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异化消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主体)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违背人的意愿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在私有制社会,异化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现象,人的产物,包括劳动产品、商品、国家、宗教、意识形态等,对人都发生着异化,摆脱人的控制而变成支配人的、与人敌对的异己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意味着人自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不受人控制的,并把人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在他那里,异化主要指劳动的异化,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分离、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的这些表现形式最终能够被克服,即当产生异化劳动的条件-私有制-被扬弃时,劳动的异化也将消失。可见,马克思是把异化看作是一种可以消灭的历史现象,而且对于劳动之外的人的存在状态没有进行更多的描述。

        第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异化侵入了消费领域,异化消费日显凸出。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这一功能却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的劳动状况已有了较大改善,但劳动对于人们来说仍然是单调、乏味、无聊的劳役,在劳动中人是不自由的。于是人的追求自由的本性便驱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消费领域,试图通过购买消费商品的行为来实现被压抑的自由。消费刚好具有这样的特性:只要有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通过消费,可以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性和自由性才得以表现。人们在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是不自由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被压抑的,毫无幸福可言,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消费成了人们躲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为了消除痛苦和不幸意识,人们求助于消费。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等同于消费物品的“多少”。
        可见,所谓异化消费,是指在消费主义思想体系下,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这种异化消费的核心,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人们过着“物质富有,精神痛苦”的生活,他们以物质消费欲望的满足为生活内容,而忽略了人自身的发展。人不仅异化为物,进而异化为商品的奴隶,成为“拜物主义者”。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异化消费”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