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地理物象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当然,地理物象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 它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英国学者戈尔德(J.R.Gold)曾提出一个描写环境认知方式与内容的认知体系。戈尔德认为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客观环境”和一个“行为环境”,两个环境影响着决策和行为。来自环境的信息经由个人本身的因素、文化背景的因素和认知处理过程而形成两种认知表现,即地理物象和空间图式。
    一般情况下,从个人的地理物象中可以发现个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评价和选择能力;从群体的地理物象中可以总结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评价,反映地理环境特点以及人们对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差异较小的地理环境中有较相似经历的个人或群体,容易形成基本相同的地理物象,从而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方式。但是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的不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地理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距离观察者愈近的地理事物,观察者对其了解的愈详细、愈具体,其地理物象也就愈清晰,随着距离的增加,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解的详细程度逐渐降低,地理物象也就逐渐模糊。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要的费用。由于人们在环境中认识客观距离时受到主观因素(对区域的熟悉程度、年龄对距离估计的影响等)、刺激因素(路线转变、环境地物等)以及主观因素与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因素(刺激吸引力、距离联通、情感牵涉、乡土观念等)的影响产生认知距离,认知距离往往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客观距离。认知距离一般同里程、耗时和花费三个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认知距离不同,地
理物象的清晰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地理物象也具有动态性特征。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 同人们所处的时代直接有关。一方面地理环境及其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地理物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意识、哲学理论、文化知识和经历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这样人们的地理物象也相应发生变化。一般认为,思想意识和哲学思想的变化与环境信息变化融合影响地理物象范围和结构的变化;文化知识和经历范围的变化与环境信息变化融合影响地理物象内容的变化。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地理物象”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4

标签: 地理环境 地理事物;知觉过程;映像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