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现代人文地理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研究领域大大扩展,而且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学发展呈现出与近代人文地理学不同的格局。一方面,由于美国政治经济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如果说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故乡是德国的话,那么,现代人文地理学的许多革新则首先诞生在美国,然后影响到西方各国乃至世界其它国家。另一方面,战后苏联的崛起,其政治经济势力影响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地理学中心。 

   当然,战后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愈益频繁,各国地理学的传统特点通过交流而逐渐融合,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世界各国的地理学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了传统与创新的复合体。战后初期,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的观点占上风,以谢佛(F.K.Schaefer)为 代表的地理学者首先向区域研究的公化、理论的贫乏发起挑战,提出必须加强地理学理论、方法论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盛顿大学的地理学者加里森(W.Garrison)开设了第一个使用数学统计的研究班,培养了首批计量地理学者, 参加这一研究班的学员其后把计量地理学传播到英国、瑞典等其它国家,掀起了60年代计量地理的高潮,并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为了谋求改进人类的生活条件,西方地理学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福利地理学、激进地理学等新的分支学科发展起来,推动了人地关系研究转向对“人”自身的行为机制、过程的深入探讨。此外,传统的区位论进一步向区域科学拓展,面向当代社会经济问题的应用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美国当代的人文地理学对英国、 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占据 统治位。 1960年,地理学者阿努钦(U.A.Anuchin)在《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一书中,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和“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70年代后,苏联的经济地理学在理论与方法上把原来的经济地理学改称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则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社会经济地理学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生态化和计量化等趋向,人口、资源、旅游、文化、民族等非经济方面的分支学科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工程地理等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
    现代人文地理学与前期相比,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科学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总体来看,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
    近代人文地理学以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主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地观,环境决定论和或然论,其哲学基础都是把因果联系作为最普遍最基本的关联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等都给当代社会带
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者研究的主题,客观上要求人文地理学成为定向改造和管理人类生存所需的周围环境的科学。应用系统论的观点,把一个地区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看作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着重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协调双方的关系,目的是使人类社会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地关系的协调论思想奠定了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统一性和综合性,探索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模式、途径和方法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地关系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观等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新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表现为只描述和解释客观地理事实,而缺少对规律及原理的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预测性。

    首先,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西方地理学的计量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入,60年代兴盛,数学统计方法应用到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其它学科的定律、规律也用来研究人文地理问题,使人文地理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揭示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空间规律性。70 年代以后,地理学研究中出现一种片面追求定量化,滥用数学公式的倾向,其实, 计量革命仅仅是一种研究手段的更新,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研究方法,也不能完全解释地理现象,只有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首先需要研究人,研究
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人们个体或集团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对以个人为决策单位的信息处理表现行为,所以着重点是人的差异。群体或个体不同的品质和动机决定了对环境感应和行为的差异性。早期人文地理学中行为的研究偏重于外在行为和环境感应的研究,近年来,研究领域已扩展到对决策、学习、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现代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地理学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或采用观察、统计资料,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时间长, 可靠性差,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面积同时同质的材料,可以用来进行对比研究,而且精确度高、信息量大、可信度大,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技术分析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地理信息的获取、量化、存储、处理、查询检索、显示制图、分析与综合评价,对人文地理学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人文地理研究日
益向实用方向发展,面向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
    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地理学内部一直以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居主导地位,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大多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随着统一地理学思想的确认, 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民族地理学、宗教地理学、犯罪地理学等新兴学科获得了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当然,这并非不重视对地的研究,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必须以环境为基础,脱离了地,也就不能称其为地理学研究。人和地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文地理学需要用生态学的规律,主动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变化和后果,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优化人类的生态环境。
    人文地理研究的另一个趋向是应用方向。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它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几乎人文地理学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人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都与人文地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此外,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特别是与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及系
统工程学的交叉最为密切,一些具有边缘学科特点的分支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如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这是由于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都具有综合性,不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解决,这就必然要求相关学科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现代 人文地理学;科学理论与方法确立;研究方法不断革新;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势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