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熊晓鸽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熊晓鸽,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1993年,协助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先生在中国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现更名为IDG资本),目前在中国管理着25亿美元以上的创投资金,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赢在中国”栏目策划人和连续三年评委。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湖南大学外语系学士。

中文名: 熊晓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湖南湘潭
职业: 投资家
毕业院校: 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
主要成就: 设立熊晓鸽奖学基金
设立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
设立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协助创建IDG创业投资基金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goshong

 

  熊晓鸽 编辑本段回目录

出生于湖南湘潭市;   1973-1977年,钢铁厂当电工;   1977-1981年,湖南大学求学;   1981-1984年,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   1984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研究生;   1986年秋,获波士顿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1987年底,进入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其间任《电子导报》亚洲版主任编辑;   1991年秋,获美华协会“99最佳新闻报道奖”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称号;   1993年,代表 IDG集团,与上海科委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并任总经理;   2000年5月,成为波士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一位亚裔董事。2004年在学院设立“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以及另外两项奖学金。
编辑本段创业历程
 

  熊晓鸽出席活动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4年,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国际英语写作专业研究生;1986年秋天,他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时,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1987年底,获得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后,进入费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机构卡纳斯公司工作,担任了《电子导报》亚洲版的主任编辑。1991年秋,荣获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华协会“’99最佳新闻报道奖”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称号。1993年,他代表 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熊晓鸽亲自担任总经理;同年,与广东银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术合资公司。1998 年代表 IDG 集团策划与国家科技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十亿美元的创业基金。《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电脑报》等都是 IDG 投资的媒体,熊作为 IDG 亚洲区总裁,将 IDG 信息服务企业的理念在中国发挥到了极致。同时, IDG 投资在中国投资了 60 多家网站,包括著名的搜狐、易趣、慧聪、当当、腾讯 QQ 、 3721 和 8848 等。他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IDG 投资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网站和高科技企业,获利颇丰。背后上亿美元资本的投资,极大地影响到中国互联网主流企业的发展。   多年来,熊晓鸽怀着一个赤子之心,十分关心祖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1993年,在他主持下,IDG投资2000万美元,创立“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后更名为“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企业家之一。到目前为止,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共投资成立了80多家高技术企业。熊晓鸽现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副董事长及合伙人,并出任慧聪国际资讯董事长、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   1998年10月27日,在熊晓鸽积极推动和主持下,IDG与中国科技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IDG将在7年内向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0亿美元,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月,熊晓鸽同访华的IDG董事长麦戈文一道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事业上成功的熊晓鸽十分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 1995年11月至今,熊晓鸽向其母校湖南大学捐款达200万元人民币,建立以其命名的“熊晓鸽奖学基金”。并先后捐款数十万元,用于该校的学生设施建设。1998年,中国百年未遇的洪灾牵动着赤子之心,他专程从美国到家乡湖南向灾区个人捐款2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以公司名义向整个救灾活动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2001 年 10 月 3 日湖南大学举行的 77 级同学毕业 20 周年庆祝会上 , 熊晓鸽再次捐赠 100 万元人民币母校建设游泳馆。   1997年10月和1999年4月,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先后访美时,熊晓鸽积极参与了在波士顿的接待工作。其中,作为主要接待机构之一,熊晓鸽在波士顿参与组织了欢迎朱总理访问的盛大宴会。 2000 年在熊 晓鸽 的积极策划下 , IDG 成为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的重要赞助机构。   1984年,熊晓鸽从湖南大学外文系毕业,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   1986年,到新华社实习,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新华社外派的战地记者。   1986年,怀揣38元美金去了美国,拼命苦读,只用了8个月就拿到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学位。   1987年进入美国历史悠久的卡纳斯出版公司中国版《电子导报》任主任编辑。期间荣获美华协会“99最佳新闻报道奖”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进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工作。在他全权接手亚太区事务后,IDG在亚洲多年亏损的项目开始全面盈利。   1993年,代表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兼任总经理。随后又在广州和北京成立了类似的公司。   1998年10月28日,他又代表IDG集团策划与中国科技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承诺在7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10亿美元的创业基金。如今他已成为IT国际资本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现任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副董事长

投资案例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01 投资精品学习网   2005-12 与TDFVC、集富亚洲、IntelVC、Mitsubishi UFJ共同投资A8(2000万美元)   2005-11 与DFJ、GGV共同投资中国博客(1100万美元)   2005-10 与晨兴投资迅雷   2005-10 与顶新、SIG、SMI投资一茶一坐(1260万美元)   2005-09 与OAK投资好耶(3000万美元)   2005-08 与富达、联想投资、宇联共同投资中搜(1350万美元;42.5%股权)   2005-08 与IntelVC、汇丰、联想投资、维众…共同投资芯原(1350万美元)   2005-08 投资信语通(300万美元)   2005-07 投资桑迪亚   2005-07 投资新浩艺   2005-06 再次投资赢思软件(70万美元)   2005-05 投资163888(200万元)   2005-05 再次投资游龙   2005-04 再次投资亿美软通(1000万美元)   2005-04 投资网络秀   2005-04 投资慧洋(20%股权;50万美元)    熊晓鸽
2005-03 投资3G门户网   2005-03 与新桥投资万网(1亿元)   2005-03 与住友商事投资腾武数码(100万美元)   2005-02 再次投资POCO(1400万美元)   2005 投资健康中国   2005 投资MobilePeak   2005 投资海蝶   2005 投资Mapbar   2005 投资润欣通信(20%股权;200万美元)   2005 投资ChinaBBS   2008 投资北京健途在线

慈善义行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事业上成功的熊晓鸽十分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1995年11月 至2009年,熊晓鸽向熊晓鸽其母校湖南大学捐款达200万元人民币,建立以其命名的“熊晓鸽奖学基金”。并先后捐款数十万元,用于该校的学生设施建设。   1998年,中国百年未遇的洪灾牵动着赤子之心,他专程从美国到家乡湖南向灾区个人捐款2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以公司名义向整个救灾活动捐款100万元人民币。2001年10月3日湖南大学举行的77级同学毕业20周年庆祝会上,熊晓鸽再次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母校建设游泳馆。网尚文化董事长熊晓鸽于2008年5月14日参加了奥运圣火在江西境内第一站瑞金的传递。火炬传递前,现场全体人员向在四川地震灾害中的罹难者默哀一分钟,火炬传递结束后的仪式则变成赈灾仪式,当天的火炬传递成了支援灾区的爱心接力。   熊晓鸽瑞金传圣火网尚爱心与火炬同行火炬手代表熊晓鸽先生向全球21880名火炬手发出倡议书,号召火炬手们积极向四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倡议书说:高举奥运圣火,把吉祥和平安传递给灾区人民,鼓舞他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信心,并帮助他们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荣誉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 年,熊晓鸽在母校美国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设立了两项个人奖项 ——“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和“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主流大学以个人名义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大奖。第一位获奖者是美国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特德 · 科佩尔。同年,他荣获波士顿大学“杰出校友奖”。
编辑本段职场趣事

伯乐相马重人才轻技术 编辑本段回目录

谁要是被熊晓鸽“看上”,谁就可能取得创业的第一步胜利,因为获取的不仅仅是创业资金,更包含创业信心。这位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的熊晓鸽,以其独具慧眼的能力投资了百度、搜狐、腾讯和搜房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并取得超凡的成功。   他的投资不仅帮助了这些公司快速崛起,更因这些公司的崛起,让海外资本对中国公司刮目相看,纷纷前来中国“淘金”。   “2006年,是创业者的天堂。”熊晓鸽这样总结道。而据日前发布的《2007中国风险投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险资本总量超过583.8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底的441.29亿元高出32.31%。其中,行业占据榜首的就是IT领域。   熊晓鸽“相马”自有一套理论。“投资一个项目,除了看总体的大环境和方向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不是技术。”   熊晓鸽得出上述结论有着泪的教训。熊晓鸽回忆道,1993年,涉足风险投资领域后,其亲自投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家在上海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电脑电池的公司。“一开始,我们认为这家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领先的技术特长。因此,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但始料未及的是,没过两年,投资这家公司的资金却全部打水漂。”   初战未果,给熊晓鸽很大打击。为什么会失败?熊晓鸽自我反省。“后来我意识到,创业应该是市场为导向的行为,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熊晓鸽说,“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市场不认可,都是白费。”熊晓鸽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尤其是高科技创业者,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技术为王,先进的技术是在市场制胜的法宝,但其实不然。   而如何能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熊晓鸽认为,这时最需要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果敢的判断执行力和与人合作的亲和力。”熊晓鸽说,“优秀的创业团队能够带领企业充分开发和挖掘市场,并随市场波动而反应,最终获取市场的成功。”

新闻记者步入风投殿堂 编辑本段回目录

  熊晓鸽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不是帮助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而是“成为波士顿大学理事,并在波士顿大学设立奖学金。”因为投资企业成功,是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而作为个人,他最大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的学子获得海外求学的机会。   “我的第一职业,仍然是记者。第二职业,才是风险投资商。”   熊晓鸽在海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且一干就是三年。其间,他结识了众多风险投资商,这帮助他打开了从事风险投资领域的第一扇门。   不过,如今新闻工作仍是其难以忘怀的情结,做记者培养出的职业素养,让其终身受益。

阴错阳差学英语 编辑本段回目录

 
熊晓鸽出身平凡。   “我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母亲在纺织厂工作。”熊晓鸽说,“但父亲尽可能给我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熊晓鸽的父亲转业前是军人,和黄继光是战友,一起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战争使熊晓鸽父亲留下了伤残。“文化大革命”时期,熊晓鸽的父亲受到迫害。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父亲极尽可能地给熊晓鸽创造一个较安静的成长环境。熊晓鸽回忆说:“那时父亲不让我经常出去玩,怕我受其他小孩子的欺负。我常常在家玩各种电器,因此喜欢上物理学。”父亲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一直都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买各类小电器组件等东西。   由于父亲是钢铁厂的干部,熊晓鸽又喜欢物理,因此,在高考恢复前,熊晓鸽就在钢铁厂当了四年的电工。   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熊晓鸽1977年顺利考上了湖南大学,但他没有学物理学,而是学了完全陌生的外语专业。熊晓鸽说:“一开始,我报考的是工业自控专业。后来,学校挑选一批有一定语言基础、中文能力强的学生,成立英语专业。我就这样被老师选中。”   这看似随机的专业转化,让熊晓鸽发生从理到文的转变。这一直影响他今后的生活。
恩师指点留学路
  如今,掌握着八亿多美元风险投资基金的熊晓鸽,被众多创业者追捧,谁都希望熊晓鸽的慧眼能相中自己。   如何挑中自己满意的人?熊晓鸽自有一套理论。他说,选择投资项目就像是记者采访,是听、说和看的过程。   在从事风险投资之前,熊晓鸽是位地地道道的记者。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文,上大学期间曾在《湖南日报》发过文章。这是我萌发做记者的最初动力。”大学毕业后,熊晓鸽不满足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工作,有着做一流记者的愿望。这推动其不断努力。1984年,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研究生。   “那时的执教老师中,有几位是来自美国。其中有一位老师特别欣赏我,告诉我应该到美国去走走看看。”熊晓鸽说,“但我一心只想进新华社做记者,没有上心。这位老师耐心地教育我,应该多看看国外同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能那样做,我才逐渐‘开窍’。”   这位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恩师给熊晓鸽写了一封推荐信。恩师在国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熊晓鸽在《中国日报》发表了数篇优秀的英语文章,于是熊晓鸽被波士顿大学录取。   熊晓鸽踏上一条没有被“设计”好的求学路。熊晓鸽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修完了全部硕士课程。对此,熊晓鸽说:“人在压力之下,会发挥出超常的能力。取得成绩,只是天天熬夜苦读的结果。”

记者生涯识风投 编辑本段回目录

  硕士毕业后,波士顿大学充分肯定了熊晓鸽的学业,给予其奖学金。但不久熊晓鸽又收到了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塔弗茨大学与哈佛大学合办)的奖学金,于是转学至弗莱彻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   不过,熊晓鸽在海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还是与传媒相关的职业。1988年暑假,熊晓鸽在弗莱彻学院求学期间,其导师的朋友在中国创办了一份电子杂志,想找有新闻背景又懂电子的人。熊晓鸽前去应聘,很快就被卡纳斯出版集团录取。   出版社也充分认可了熊晓鸽的能力。当熊晓鸽提出学校开学要回去时,出版社不愿再放手,提出丰厚报酬并帮助办绿卡,要求其留下。   熊晓鸽留下了,在《电子导报》做记者和编辑,后升任为亚洲版的主任编辑,且一干就是三年。“半工半读,变得非常忙碌,导致一直没有弄博士论文,很遗憾啊。”如今,虽有几分遗憾,但回想当初的选择,熊晓鸽认为也是非常值得。“其间,我采访过很多风险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有了一些基础性了解。”
逢上“贵人”麦戈文
  将熊晓鸽这个“门外汉”带入风险投资领域的人,是IDG董事长麦戈文。   “我是认识麦先生而进入风投行业。如果没有麦先生,我不知道我现在会从事什么行业。”熊晓鸽说,“那年,荣毅仁到美国访问,被安排到弗莱彻学院做讲演。我所在杂志社赞助了招待会和晚宴,并请来了很多广告客户,包括麦戈文先生。那时,我做了荣毅仁和麦戈文先生之间的翻译。就这样,我们两人相识了。 ”   1991年7月,熊晓鸽拿到美国绿卡,出版社决定派遣其前往香港工作。“当时我还希望能去内地发展,却没有得到公司肯定。”熊晓鸽说,“而且觉得长时间做记者,已遇到了职业瓶颈。”   此时,好友周全不断“怂恿”他换工作。因此,熊晓鸽给麦戈文写了封信。双方很快约着见面。当年11月,熊晓鸽加盟了IDG公司。   熊晓鸽刚就职就展现了一把,12月份他跑到中国,把当时的《国际电子报》合并到IDG旗下的《计算机世界》里。麦戈文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带他在亚洲跑了一圈,探索新的商业计划。熊晓鸽没有让麦戈文失望,给出了诸多自己的意见。   之前,IDG亚太区已由两个经理人分别负责。因此,麦戈文提出,三人一起分别写一份商业计划,根据计划书决定IDG亚太区总裁之职的委任。当时正值圣诞和新年,原来的两位经理人都度假去了,而熊晓鸽认真地赶制计划书,当他将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递交到麦戈文桌前时,另外两位经理人还没有动笔。   熊晓鸽最终获得了IDG亚太区主任之职,从事包括媒体出版、市场调研和风险投资等方面工作。两年后,熊晓鸽被麦戈文提升为IDG亚太区总裁。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熊晓鸽”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风险投资 熊晓鸽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