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由多个要素所组成的经济(包括社会)系统。根据功能的差异,可以把这些要素分为以下几类:经营性要素,即主导专业化部门,它是综合体的核心;关联性要素,即与专业化部门有直接的投入或产出联系的部门;依附性要素,即利用专业化部门的废料为原料的部门;基础性要素,即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结构性设施(如国家机构、教育机构、科技机构等)。有人也把这些要素分成专业化要素,辅助要素和服务要素。

    经济地域综合体内的各要素组合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生产循环进行组合,主要是经营性、关联性和依附性要素按照某一资源或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流程以专业化生产经营为核心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从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一体化的生产循环体系。如,煤炭动能化学生产循环就包括了煤炭的开采、洗选、焦化和半焦化,煤的氢化,氨和氮肥生产,苯及其它有机合成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二是,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进行组合,发展基础设施,保障生产循环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进步。

(二)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经济地域综合体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地域综合体的部门组合中,专业化部门是指主要向区外提供产品的部门,其中,又可分为主导专业化部门和一般专业化部门。前者是指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产业关联性强,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部门。后者是产品主要输往区外,但在区内产业关联性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有限的部门。综合发展的部门则是与专业化部门有着前向或后向联系的关联性部门,为专业化部门提供配套服务或产品的部门,以及为专业化部门正常运行服务的基础性服务部门。专业化部门发展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展区域之间的分工,确立本区域在全国或大经济区中的地位,同时,又能形成区域的经济组织核心,依靠专业化部门的发展来带动和组织其它部门的发展。综合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保障和支持专业化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没有被纳入与专业化生产有关的资源,并满足区域内生产和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专业化部门的选择依据是,有相应的资源优势作基础,包括自然、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产品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判断一个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可以用区位商和专业化指数。区位商是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专业化指数是某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一个部门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指数越大,则专业化程度越高。在专业化部门中再选出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标准是,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产业关联性最大;需求收入弹性高;技术上处于兴旺阶段。

    专业化部门选定之后,就需要根据专业化部门发展在产品生产中的资源和原材料供给、产品利用、技术服务、生产设备供给、废料利用等需要选择和发展属综合发展范畴的部门,从而形成内部分工协作,结构有序的生产体系。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一般是根据专业化部门与综合发展部门的关系,以专业化部门的企业布局为中心,结合区域的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等情况,合理布局综合发展部门而形成的。所以,主要采用企业成组布局的方式,即把相关企业按内在联系集中布局在同一地区。

    前苏联学者曾提出了一个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圈层空间结构模式。该模式认为,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核心是工业枢纽或工业中心,各类企业围绕它呈圈层分布。具体是,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组成枢纽的核心。由此向外,第一圈分布的是与核心企业有直接生产联系和利用其废料的企业;第二圈层是为核心企业和第一圈层服务的企业;第三圈层是专门为各圈层企业的职工及家属服务的企业;第四圈层是直接为工业枢纽服务的农业单位;第五圈层是交通和邮电业;第六圈层是为枢纽居民服务的各种非生产性机构,如商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部门。显然,这个模式只是简单的设想或实际情况的归纳。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远比它复杂。


原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24261_2.html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经济地域综合体 要素构成;组合方式;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空间结构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