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商品经济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商品经济定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即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

  1、社会分工

  人们为了获取不同的物质资料,就要从事各种不同质的有用的具体劳动。这种不同质的有用的具体劳动,一旦各自独立,发展成为一个由属、种、亚种、变种分类的多支体系,就表现为社会分工。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每个生产者固定地从事某一具体劳动,劳动具有单一性和独立性;各自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各自不同的产品。同时,每个生产者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为了满足生产者各自的需要,彼此之间用自己的产品交换对方的产品,由此就产生了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各自劳动产品的必要性。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

  不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不能无偿地占有对方的产品,彼此要取得对方的产品,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即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来交换。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中,生产产品的劳动是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是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的。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种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不同经济实体,它们之间也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发生商品交换关系,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条件,决定了劳动产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

商品经济特性 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经济一般特性:

  1、市场性

  市场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只能通过把它们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才能得到实现;并且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交换成功,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2、自发性

  自发性是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相对独立性在市场关系中的必然表现。每个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根据市场需要和各自的利益,自动地独立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使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表现为一个由内在利益机制推动的自行运行的经济过程。

  3、竞争性

  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为获取更大的利益、争取有利的产销条件,必然进行市场竞争。商品价值的确定和实现过程,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商品经济的市场性、自发性、竞争性,反映了商品经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内在动力和运动的内在机制,它们共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作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历史进步作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且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在历史上,它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地区封锁,发展了社会分工,建立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断促使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断调节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料,促进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但是,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将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而逐步消亡。

资本主义社会前的商品经济 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手工业和商人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初具规模的商品经济,他们以交换需要的商品或货币而充实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商品经济以及几千年后直至机器化大生产普及之前的商品经济被归为“小商品经济”,以区别于现代的商品经济。 这段时间的商品经济有如下特点:

  1、生产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是现代商品经济那样以不断进行商品交换来获取经济利益而从事商品交换。

  2、商品生产的规模受到风俗文化、自然经济的抵制而难以扩大。从而沦为自然经济的附庸。

  3、大多数商人通过商品交换获得利益很少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田置地,阻碍了商品经济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资本主义诞生后的商品经济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资本主义以追求剩余价值的利益驱动下,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使得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开始不断扩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的利润大多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一行为成为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下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一时期(包括以后的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以后的商品经济,被称为“现代化商品经济” 与小商品经济有如下区别:

  1、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从而不断进行生产扩展,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以现代化机器为生产工具,提高了商品的生产率,为扩大的商品交换提供可能。

  3、由于商品的生产与交换需要调动社会大量的资源与部门,出现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提高市场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市场经济。

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能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是因为:

  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

  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达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进化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规律性的结果。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商品经济”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商品经济 交换 公有制经济 具体劳动 利益机制 剩余价值 小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扩大再生产 生产社会化 社会分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