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比克拍卖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一张1美元纸币,能够拍卖出65美元,你相信吗?需要说明的是,这张1美元纸币,既不具有由于错版而导致的“意外”收藏价值,又不具有明显的历史意义(如被某位名人使用过)。
1美元拍卖案例,由著名博弈论专家,耶鲁大学教授马丁. 舒比克所设计:一名拍卖人拿出1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每次叫价的增幅以5美分为单位,出价最高者得到这张1美元,但出价最高和次高者都要向拍卖人支付出价数目的费用。
这是一个陷阱游戏。教授们在课堂上作实验,跟毫不怀疑的本科生们玩这个游戏,很是赚了一点钱。我们稍加分析一下。假定目前的两个最高叫价分别为95、90美分,这两个叫价者分别用A, B表示。这时B可能忽然发现,按照目前的报价态势,虽然无法竞买这1美元,但将损失掉90美分,因为次高叫价者也要向拍卖人支付其报价。与其白白损失90美分,还不如将报价提高到1美元,但这样先前最高价(95美分)的报价者A又处于次高价报价的尴尬境地…以此类推,报价将很快超过1美元。1美元拍卖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的报价在$20到$66美元之间。以远远大于1美元的代价去竞买1美元似乎不是明智之举,但假设这些名校的学生是傻瓜,恐怕也不具有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1美元拍卖”的例子呢?其实也许很多人正在为“1美元拍卖”在认真地报价:超级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就很有上面论述的傻拼味道。双方都要付出亿万美元的代价,为的可能就是博取区区“1美元”的胜利;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博士的入学资格,历经多次名落孙山而得到的准入资格,可能为此耗费了很多很多;一些人为了追逐区区名利,往往花费数倍代价而乐此不疲…当你实现孜孜以求之的目标时,可能与更为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
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适时放弃”可能更需要勇气,这是“1美元拍卖”带给我和学生的博弈论之外的启示。当然这种“适时放弃”是积极的、灵活的放弃。
1美元拍卖案例,由著名博弈论专家,耶鲁大学教授马丁. 舒比克所设计:一名拍卖人拿出1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每次叫价的增幅以5美分为单位,出价最高者得到这张1美元,但出价最高和次高者都要向拍卖人支付出价数目的费用。
这是一个陷阱游戏。教授们在课堂上作实验,跟毫不怀疑的本科生们玩这个游戏,很是赚了一点钱。我们稍加分析一下。假定目前的两个最高叫价分别为95、90美分,这两个叫价者分别用A, B表示。这时B可能忽然发现,按照目前的报价态势,虽然无法竞买这1美元,但将损失掉90美分,因为次高叫价者也要向拍卖人支付其报价。与其白白损失90美分,还不如将报价提高到1美元,但这样先前最高价(95美分)的报价者A又处于次高价报价的尴尬境地…以此类推,报价将很快超过1美元。1美元拍卖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的报价在$20到$66美元之间。以远远大于1美元的代价去竞买1美元似乎不是明智之举,但假设这些名校的学生是傻瓜,恐怕也不具有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1美元拍卖”的例子呢?其实也许很多人正在为“1美元拍卖”在认真地报价:超级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就很有上面论述的傻拼味道。双方都要付出亿万美元的代价,为的可能就是博取区区“1美元”的胜利;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博士的入学资格,历经多次名落孙山而得到的准入资格,可能为此耗费了很多很多;一些人为了追逐区区名利,往往花费数倍代价而乐此不疲…当你实现孜孜以求之的目标时,可能与更为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
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适时放弃”可能更需要勇气,这是“1美元拍卖”带给我和学生的博弈论之外的启示。当然这种“适时放弃”是积极的、灵活的放弃。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 lishujuan li>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博弈论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