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百科名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学院现有航空港、龙泉、人南三个校区,占地1773.35亩,校舍面积5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8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65.09万元,图书164.59万册(含电子图书44.47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建设水平高,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学院是信息产业部确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气象局的气象干部培训单位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培训基地。
中文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成信 CUIT
校训: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创办时间: 1951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 省属大学
现任校长: 周定文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
硕士点: 8个

目录

学院简介
校区分布
院系专业设置
学科建设
优势科研
学生荣誉
杰出校友
历史沿革
展开
  
编辑本段
学院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1981年学院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0年学院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院举办本科教育近30年来,积极适应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学校。
  学院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1773.35亩,校舍面积58.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8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65.09万元,图书164.59万册(含电子图书44.47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建设水平高,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7人,专任教师960人,硕士生导师106人。现有教授、副教授287人,占师资总数的40.2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3人,占师资总数的69.14%。
  学院拥有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获得者1人,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
  
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6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理、管、经、文、法等学科门类。学院现设有17个学院,3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独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和网络商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5621人(其中国防生498人),硕士生193人。学院现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4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有1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近几年学院承担了27项教育部和四川省教改项目,近两届获1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学院是信息产业部确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是“四川省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气象局的气象干部培训单位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干部培训基地。2004年,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为二炮培养军队干部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建立了23个科研机构,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科研经费逐年提高,2006年达到2504万元。2004-2006年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4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973”项目(子项目)2项、其它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发表学术论文1733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769篇,被SCI、EI、ISTP检索97篇,出版教材、著作116部,3部(套)教材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4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102项,省(部)级奖励145项。尤其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并列全国参赛高校第六名,位居一般高校第一名。
  
1978年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近2万名本科毕业生。他们主要分布在全国气象、IT、国防、民航、统计等部门和行业,许多已经成为骨干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省级以上气象台站的通信中心、防雷中心、雷达台站和卫星地面站等业务单位的技术骨干有70%是我院培养的。
  学院围绕建设部分学科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应用”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当前,学院正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实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信息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最近教育部悄然启动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全国有30所学校入选,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四川省有三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其中两所部属211高校,一所省属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据悉新计划的启动对于高校的重新洗牌将产生深远影响。
校训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校风
  爱心 责任 行动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2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立
  
1953年 改为地方建制
  1954年 增办气象报务训练班
  1954年12月 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1955年 增办农业气象训练班
  1955年8月 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 并入本校
  1956年6月 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1958年9月 更名为 成都气象学校 为4年制中专 同时增设农业气象专业
  1966年 因“文化大革命” 学校招生停止 教学中断 其中中专招生中断7届
  1970年 恢复通信机务、雷达机务、高空探测等专业的短期培训教学工作
  1973年 恢复中专招生
  1974年10月 设气象、高空气象、通信机务、气象雷达共4个专业,学制2年
  1976年 学制改为3年
  1978年4月 扩建为4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 成都气象学院 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7月 更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7月 四川统计学校 并入本校
编辑本段
校区分布

  1.航空港校区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28号 
  邮编:610225
  2.龙泉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幸福路10号
  邮编:610103
编辑本段
院系专业设置

  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材料物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
  商学院:
  金融工程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市场营销
  数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数学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大气探测学院:
  大气探测本科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微电子学
  网络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网络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信息对抗
  控制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自动化
  
资源环境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工程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旅游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
  信息技术与管理
  行政管理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统计学院:
  
统计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化艺术学院: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社会工作
  艺术设计
  管理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
  计算机
  人资资源管理
编辑本段
学科建设

  一级硕士点:1个
  
二级硕士点:8个
  本科专业:49个
  省级重点学科:5个 (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电子信息工程(第二批)、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第三批)、电子科学与技术(第四批)}
编辑本段
优势科研

  气象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
  青藏高原天气气候
编辑本段
学生荣誉

  2004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102项,省(部)级奖励145项。尤其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并列全国参赛高校第六名,位居一般高校第一名;2007年“NEC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7个全国奖,全国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七位,一般本科院校第二;2009年“NEC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2支参赛队伍获全国一等奖,7支获全国二等奖,全国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6名的成绩;2009年 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荣获一个全国二等奖、两个全国三等奖,并获得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的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
杰出校友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李泽椿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杨宇航
  中国科学院气候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赵平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陈泮勤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博士生导师 罗德海
  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李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院长 李国平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 庄国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梁海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 刘汉涛
  中国联通四川公司副总经理 陆斌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李朝鲜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环境模拟中心博士 杨芳林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2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成立
  1953年 改为地方建制
  1954年 增办气象报务训练班
  1954年12月 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
  1955年 增办农业气象训练班
  1955年8月 中央气象局长春通信干部学校 并入本校
  1956年6月 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 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
  1958年9月 更名为 成都气象学校 为4年制中专 同时增设农业气象专业
  1966年 因“文化大革命” 学校招生停止 教学中断 其中中专招生中断7届
  1970年 恢复通信机务、雷达机务、高空探测等专业的短期培训教学工作
  1973年 恢复中专招生
  1974年10月 设气象、高空气象、通信机务、气象雷达共4个专业,学制2年
  1976年 学制改为3年
  1978年4月 扩建为4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 成都气象学院 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7月 更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7月 四川统计学校 并入本校
编辑本段
师资队伍

  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120人,硕士生导师90多人;有高级职称教师380人,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有440余人。一大批出国深造回国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还长期聘有外国专家从事英语课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 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访问、讲学,并与美国Temple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伊利诺宜大学、华盛顿大学、南新罕布什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日本气象厅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度mysore、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日本千叶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科学合作交流关系。
编辑本段
科学研究

  
学院现有18个独立设置的研究所(室), 2个产学研基地。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电子信息技术、CAD系统、机电一体化、高速数字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应用与开发、天气雷达数字化研究、生态监测系统研究、多媒体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GPS与GIS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气象卫星信息处理与应用、环境评价新方法研究与应用、数学、大气科学、财会电算化、电子商务、统计、经济学等。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并参加了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在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3项。承担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部队等单位的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获得了国家级、教育部、四川省的多项科研项目资助,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有130篇。许多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杰出校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杨宇航
  中国科学院气候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赵平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陈泮勤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博士生导师 罗德海
  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李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主任 李国平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 庄国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梁海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主任 刘汉涛
  中国联通四川公司副总经理 陆斌
编辑本段
录取规则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考生德、智、体、美综合择优录取:
  
(一)根据各省(市、区)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二)学生进校后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慎重考虑。
  (三)男女比例:国防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的计划执行,其他类别考生男女比例不限。
  (四)身体健康情况要求:国防生参加军检,其他类别考生遵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鉴于相关行业对从业者的身高、体貌要求,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请慎重考虑。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复查,凡体检不合格者或体检中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五)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理工类专业学习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参考数学、物理等相关科目成绩:报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材料物理、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遥感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等专业要参考数学、物理成绩。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工程等专业要参考数学成绩。 (六)英语专业要求加试口语,英语成绩原则要求达到满分的70%。
  
(七)学院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一志愿录取未满,则录取非第一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按各省(市、区)相关规定执行。
  (八)进档考生根据总分顺序,按关科目成绩、专业志愿安排专业。对于专业志愿不能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配的考生学校将予以退档。
  (九)根据教育部规定,新生进校后学院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近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94 514 503 -- 5 本科二批
2008 479 479 479 -- 1 本科二批
2007 488 488 488 -- 1 本科二批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