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新价格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新价格理论的定义是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价格将会上涨;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将会下降。新价格理论否定了传统价格理论价格决定供求的观点,认为供求决定了价格。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供求是因,价格是果,两者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和供求互为因果关系。

目录

价格
价格理论
传统价格理论
传统价格理论产生谬误的原因
新价格理论
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外生价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新价格理论和传统价格理论的区别
展开
价格

  价格是交易过程中两种物品的交易比例,是人们通过交易获取一定数量的物品而付出另一种物品的数量。因此,在广义上价格可以看作是交易一方付出的代价,是交易另一方的所得。
  在交易过程中,当一种物品使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时候,价格就是物品交易货币的数量,也就是常见的货币价格。当一种货币和另一种货币交换的时候,就是汇率。价格分为买价(买方报价)、卖价(卖方出价)、成交价。一般来说,价格是指成交价格。

价格理论 价格理论是系统地研究价格的形成、决定和变化的经济学理论。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传统价格理论

  传统价格理论主要是指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传统价格理论包括是以边际效用递减律为基础的需求定律,和以边际成本递增为基础的供给定律.
  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需求将会减少;
  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供给将会增加。
  
传统价格理论产生谬误的原因

  (一)需求定律产生谬误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白,价格和需求的含义。在传统需求定律中,价格是指成交价格,需求是指愿意、乐意、意图的需求,是指心理需求。
  (1)同质的两个物品,我们会选择价格低的。
  如人们在购买商品时都有个经验,多逛几家店,会进行比较,同样品牌和质量的商品,会选择价格低的。
  显然,这种经验是在静态情况下的经验,即在T0时刻,P0  可是,需求定律是指价格降低的情况,也就是价格动态的发生了变化。如,当价格降低的动态情况是:在T0,价格是P0;在T1,价格是P1。当P0  举个直观的例子,房价在上涨的过程中,一些人由于支付能力或者其他原因,不购买房屋,可是,房子在涨价,说明还是有人在增加购买(供给也在增加),否则,房价怎么会上涨呢?!
  因此,在静态条件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购买价格低的物品(质量相同)。当价格动态发生变化时,一定是供求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价格决定不了供求,而是供求决定了价格。具体的说就是,价格的变化决定不了供求的变化,而是供求的变化决定了价格变化。
  这其实就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但这个经验,显然得不出“价格上涨,需求会减少”的推论。
  (2)报价降低,我们可能会选择购买。
  如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商家讨价还价,商家不降低报价,我们可能就不会购买,商家降低报价,我们可能会选择购买。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报价降低,不能称为“价格降低”。因为,需求定律中的“价格”是指成交价格,报价不是成交价格。我们真正要看的是成交价格,如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房价降低了几乎一半,买的人反而少了,这种成交价格的降低,并没有增加人们的购买热情。我国最近的房价也有这种特点,价格降低了,买的人反而在观望了。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有时候即使报价降低,人们反而会降低购买,如:奢侈品。
  因此,报价降低不代表成交价格降低,这只是一种个体分析,并不能代表整体的效果,也就是“过去不能证明未来”。即使成交价格降低,人们的购买也并不会增加。
  一种物品价格高了,人们就会考虑不再购买,或者少买,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正是基于这个经验,经济学家认为,价格上涨,需求将会减少,这就是需求定律,而且,这个定律已经成为经济学的基础。价格能够决定或者说调节供求,也就成为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功能,价格机制成为市场机制最重要的运行机制。
  但是,人们生活中还有一些物品,价格上涨,人们购买的热情反而会增加,如投机性商品,股票、房地产等。需求定律无法对这些投机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另外,还有一些价格受到管制的物品,如自来水价格,当政府提价后,需求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见,对于投机价格和管制价格,传统的价格理论根本无法作出很好的解释。
  (3)“意图需求”和“实际需求”不分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区别“意图”和“实际”需求的关系。需求定律说价格上涨,“意愿”的需求会降低,这是一个心理定律,是无法验证的。因此,需求定律如果作为一个作为心理定律,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价格上涨,“实际”的需求是减少,还是会增加?这才对我们的实际经济活动具有实际意义。但是,价格上涨,“实际”会增加还是减少,都是有可能的,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是,经济学家往往认为“意愿”降低,“实际”就会降低,显然混淆了“意愿”和“实际”的区别,这也是需求定律争论不断的原因,大家往往争论的是“实际”需求会怎么样,而需求定律讲的是“意愿”需求,大家争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怎么会争出个结果来呢?同时,我们要看到,这种心理定律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一点价值,却误导了经济学家,认为价格下降,需求就会增加。
  为什么我们的“意愿”需求减少,而“实际”需求却不知道会增加还是减少呢?这是因为,需求还要受到供给和别人需求的影响,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决定的,如:房价上涨时,很多人是“不愿意”购买的,但还是购买了,这就是因为,“意愿”和“实际”不会总是一致的。
  因此,价格决定了“意愿”需求,但“意愿”需求决定不了“实际”需求,要根据客观的环境来判断。所以,价格不能决定“实际”需求。
  (二)供给定律产生谬误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们愿意增加供给的原因,是利润增加,而不是价格上涨,有时候价格上涨了,如果是因为成本上涨引起的,这种价格上涨,不会增加利润,人们也就不会增加供给。
  最为关键的是,供给曲线是由边际成本递增律和边际收益递减律推导出来的,因此,传统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可是,传统经济学家在分析供给成本时,仅仅分析了生产成本,而没有分析销售成本,这明显是受到萨伊定律的影响:所有的产品都可以销售出去。当产品不能完全销售出去时,销售成本就与销售量有关联,但销售量是不确定的,因此,销售成本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利润(收益)也是不确定的。而传统的供给成本分析,只分析生产成本,没有考虑销售成本,显然是巨大的漏洞。因为销售成本是不确定的,因此,供给曲线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并不必然向右上倾斜!
  综上所述,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决定供求,是错误的观点。

新价格理论
新价格理论
新价格理论的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与传统价格理论的是完全颠倒的,原因在于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决定供求”,因果关系是不同的。 

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新价格理论将价格分为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由供求双方经过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称为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实质上是一种内生价格,是由交易双方在在一个市场内部经过自由竞争后而形成的。
  外生价格不是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是由交易双方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价格。如:管制价格。
  外生价格以内生价格为基础。当外生价格高于内生价格时,为了维持较高的外生价格,外生因素要对供给方进行管制,限制供给数量,或者直接参与购买,如政府为了稳定较高的粮价,在粮食市场上的收储。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时,外生因素就需要对供给者予以补贴,如:公共交通。 

外生价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外生价格不是交易双方自由意志的体现,因此违背了自由市场的交易原则,对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有影响,因此,外生价格对需求者有“需求效应”,对供给者有“供给效应”。
  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时,需求者收入和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会提高需求而降低其他替代物品的需求,反之亦然,这种情况称为外生价格的“需求效应”。需要注意“需求效应”与需求定律的区别。因为,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即使提高外生价格,如果提高后的外生价格依然低于内生价格,需求依然不会降低,如:自来水的价格。因此,价格上涨,需求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上涨必然导致需求减少,显然不能很好的解释自来水的价格。
  外生价格同样会对供给者产生影响,如果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供给者的成本不变,同样的销售量会降低利润,因此,供给者会减少供给,这称为外生价格的“供给效应”。同样,“供给效应”与传统价格理论中的供给定律也有本质的区别。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上涨,供给会增加。但是,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时,如果外生价格提高后仍然低于内生价格,供给者在这个价格下可能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只是比提高价格前亏的少些而已,因此不会增加供给量。这同样也可以解释自来水价格。
  当外生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同时产生作用,那么,人们的实际交易量会增加还是降低就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外生价格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新价格理论和传统价格理论的区别

  (1)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决定供求,供求又能决定价格”;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而价格不能决定供求”。两种价格理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对价格和供求的因果关系的思维不一致。
  (2)传统价格理论实质是外生价格理论,先有价格,再有供求,价格的形成是由外而内的,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由假想的拍卖师来喊价。
  新价格理论实质是一种内生价格理论,价格的形成机制是由内而外,政府管制价格是建立在内生价格的基础上的。
  传统价格理论由于是外生价格的思想,也就无法解释政府管制价格这种“外生的外生”价格现象,反而认为无须政府管制。
  (3)传统价格理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是“意图”之量,是无法观测和验证的;新价格理论的需求量是实际购买量,供给量是实际生产量,是可以验证的,新价格理论提出:需求量=供给量-库存。
  (4)正是沿着传统价格理论的思维方式,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决定劳动力供求、利率决定货币的供求、汇率决定国际贸易”,都犯了与传统价格理论一样的错误,因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汇率是货币与货币交易的价格”。因此,AD-AS模型、IS-LM模型、IS-LM-BP和劳动力模型,都是沿着传统价格理论的思维“价格决定供求”而建立的,新价格理论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这些理论重新做了分析和改造。

传统价格理论的思想渊源

  传统价格理论是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的灵活调整可以使供求平衡,因此主张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决定需求”,因此,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达到均衡状态,因此主张市场自由。
  从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比较可以看出,“价格决定供求”与“供给决定需求”的观念如出一辙,都是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但他没有否定自己的老师马歇尔“价格决定供求”的价格理论,只是提出了价格刚性,并没有得到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认可,也没有形成一个微观基础,因而造成了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争论不断。
  新凯恩斯主义修改了凯恩斯主义价格刚性的微观观点,提出了价格粘性的思想,认为由于菜单成本使价格并不能灵活变动,但这个观点还有待验证,也没有得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认可。

传统价格理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谬误
(1)“工资决定劳动力供求”的谬误
  如关于劳动力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主席的经济学家威廉·J.鲍莫尔和曾任美联储副主席的经济学家艾伦·S.布林德,在他们共同编著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一书的早期版本中,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增加,但在该书最新的第9版中,针对最低工资保护政策,说道: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些令人惊讶不已的经济学研究,却对这个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的论点提出了质疑。例如,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与艾伦·克鲁格比较了新泽西和邻近的宾夕法尼亚快餐厅就业的变化。他们惊奇的发现,1992年新泽西提高最低工资后,新泽西的快餐店的新增雇员人数,竟然超出了没有提高最低工资的宾夕法尼亚的同业雇佣人数。而且,在1991年的联邦最低工资被提高以及1988年加州的州最低工资被提高后,德克萨斯州的快餐店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
  在这些实例中,较高的最低工资看来均没有降低就业——这与简单的经济学理论的推论相反。如此一来,一个早先被认为无需争论的政策问题,现在看来又将被提及: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吗?
  这一争论的结果不仅仅是出于学术目的。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议且国会通过了提高联邦最低工资的法案——其依据部分就是新研究所得出的‘失业不会因此而增加’的结论。在2001年,国会中的民主党派再一次提出提高最低工资,但是遭到了布什总统的反对,提议未被通过。经济学研究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该书最新版本显然否决了早期版本的传统看法,最新的结论是明显的:提高工资和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并不必然导致失业增加。
  (2)“利率决定投资和储蓄”的谬误
  另外,对于传统IS-LM模型,认为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越低,投资就会增加,储蓄也会减少。这也犯了“价格决定供求”的逻辑错误。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利率降低,投资是否增加,储蓄是否减少,我们是不知道的,这里可以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参与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投资曲线的推导来做进一步分析。该书指出储蓄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实际利率上升使意愿储蓄增加,伯南克认为该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来自于“经验性结论”。但是,在该书随后的附录《消费和储蓄的规范模型》中,经过“规范”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对于贷款者而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反,因此,经济理论不能说明实际利率上升时储蓄是增加还是下降”。
  结论是很明显的,IS-LM模型由于和传统价格理论的“价格决定供求”的思维一样,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3)“汇率决定国际贸易”的谬误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货币升值或贬值,会对本国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汇率决定国际贸易。但是,人民币对美元从2005年到2008年升值21%,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逆差却在持续扩大。因此,国际贸易专家基本抛弃了汇率能够决定国际贸易的观点。

新价格理论的意义
      自亚当·斯密建立经济学以来,古典主义学派就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相信自由贸易,主张自由竞争,坚决反对高关税,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自由主义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信念。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主要就是萨伊定律,即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以销售出去。这在当时物质贫困、生产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是成立的,经济活动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而使供需平衡。 新古典主义学派继承了古典学派自由主义的思想,但理论基础改为了传统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可以决定供求,因此价格的灵活变动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自发地达到均衡状态,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而不需要外生的政府力量进行干预。
  凯恩斯基于经济危机的出现,首先批判了萨伊定律,但没有推翻自己的老师马歇尔的价格理论,只是认为价格具有刚性,因而不能使市场出清,经济不能自发地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主张外生的政府力量进行经济干预。由此可见,凯恩斯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对传统理论产生疑问,但他并没有彻底否定他的老师马歇尔“价格可以决定供求”的观点,只是从价格刚性的角度予以分析,虽然他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但他的价格刚性观点并没有摆脱传统价格理论的思维,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微观理论基础,从而使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争论不断。
  新凯恩斯主义对价格刚性的理论做了一些调整,认为由于菜单成本等原因而形成了价格粘性,也没有推翻传统价格理论,也不具有说服力,并没有得到新古典主义学派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并不完全认可新古典主义的价格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 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甚至提出“抛弃供给和需求定律”(1987)。
  由此可见,新古典主义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前者主张市场自由,后者主张国家干预,争论的理论基础就是价格理论——价格灵活和价格粘性。
  《交易理论》(何全胜,2010)一书所提出的新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并不能决定供求,而是供求决定了价格,因此,价格的灵活变动并不能使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市场自由交易并不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导致供求双方的交易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满足不了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自由交易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再则,即使自由交易的竞争能够提高效率,但会产生垄断和赢者通吃的问题,从而造成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等公平问题,市场并不能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交易本身无法解决的。正是由于不确定性和公平等问题,从而造成了“市场失灵”,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经济危机。
  由于“市场失灵”,因此凯恩斯将政府干预引入经济运行之中,主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主动地管理和协调经济的运行,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但是,由于对封建君主制度和一些国家计划经济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恐惧,“看得见的手”的负面作用要比“看不见的手”的负面作用明显,以及近年自由主义思潮在学术理论与经济运行层面的昌盛,经济学界对政府干预的认识多局限于强调解除管制层面,忽视政府有效干预的积极作用,经济学界只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建构,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多有回避或是坚决反对。如在美国,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占领了大学课堂,但新凯恩斯主义却执掌着国家经济政策。正因为如此,政府干预失去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干预制度,政府干预存在大量的失序现象,例如商品市场上的假劣产品,金融市场上的欺诈,公用事业的垄断暴利,政府内部的腐败等等。可以说,市场的混乱与冲突既是政府干预过剩,又是政府干预不足的结果。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政府干预的作用,改进政府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急迫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的经验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两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极端的做法和制度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就是成为权力的奴隶。各个国家需要在这两个极端制度之间进行权衡,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选择适合各自国家特点的发展道路,并不存在简单一致的道路。这种“选择”的过程也有“自然选择”的意味,“选择”的标准以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因为人类不会选择一条自我灭亡的道路,凡是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就会保留下来,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反作用的制度就会被淘汰,这种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因此,新价格理论否定了传统价格理论——价格灵活调整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自由市场能够形成内在均衡的观点,新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思想也就失去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微观分析的理论基础。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新价格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