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边际递减效应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边际递减效应
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减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编辑本段
实验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没有鞋穿的人意外得到一双鞋,让他给这双鞋子评分,不管它是否赶得上潮流,是否适合他,他都立刻给这双雪中送炭的鞋子高分。接下来惊喜不断,他有机会不断地得到鞋子,但是他继续给后来的鞋子评分时,分数缺越来越低。“下一双鞋”带给他的满足感逐渐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效应。这个效应提示我们:对物品价值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物品本身,而是通过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程度来主观地体验的。消费或想用同样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随着边界的变化不断变化,越到最后,效用就越小。
编辑本段
来历

  边际递减效应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解决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尔根·冯·庞巴维克对于边际价值理论给了一个很精彩的描述,经常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引用,简单地翻译为:一个农民开拓者拥有五大袋的谷物,不能卖掉,也买不来更多。他有五个可能的用途:做主食,长力气,喂养小鸡来改善伙食,酿造威士忌和喂养鹦鹉娱乐。然而他丢了一袋谷物,他不会减少每一个用途的量,而是让鹦鹉少吃点,因为它相比其他的用途带来的效用小,换句话说,这就是边际。正是基于边际,人们做出经济决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美妙东西。边际效用递减指每一新增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低于其一个的。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给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当他拥有的面包很多时,效用就小了。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但并不总是要这么假设,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凸度。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有用物的消费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效用)却必定递减的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可籍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来加以解释:个别的欲望是可以满足的,同时,在满足特定的欲望时,不同物品并非彼此可以完全替代。当一个人使用愈来愈多的某项物品来满足他的某一既定的欲望时,该一欲望的强度会愈来愈小。但这项物品的各个单位不能转用来满足其它欲望而仍然产生像满足第一个欲望时那样多的满足,因为这项物品并不是最能满足第二个欲望的物品的完全替代物(甚至可能一点也不能替代)”,这段话解释了边际效用的两个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原因:1.具体的欲望可以满足。2.不同物不可完全替代。边际效用理论虽可用于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性质,但它更能直接解释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编辑本段
边际效用

   图1
图例
  图1说明了边际效用与消费量的关系。从总效用的变化率曲线可看出: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按递减比率增加的。满足消费者最后的那一单位商品效用叫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也称为总效用增量。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商品之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综述
  图1说明了边际效用与消费量的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到,开始时消费者对商品需要的强度很大,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很高。随着消费者需要强度的减弱,边际效用递减,一直减少到零,甚至出现负值。
  表2以进食为例说明了总效用、边际效用与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到,随进食量的增加总效用在递增,而边际效用却在递减。假设消费者的饭量是七两,当进食量增至七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降为零。如果再勉强吃饭,边际效用会呈负值,总效用也会下降。
图例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形呢?可以作如下解释。
  表2以进食为例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商品量太多,而机体对其需要有限,所以消费量增加,产生满足的反应递减。
   图22.消费者可不必付出代价或努力便能获得所需要的任意量的东西。在这种场合下,多一单位少一单位都无所谓。正如对供给无限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一样,不必作出努力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总效用,它们的边际效用也就等于零。
  3.每一种商品对消费者都可能有若干用途。其中,有的用途最重要,有的次之,有的则更不重要。消费者可能把消费量的增加按重要性的顺序分配给各种用途。比如,头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满足最重要的,第二个单位满足次重要的,依此类推。这样,随消费量的增加,相应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小,反映在效用量上,也依次减少。
实现消费者均衡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总效用最大化建立起来的效用理论,把市场中的消费者描绘成“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经济人被假定为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如收入等)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体,而且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也知道满足需要的方法。然而,他们的收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收入只能购买有限的商品。因此,消费者所要考虑的应该是在收入有限、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地使用有限的收入来选择购买商品,以便能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即达到效用最大化。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实现消费者均衡原则
  怎样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其原则是,消费者必须将其全部收入用于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并且使购买的各种商品对其所产生的边际效用与其所付的价格成比例,也就是要使他购买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时,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等边际原理。
  假如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为R;他所需要的商品分别为A.B.C.…;各商品的边际效用分别为MUA,MUB,MUc…;各商品的价格为PA,PB,PC…;各商品的购买量分别为QA,QB,QC,…。等边际原理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边际递减效应
  (1)
   公式1PAQA+PBQB+PCQC+……+PNQN=R (2)
  公式(1)表示,消费者必须使其手中的最后一块钱,不论购买哪种商品,都能产生同样的边际效用。公式(2)表示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支出应和其收入相等。不然的话,小于收入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大于收入支付不起,购买不能实现。所以要实现消费者均衡,其条件就是按照公式(1),让用在购买任何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编辑本段
启示

  边际递减效应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随处可见。在生活中,比如谈对象,当谈第一个对象的时候,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谈第二个对象印象就没有第一个那么深刻,第三个没有第二个深刻,一此类推。在这里,感情的效应值随着你所谈朋友数量的增加而在减少,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对初恋那么难忘那么刻骨铭心的原因。尽管第一次谈的对象,不一定是最合适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难忘的。因为第一次,感情难忘值是最高的。人们对身边经常看到的一些事物常常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为你看见它的次数多了,对它的注意力就减弱了,最后就目中无物,没有一点印象了。这其实也是注意力在随着在所见次数的增加而在衰减。
  在幸福的方程式中,欲望是分母。在生产中,边际效应递减的例子也不少。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你向一亩农田里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在科学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发现遗忘率是随着人记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记忆的次数越多,遗忘的可能性就很少,非常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社会管理中,一个政策出台以后,刚开始往往管理或者规范效应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政策的功能就越来越小了,越来越不适宜社会管理的需要了,也就是说政策的管理规范制约或者引导效应在不断减弱,这就是为什么宪法法规法规部门章程等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调整和更新的主要原因。总之,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边际效应递减的例子,其中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但外部都呈现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边际效应在递减。掌握这个规律,对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编辑本段
作用

  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则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还是有可能呈现负值,以吃饭的数量为例,当吃饭超过某一数量时,消费者会吃不消,此时再多吃饭反而成为类似处罚的效果,消费者再多吃的结果将导致负的边际效用。
  但是实际上当假设有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的行为时,当边际效用降低到0的时候,消费者将不再增加消费量。另外,以消费者所能获得的货币为例,金钱是多多益善的,亦即当货数量持续增加时,边际效用有可能递减,但并不会下降到“负值”,而是当递减到某一效用水平之后,其再递减的程度几近于0,故使货币的边际效用呈现类似不变的常数,故在简化分析的考虑下,亦可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边际递减效应”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边际递减效应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