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文化扩散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文化区除历史上的文化区以外,现世的文化区都是该文化在时间扩散过程中的现实表现。现世的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因此,只有了解文化的时间过程,才能深入认识文化区的空间特性,也就是说,文化的空间现象的研究应与空间过程相结合。
   关于文化的空间扩散,瑞典著名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Torsten Hgerstrand)对文化的扩散过程做过深入研究,并为其理论和分类打下良好基础。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和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
(一)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 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有的速度慢,有的很快。例如,我国在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在民间的生产麻纸基础上,生产出更好的植物纤维纸。唐时,造纸方法传到了阿拉伯。到11世纪时才由阿拉伯传到欧洲。
    可见纸传到西欧花了近千年时间。相比之下,英国1830年出现的铁路,不到一百年就传到我国,二战后出现的电视,不到半个世纪已在我国城乡普及,数以亿
计。可见,现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计算机纲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各种信息传播速度与过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美国一位人文地理学家泽伦斯基(F.Zelinsky)曾对美呼拉圈的传播速度之快做了生动描述。在1958年8月一天,他从加州的圣·摩尼卡开车前往底特律, 每天平均开车走644 km(400英里)。沿途,他看到几乎每个杂货铺的橱窗中都匆忙地把刚从加州送货卡车上卸下的呼拉圈放进去。这种呼拉圈热,泽伦斯基也只是在一周前的全美电视节目中才知道的。在我国,也看到美国呼拉圈热的爆发现象。1992年初,作者也是从电视节目上刚知道北京在兴起呼拉圈热,家中的孩子也买了一个。可是,我3月初到甘肃兰州市时,看到街上的摊贩几乎个个都在卖呼拉圈。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全国的电视普及,这种迅速传播的呼拉圈热是不可能出现的。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
亦可称传染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和刺激扩
散(stimulus diffusion)。
    1.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例如电视机的传播就属于这种类型。在电视机未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收音机。收音机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画面,看不到人物,也看不到山水风光。可是,电视机却不同,它使声音与人物、画面相结合。特别是转播电影、戏曲、舞蹈等各种娱乐节目,介绍各地的旅游景观,新闻报导中的人物、灾害、战争等,看了电视那种逼真的形象,就受到感染,就想拥有它。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文化水平高低,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自然想很快拥有,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也往往设法拥有。当出现彩色电视机时,人们就很快的将黑白电影机换成彩色的。所以,电视机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都相当快。这也是该类型扩散的一个重要特点。
    2.等级扩散。它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例如在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说普通汉语的情况,在城市中,汉语普及程度高,在镇上交往的场合也多用汉语,在当地土著居民家庭,特别是妇女间,汉语的使用就大为减少;在乡村中,政府部门的干部及服务部门人员使用汉语,农民中则很少使用汉语。可见,该地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
    在美国,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它首先于1949年出现在西部的西雅图。由于其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加上停车免费,货物齐全, 自由选择,价格便宜,购物方便,一出现就很有吸引力,为广大顾客所接受,发展十分迅速。在前五年,除西部外,购物中心还出现在中西部、东北部,大多是出现 在特大城市。到第二个五年结束时,几乎每个百万人口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购物中心。到1970年,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购物中心。由此可见,购物中心的传播主要受城市大小影响,与地理距离无关,按城市人口等级往下传播。
3.刺激扩散。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例如,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土著人,因温度低无法经营农业,只靠狩猎为生。后受南部草原上驯养牛、羊的刺激,开始驯化只能在当地生存的驯鹿,结果获得成功,当地土著人就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二)迁移扩散
    这种类型的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
地。正是这种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迁移运动而把很多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迁移扩散的一个很好例子就是,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它的烹饪方法、色、香、味与西方饮食文化大不相同,
深受各国人民欢迎,随着华人移居世界各地,华人餐馆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当地人大饱口富。这种饮食文化的技术是在中国生活中形成,不易为其他文化的
人们掌握,其道地的技艺只能在华人社会原地去寻找。所以尽管华人餐馆遍布世界各地,但技艺高的厨师则只能来自中国。
    这种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这些正是该类型扩散的特点。
   关于文化的扩散虽然有各种类型,但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在自然状态下,大都是如同石子投入水中一样,其形成的波纹就随着时间向四周传递,范围逐渐扩大,波纹逐渐减弱以致最后全部消失,而不可能无限制的传递下去。实际上,文化的扩散比这例子要复杂得多,除自然的原因外,更多还是社会的原因。例如,曾处在白人统治下的南非政府就曾禁止接受外来电视节目,以防止政治上对其种族主义统治的影响。南非的边界就起着对外来电视节目的吸收的屏障作用。一般说来,完全不能通过的吸收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半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属于后一种情况的例子,是加拿大政府要求在加拿大出版的外国杂志中,包括一定分量的加拿大题材。这是因为加拿大虽是一个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可是人口数只及美国1?10。这些人多居住在与美国相毗连的边界附近地区,居民,尤其是说英语的居民,与本国的各地联系反而不如与边界另一边的美国密切的联系。加拿大政府这样做是降低美国文化在加拿大说英语的国民中的影响。
    文化现象中,特别是些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在一地传播除有快慢的波动, 还有新的取代旧的周期。例如一种流行的服装,在开始时,只少数人接受,故开始时扩散较慢。到一定数量人接受后,扩散速度就加快了,但是,当多数人接受后,其接受该时装的人的数量增长就变得缓慢或停滞不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衰落而被新出现的时装所取代。这种接受新时装的人数增长与时间变化呈S 形。这反映了这类文化现象的扩散特征。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文化扩散”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文化区 扩展扩散;迁移扩散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