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罗斯福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罗斯福名片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罗斯福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盟国“三巨头”会议。

罗斯福家族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奥多·罗斯福,语中意为“玫瑰花地”。当然,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2位美国总统,包括第二十六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和第三十二 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现任美国国会的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苏珊·罗斯福(Susan Roosevelt)也是罗斯福家族的成员。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美国的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 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 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在美国众多大都市均见以罗斯福家族命名的道路、高速公路 和大厦,其中还包括在美国海军有名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在19世纪,罗斯福家 族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开始发展并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罗斯福家族除了管理自己家族 的资产以外,同时也管理来自他人委托的资金。设立已经超过 100年的罗斯福信托有着受人尊敬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是由罗斯福信托成立的,致力于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公司。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的海德公园。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萨拉·德拉诺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萨拉大26岁。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船。当时,格罗顿公学橄揽球盛行,他就主动组织了拉拉队,当管理员。 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在格罗顿公学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至于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认为在格罗顿处理困难问题的作法,成了他在后来的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
  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这年,他72岁的父亲去世,留下12万美元的存款,其母从外祖父处继承了130万美元的遗产,大学时代的罗斯福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在哈佛他当了校刊《绯红报》的出色助理。他巧妙的利用了堂叔老罗斯福的影响,他要求当时担任纽约州长的堂叔到哈佛来讲演,于是报刊就吸收他为助理人员,恰此时老罗斯福作为麦金利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他便主动提出访问校长,埃利奥特校长接见了这个一年级的新生。罗斯福进攻性的对校长说:“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在天平上。”埃利奥特回答了他的问题。不但在《绯红报》刊登了富兰克林的独家消息,美国的其它大报也纷纷作了转载。以至于当罗斯福快毕业时,升为该报的主编。为了保持声誉,他又在哈佛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埃利诺是当时现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总统亲自参加了结婚仪式,使得结婚非常隆重,但富兰克林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1907年,罗斯福通过纽约州律师考试后辍学(未毕业),1908年进入华尔街的卡特、莱迪亚德和米尔本律师事务所任律师。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聪明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身负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
  罗斯福的外交思想源于他最钦佩的两位总统。他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教给他如何捍卫民族利益,达到权力制衡。伍德罗·威尔逊教给他: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罗斯福培养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主张实行"新政"。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时代》年度风云人物(32,34和41年)(3张)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国的中央银行)的权力;管理证券业。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这建立外交关系。1934年,美国国会废除干涉古巴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美军撤出海地和尼加拉瓜,美国允许菲律宾独立。当然,罗斯福在推行睦邻政策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过粗暴的干涉。
  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1814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上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年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陆海军的扩充,伯克一沃兹沃思选征兵役法得到通过。9月2日,罗斯福与英国签署协定,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此项协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结束,标志着美国有限参战的开始。1940年7月,当民主党人在芝加哥举行总统提名会议时,代表们仍不清楚罗斯福是否会寻求 从华盛顿总统以来就没有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对此,罗斯福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通过参议员艾尔 本·巴克利向提名会议发表声明,宣布他没有再任下一届总统的愿望和目的,并敦促代表们选举他们中意的无论什么人,然而又通过参议员利斯特·希尔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单上。然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大会开始酝酿投票。当写有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大会的时候,整个会场乱作 一团,代表们以嘘声和喝倒彩声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被迫改变策略,向选民保证他是主张和平的,甚至不惜许下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罗斯福夫人立时从纽约飞往芝加哥,在会内会外发表 讲话,从而很快改变了会场气氛。她说:“现在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罗斯福夫人的话打动了代表们的心。当晚的报纸上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夫人的讲话,选民们的情绪也一下子倒向了罗斯福。
  当时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领导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0年12 月,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福收到英国首相邱吉尔的特急信件,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财政不能为美国武器装备交付现金之日即将来临。于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提由美国贷款给英国或给英国军用物资的建议,却谈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继而在炉边谈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众对此持赞成态度。
  1941年1月,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1941年3月,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60%供给英国,32%供给苏联)。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谴责德国的侵略,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会谈并发表"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则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陆军航空队230万人(飞机7万余架),海军388万余人(舰船4500艘),海军陆战队59万余人,海岸警备队24万余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国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实战用火箭、炸弹、导弹等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生产管理局于1941年春夏使美国逐渐完成向战时经济的转变。此后,供应品优先分配委员会、战时生产委员会、经济稳定委员会、战时动员委员会(机构职能或交叉,或承继)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与分配,保证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需要。新闻检查局和战时新闻局则负责美国的新闻与宣传工作。自1939年起,罗斯福就对年迈体弱的将军实行强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员进入最高指挥阶层。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邱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邱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1943年初,罗斯福和邱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5月,罗斯福、邱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罗斯福和邱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11月,罗斯福与邱吉尔、蒋介石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
  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邱吉尔一行即前往伊朗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德国投降后苏联的对日作战、波兰边界、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重申盟军将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计划。罗斯福为了让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气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欧洲第二战场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 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 行过这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 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 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在这一任期里(1945年1月20日宣誓就职,4月12日去世) ,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连任了四届,1 2年又39天(1932年月3日——1945年4月12日)的总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由于1951年通过的宪法 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限制,他将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除了战争因素,究竟有无成功的秘诀呢?答案是肯定的。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
  1945年2月,罗斯福和邱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波兰与东欧政府、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重申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1944年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财政、贸易、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总之,他看住了美国,他是唯一能够阻止美国重犯孤立主义错误的人。
  繁重的政治与战争事务,损害了罗斯福的健康。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乔治亚洲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著有《向前看》、《论我们的道路》等。其遗体安葬在海德公园。按照罗斯福的遗愿,美国设立罗斯福图书馆保存罗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后人研究。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批准成立国家档案馆的法令后,决心使自己的文件最终能够归属于国家档案馆,而不落入国会图书馆手中。他的文件也比以往的总统多得多。例如,其前任总统胡佛每天收到信函平均400件,罗斯福则每天收到信函平均4000件。1938年,罗斯福利用28000多名捐献者的捐款,在纽约海德公园自己的一块地产上建造了一个图书馆,存放他的文件。1943年,他把这个图书馆连同地产一起捐赠给了美国人民。他1939年向联邦政府进行了捐赠,并批准成立国家总统图书馆系统,管理这些资料。罗斯福自己的图书馆(FDR Library)1941年完工并奉献给了美国人民,他在纽约的海德公园庆典上说道:“奉献图书馆对我来讲是一次基于信念的行为。把过去的资料收集起来保存在建筑物里是为了将来的人们使用,一个国家必须相信三件事:它必须相信过去,它必须相信未来,它必须相信它自己的人民有能力学习过去,在创造自己的未来时获得判断,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是美国建成的第一个总统图书馆,由民间捐款修建在纽约市哈德逊河畔海德公园内。1939年,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决定接受罗斯福总统把该图书馆赠送给国家的请求,并划归国家档案馆管理。1955年,国会才正式决定以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的形式为每一位离任总统修造一个总统图书馆,但规定建造费用应来自民间的自愿捐款,不由政府投资。建成后所有权归联邦政府。由国家档案文件管理局管理。1978年11月,卡特总统签署了“总统文件法”,规定自1981年1月20日起,所有美国总统文件都成为国家财产,“合众国将保留并持有总统文件的所有,拥有及管理权”,还规定:“当总统任期届满,或在任期届满时,国家档案文件局局长即履行保管、管理、保存和清点总统文件的职责”。该法案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集中保管公务文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美国联邦政府的全部公务档案因而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国家档案文件局在白宫派驻了一个工作联络小组,负责执行总统文件的管理安排并促进总统档案文件移交给国家档案文件局。他手中自然累积了大量文件材料。他十分重视和珍爱自己的书信和文件,不但积累了几百万件手稿,还收集了150份世界著名领导人的讲话录音,以及200卷关于这些领导人活动的纪录影片。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在补充、编目和利用档案文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集起来的全部手稿和印刷文件都进行了系统整理,共分为18类,并且编制了分类目录。馆内也藏有总统家庭成员和同事大的一些文件材料。馆藏量为16227立方英尺(1992年资料),这个图书馆于1946年开放。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补充一下,在1941年6月,罗斯福任曾经发表的一个演说,在演说中提及过“四大自由”……
  第一是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的自由──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保证使每个国家的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共识──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四是免受恐惧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它是如此全面彻底,以致任何国家都无法对他国发动武装侵略──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这并不是对遥远将来的幻想。它是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实现的一个世界的确切基础。这一世界恰恰是专制主义所谓“新秩序”的对立面,独裁者们企图用炸弹的威力来创造那种秩序。
  与那种“新秩序”针锋相对,我们提出一更大的概念──精神秩序。一个良好的社会能够面对世界职权的阴谋或外国革命而无所畏惧。
  自英国有史以来,我们一直在从事变革,即不间断的和平革命,这场革命平静稳步地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中的情况而无须使用集中营或万人家。我们拜求的世界秩序是自由国家的合作,在一个友好文明的社会中一同工作。
  这个国家把它的命运托付给千百万自由的男女公民的双手、头脑和心灵,把它的信念建立在上帝所引导的自由上。自由意味着任何地方人权至上。我们支持为争取和捍卫人权而斗争的人们。我们的力量在于我们目标一致。
  这一崇高观念除胜利无其它结局。

罗斯福新政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正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
  当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群众许诺: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应对危机,带领人民走出经济衰败的无底深渊,于是,罗斯福很快以压倒式的选举结果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为新政才华的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新政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新政的主要措施 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1、金融方面,(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
  (1)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它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2)3月20日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3)先后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间制订的15 项重要立法中 , 有关金融的法律占 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 允许尽快复业。从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 1929 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月19日 ,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 , 并使美元贬值 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 , 对稳定局势 , 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2、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 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标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 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 , 他们的贡献将是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推行新型法规,政府给接收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上面标志着“我们尽我们的的职责”等标语,以资表彰。
3、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 年 5 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 1700 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 18 岁到 25 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 9 个月,月 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 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 ( 政府先后拨额 40 多亿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资近 10 亿美元 ) ,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 , 先后吸引了 400 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 50 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 2300 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 180 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从1935 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 , 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 1 %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 年5月24日 ,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认“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 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由国会没有对法案采取行动, 1937 年 10 月 12 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过。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 ( 又称《工资工时法》 ) ,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 40 小时工时,每小时 40 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 16 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 18 岁以下工人。关 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属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 万美元纯收入和 4 万美元遗产征收 31 %, 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 %;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 %,根据 1935 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 %, 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 %。
5、调整三权分立体制
  1937年2月5日,罗斯福提出建议,认为最高法院人力不足,案件过多,法官年迈,影响效率,因而如任职已10年满70岁还未退休,应增派一名法官,据此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可由9名增加到15名。根据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6166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1939年9月8日,总统颁布了第一号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办事机构。
炉边谈话
  罗斯福发明了“炉边谈话”,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国家民众讲述国家的政策与方针, 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从经济危机中走出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 1939 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 , 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诚然,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 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很快的,借助于新政,美国经济迅速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语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单纯坐而论道是完全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且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增添了多少财富,而要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
  在每一片土地上,时刻都有使人分道扬镳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种种力量在发挥作用,在为各遂其志而奋斗的时候,我们乃是个人主义者;但在作为一个国家而寻求经济和政治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就成了一个整体,不是全体向上,就是一起坠入深渊。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罗斯福”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