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职工持股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一、涵义及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职工持股会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内部职工股的管理,代表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公司工会社团法人名义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内部职工股是指由职工持股会统一管理的特定股份,由职工个人自愿货币出资与企业用历年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两部分组成。这里主要阐述由职工自愿出资组成的职工持股会。   

    我国各地对职工持股会的规范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1、职工持股会是由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组成,从事内部职工股发行、登记及管理的组织;   

2、每个公司只能设立一个职工持股会;   

3、职工持股会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代表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行使股东权利,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按投入持股会的资金额享有出资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及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4、职工持股会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以其出资额为限对职工持股会承担责任;   

5、职工持股会的资金,仅限于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不得设立企业,不得用于购买社会发行的股票、债券,也不得用于向本公司以外的企事业单位投资;   

6、职工持股会以公司工会社团法人名义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职工持股会是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我国各地的规定并不相同,有的以公司工会社团法人(即公司工会委员会)名义承担民事责任,有的登记为社团法人并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前者如郑州市,后者如南京市。

二、职工持股会的沿革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我国,职工持股会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而产生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企业在尝试股份制改革,就是实行“内部职工股”允许设立或者由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内部职工持股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在实行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对其规范,尤其当时公司法还没有颁布,造成超范围、超比例发行内部职工股,有的以法人名义购买股份后分发给个人,有的在报纸上公开发布招股说明书在全国范围内招股,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内部职工股权证的非法交易。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股公众化,法人股个人化”,这往往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因此,1993年、1994年国务院和原国家体改委两次发文,要求“立即停止内部职工股的审批和发行”。   

    实践表明,初期试点的内部职工持股改革并没有加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对公司利益的认同感,实现劳动和资本的有机结合。并且,内部职工股的发行、登记和管理客观上也需要专门的组织负责。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股东人数的上限也增加了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的难度。至此,职工持股会应运而生。   1994年原外经贸委和原国家体改委颁布的《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企业试点暂行办法》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组织形式。民政部、原外经贸部、原国家体改委和国家工商局于1997年10月6日颁布《关于外经贸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登记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正式确立了职工持股会的社团法人资格。职工持股会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职工持股会的适用范围 编辑本段回目录

    职工持股会仅适用于依照《公司法》规定条件设立或改组的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四、职工持股会、公司、持股职工之间的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1、持股职工与公司之间

      一般在公司工作满1年,并与其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包括外派人员)均可购买内部职工股。公司及其分公司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是否能够购买内部职工股,各地规定的情况并不相同,一般不会禁止并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最终决定。   持股职工经批准脱离公司或者死亡,公司会参照公司上年度每股净资产值将职工货币出资形成的股权购回。   持股职工对其投入职工持股会的资金额享有出资者的资产权益,包括转让权、分红受益权以及继承权。   转让是在公司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职工持股会之间,但无论怎样转让,持股职工都拥有与谁转让、以公平价格转让的权利,公司不能强迫持股职工退股。   由此可见,持有内部职工股的前提是职工与公司存在一定时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内部职工股具有职工福利的性质,这就从根本上排除公司外部人员购买内部职工股的可能。这里所说的继承权并非继承股东资格而是变现后的财产价值,因为职工死亡的公司要回购其股权。   

2、持股职工、持股会、公司之间

        职工将出资投入持股会成为会员,对持股会享有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同时接受持股会的管理。   持股职工作为会员享有的权利具体包括:⑴参加持股会会员大会,并享有知情权、提案权、表决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持股会章程,处置其股份;⑶按所持股份活得红利;⑷在持股会解散时,依据持股会章程规定取得相应的财产;⑸通过持股会理事长出席公司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⑹通过持股会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监督公司生产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⑺持股会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职工持股会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代表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行使股东权利,职工持股会是公司的一个法人股股东。因此,公司只承认职工持股会的股东资格,不承认持股职工的股东资格,持股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都必须通过职工持股会来进行。   职工持股会代表持股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和收取股份红利,其相当于持股职工与公司之间的一个中间机构,审判实务中,一般认为持股会与公司之间是股东关系,持股职工与持股会之间是委托关系。   

     职工持股会作为公司的股东享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应有的所有权利,此外其有权决定持股会持股总额调整以及持股会解散清算事宜,公司不能直接决定解散职工持股会。   

     但持股会拥有的股权并非独立的完整的,其要受到持股职工所享有的出资权益的制约,因为持股会与持股职工之间毕竟是一种委托关系。对此问题,有待学术探讨。   

五、企业派股的法律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与职工个人自愿货币出资认购股份不同,企业派股是企业为加强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根据职工工龄、岗位、贡献用企业历年的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对该部分股份一般也由职工持股会统一管理。   职工对企业派股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转让权、继承权,仅享有分红受益权。   持股职工经批准脱离公司或者死亡的,公司会将派股收回。   

六、职工持股会存在的问题及存废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上所述,职工持股会是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国企改制的完成,职工持股会的历史任务和作用也已经完成,其继续存在下去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一是没有法律依据。在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没有关于职工持股会的规定,致使其管理运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依法处理。二是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如职工持股会回购退休或离开企业的职工所持股份时,存在无资金来源和持股人不愿意转让两个难点,致使这些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后却还保留着原企业内部职工股,给企业管理同时也给职工持股会运作留下隐患。三是影响企业决策效率。由于许多企业的职工持股会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重大决策必须在职工持股会内部统一一次,而后才能提交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表决,此外,职工持股会又难以统一和表达全部持股职工的意愿,增加了决策环节,甚至造成无法决策,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四是给工会维权带来难题。工会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还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工会不是纯经济组织,不能直接管理企业经济事务。职工持股会隶属于工会并由工会管理,不但没有法律依据,而且与工会的性质不符,形成工会维权的难题。   对此,民政部办公厅于2000年7月7日印发《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的函》,否认职工持股会的法人资格,不再对职工持股会给与登记。   2000年12月11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认为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同时对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暂时不予受理。   2008年1月19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武汉市总工会等部门《关于逐步撤销职工持股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收购、转让、委托等方式,使分散的企业内部职工股权逐步向战略投资者、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其他自然人集中,直至撤销全市职工持股会,工会组织不再管理企业内部职工股。   

    职工持股会走到了被逐步废止的时期。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职工持股会”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股权 职工持股会;工会;社团组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