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中年空巢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摘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被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结构不断向“三口之家”的模式发展,“中年空巢”家庭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年空巢-现象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年空巢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倍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现在正在逼近中国一些城市的中年家庭。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中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

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结构不断向“三口之家”的模式发展,“中年空巢家庭”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年空巢-数据 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研究统计,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长期从事“空巢家庭”研究,她在2007年撰文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大多接近或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期”相对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求学和谋职,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妇提前进入“空巢期”,这一阶段相应延长。

陈晓敏认为,以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为25岁、男性为27岁为参照,假设初婚与初育平均间隔为2年,且这些夫妻的独生子女若18岁离家。那么,他们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

如此一来,这类夫妻将提前近15年进入“空巢期”,在“空巢”中生活15年后才会进入老年阶段。如果按照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他们将在“中年空巢”阶段生活25年左右。

中年空巢-成因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与“空巢老人”的被动形成不同,“中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主动选择。家长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会鼓励孩子“离巢”,但原有的家庭氛围实际上并不容易经受改变。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对当代家庭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中年空巢”现象的诱因之一。同时,经济活动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致使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也加剧了“中年空巢”现象的曼延和扩展。

中年空巢-影响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年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中年空巢”的群体将面临很多挑战。中年空巢家庭中的个体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将会面临转型期经济压力、人际交往等多重问题,并且还要面对在不久之后(真正进入老年期后)的“再社会化”问题。若适应得不好,极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仅影响中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事业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些人利用这个机会旅游访友;一些人却因为缺少与孩子沟通,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有因为孩子离家求学或在外谋职,夫妻之间闹离婚……

另外,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她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有心理医生指出,“中年空巢”家庭中,母亲不适应感明显高于父亲。[1][2]

中年空巢-建议 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关专家建议,“中年空巢”夫妻应尽快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新型夫妻关系,借以适应“空巢家庭”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社会机构也应该发挥作用,引导“中年空巢”夫妻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

此外,综合现代“中年空巢”群体较好自我意识和子女水平,一方面加强引阶段的中年夫妇的自我意识、改善空巢初期明显的空虚感,另一方面,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深入地了解父辈的生活状况,并且采用合理的情感支持让父母更好地体验到子女的支持,帮助父母提高对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子女增强对家庭和父母责任的意识。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中年空巢”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