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晚福特主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原来支持福特模式扩展的条件开始转向对福特模式发展的限制。具体表现为:生产增长缓慢下降、强烈的国际竞争、直接的和社会的工资持续增长的压力以及各方利益争夺,导致福特主义的累积过程停滞。尽管这种生产模式在多方压力下幸存下来,但绵延不绝的周期型通货膨胀危机形成了一种停滞不前而且充满了消亡威胁的倾向。晚福特主义和消亡期的福特主义就是这种情形下开始出现的。
    总体上讲,晚福特主义是在经济、国家和工会三方面日益增长的压力下,强调与国际条件相一致,而不是与国家的条件相一致而形成发展的。由于全盛期福特主义的结果是快速的去工业化,分厂关闭、技术合理化以及生产从高度城市化地区(大生产、有组织的工人、发展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福利制度)向外扩散,从而导致这一地区失业率和社会问题上升以及地方上发生财政危机。晚福特主义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即由于成熟型公司开始扩散标准化的手工业生产单元到发达国家内其他不发达的地区,全盛期福特主义的“核心—边缘”结构被打破,最后在发达国家大城市地区集中保持其大公司的管理和财政功能,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分厂并扩散市场。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晚福特主义”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晚福特主义 去工业化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