所有重要理论一样,CLT最初在时间领域提出,尔后将时间距离的概念扩展到其他心理距离上,并检验了心理距离对评价和行为的更为广泛的意义¨ 。Trope和Liberman等发现,事件无论是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还是过去,遥远的地理距离还是遥远的社会距离,抑或事件发生的主观确定性有多低,人们对事件的解释都表现出了类似规律。据此,CLT提出以心理距离这一术语对影响解释水平的这些因素进行统一,并认为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假设性(hypotheticality)或真实性都是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其中,时间距离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远近的知觉;空间距离是指个体对空间远近的知觉;社会距离是指社会客体与个体自我差异的大小(如自我一他人;朋友一
陌生人);假设性是指事件或客体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与现实的距离远近。
    根据CLT,这四种心理距离的作用机制非常相似。它们有着相同的零点,都以个体自己直接的当前经验为参照 。如果某一事件并非个体此时此地的直接经验,对此事件的解释只能通过个体的知识间接地加以推断,因此个体知觉的心理距离较远。比如,“我正在家里写作业”这一 事件,它描述了我此时此地的直接经验,而不是我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的经验,也不是想象的事件或是他人的经验,因此其心理距离较近。由于心理距离是各维度的共有意义,CLT假设这四种维度本身是相互关联的,对刺激能够自动自发地解码。因此,加大一种维度的心理距离会影响到个
体对其他维度的距离知觉,从而影响此后任务的执行。此外,这四种心理距离都以与时间距离相似的方式影响着个体对解释水平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人们的反应。

4 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相互联系的机制解释

     CLT认为,人们对远距离事件的解释较为抽象的一个原因在于,远距离事件的具体特征很模糊,个体只能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事件作出概括推断,从而形成了相对抽象的高水平解释 , J。因此,人们对远距离的事件倾向于使用概括的主要信息进行解释,而推迟对事件的更加具体的次要特征的思考。这样,在远距离事件和高水平解释之
间、近距离和低水平解释之间就形成了联结。这种联结被过度概括,使得人们不管可用知识到底有多少,在思考远距离事件时使用高水平的解释,思考近距离事件时使用低水平的解释 。换句话说,解释水平可以根据事件的心理距离进行调整,即便事件的可用信息并不符合相应的解释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结使得双方关系具有双向性:人们不仅会以高水平表征解释心理距离较远的事件,也会将高水平表征的事件知觉为心理距离更远 。

CLT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的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CLT详细阐释了心理距离如何改变信息的心理表征以及如何对高低水平的评价标准赋予不同意义,是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一流的整合理论L1 。其深刻之处在于能够对基于心理距离的评价如何改变提供一种雅致节俭(elegant simplicity)的理解 。
    首先,CLT对以往的时间折扣理论进行了整合。如前所述,在远期未来条件下,表面、偶然的或背景性的特征被剔除,或者被更加核心的特征取代了,使得与高水平特征相关的价值更加重要。这样,随着时间延迟,与低水平解释相关的价值会出现时间折扣现象,而与高水平解释相关的价值会出现时间增大现象。当事件的正性价值与高水平解释相关时,事件价值会出现正性增长或负性下降;而当事件的正性价值与低水平解释相关时,事件价值会出现
正性下降或负性增长 。因此,不管事件的效价如何(正性或负性),也不管事件类型如何(情绪的或认知的),与高水平解释相关的价值都会随时间延迟出现增大现象;反之出现折扣现象。这样,CLT与所有传统的时间折扣理论既有不同又无矛盾,是对传统折扣理论的整合,也对时间折扣现象发生的心理机制给出了认知的解释。
    其次,CLT拓展了Vallacher和Wegner的行动识别理论(action identification theo—ry,A1T)¨⋯。AIT也是一种关于心理表征的理论,但是CLT的应用范围更广也更有揭示意义,主要体现如下两点。其一,AIT的基本假设是,行动可以用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进行表征,也即行动可以用方式一结果的关系进行表征。这一思想与CLT 的基本思想相同。然而,AIT主要是一种对行动表征的方式一结果关系进行阐述的理论。CLT则不仅仅对行动及其方式一结果关系进行阐述,而是涉及到所有目标特征的表征,比如人、客体、情境或者事件。因此,解释水平可以随着许多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二,CLT进一步提出,抽象特征更可能被用于解释远距离的事件,具体特征更可能被用于解释近距离的事件。AIT虽然也检验过时间透视对行动识别的影响,但是它没有对不同时间点的直接现实的差异进行检验。比如,其研究发现,如果提前很长时间让个体来思考婚礼这一行动,个体会用高水平术语来进行表征,如“为了表达爱意”;而在婚礼当天,人们会将婚礼用低水平术语进行解释,如拍照等。事实上,这两个时间点的直接现实并不相同,比如拍照这一事件是在婚礼发生当天才会出现。因此,他们认为的时间距离效应可能是由于两个时间点的直接现实不同造成的,而不是表征水平不同造成的。而在CLT中,不同距离的直接现实是保持恒定的,即假设个体在不同距离条件下对事件所拥有的信息相同⋯ 。这样,CLT能够进一步探讨距离透视对解释水平的影响,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再次,CLT对消费者心理学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与行为决策理论一样,CLT也强调偏好建构的概念,认为偏好、选择等高度依赖于人物和背景因素。但CLT则更深入地揭示出,偏好被建构的方式不仅仅是决策任务或背景的函数,也是决策中个体心理距离知觉的函数¨ 。基于心理距离的表征、评价和行为的转换,CLT为理解一系列偏好反转现象提供了一种自然整合的解释框架,为当代决策研究提供了一个卓越的理论模块。这是由于偏好的变化常常反映了心理距离维度的变化。此外,CLT框架对解释和预期消费者行为的不同范式,如购买决策和意图、品牌表征 、后悔 、不满 等有着丰富和重要的意义。
    最后,但不是最终的是,当前社会心理学中需要新的全面的具有整合解释力的理论,CLT给出了合理的回答并被广泛应用u 。研究者已经使用CLT的研究框架对自我控制、理想和实用自我 、冲突解决、合作 、公共政策的制定[ 等领域进行了研究。这些看似无关的领域,都有着共同的底层机制,那就是心理距离引发了人们不同的认知取向,使得不同的解释水平在不同的距离条件下受到更多的关注。对这些现象的心理机制的了解,使研究者可以利用
这些规律发展出有效的干预程序,如心理模拟等,促使个体更好地决策、自我控制、解决冲突等。目前,以CLT为范式的研究还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发展、延伸。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解释水平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3

标签: 解释水平 时间距离 心理距离;社会距离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