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新古典经济地理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经济学以往对空间因素的忽视

    经济学寻求对空间经济的解释具有悠久的历史。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以及战后兴起的区域科学,均是经济学关注空间经济的生动说明。但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内,长期以来经济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是其经济分析的基础,然而完全竞争的假定却与空间经济本质上的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相冲突。在只有可以模型化的思想才会得到主流经济学家垂青的时代,由于对不完全竞争模型化技术手段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空间问题仍被排斥在主流经济领域之外而成为现代经济分析的一大盲点。 

 2、兴起及研究范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地理经济学”的兴起则标志着“空间问题”正在成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核心。一方面,“新地理经济学”严格遵循新古典经济学基于理性个人行为假设的均衡模型建造的方法论传统,因而是新古典主义”传统的继续;但另一方面,“新地理经济学”充分吸收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在收益递增与外部经济、内生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建模技术,以收益递增与外部经济为核心,以一个空间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模拟为平台,将Dixit-Stigliz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Samuelson有关运输成本的“冰山”理论、强调历史与偶然性作用的自增强演化观念和计算机模拟有机结合,通过中心—外围模型、城市体系演化模型、产业集聚与扩散模型等形式化精致模型的建造,提出了一个同时包括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等内容的规范分析框架,从而在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重新激发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空间经济学”研究高潮。 
3、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经济学的“地理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地理经济学恪守新古典主义的理性人假设和经济思想模型化的传统,致力于建构清晰、严谨、精致的模型,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不能流动而商品贸易又无成本的不实际假设,使经济集聚与区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主流经济学关注的中心,并从微观经济机制上解释了经济集聚与分散的向心力与离散力,在经济地理模型建造、经济集聚与区域增长机理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因而,这种转向将会重新延续并复兴20世纪50~60年代作为“空间科学”的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追求“理论革命”的传统,促进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模型化、规范化、严密化、精细化,通过模型演绎分析对经济地理学领域众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和草率的、由不规范推理引出的结论加以澄清,提升经济地理学对现实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分析、解释能力,提升经济地理学作为能够数学化的“硬科学”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中的学术地位,真正实现经济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新古典 经济地理学;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