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袁志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袁志刚,男,1958年1月出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导。最先将非均衡经济理论引进国内,师从国际非均衡理论创始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贝纳西教授,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用非均衡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转轨,对中国双轨经济的运行机理进行很好的描述。近年来专心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和就业、失业问题的研究,出版的〈失业经济学〉和〈隐性失业论〉等著作是国内该领域最早出现的著作,具有广泛影响。同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做法,编写了〈上海就业报告〉和〈中国就业报告〉。创办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使中心成为欧盟与中国就业问题研究网络的主要成员。被国家劳动保障部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储蓄问题有着长期的研究,1999年和2000年连续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被广泛引用,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跟踪研究国际上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国外该领域最新发展情况编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接轨方面作出努力。   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五部,合著七部。成果分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多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独立承担的课程(宏观经济学)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被选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和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博士后;全国优秀博士后。   获奖情况:上海市优秀博士后(1997);全国优秀博士后(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996);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7);专著《失业经济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998);专著《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系伍柏麟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20年系列研究》(10卷)中的一本,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0);论文《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0);论文《论再就业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1998);论文《上海市“九五”至2010年就业趋势及相应政策》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2);专著“失业经济学”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2003);“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矛盾:历史与发展趋势”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1);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3);论文《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4)。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袁志刚”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