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技术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小规模技术理论(The Theory of Small Scale Technology)
小规模技术理论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Louis J.Wells)于1977年在题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士在其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对小规模技术理论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
威尔士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低收入国家商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2、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国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根据威尔士的研究,以民族为纽带的对外投资在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投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3、产品低价营销战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生产成本低、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武器。
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小规模技术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中的早期代表性成果。威尔士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分析空间,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颇有启发的。
但从本质上看,小规模技术理论是技术被动论。威尔士显然继承了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使用“降级技术”生产在西方国家早已成熟的产品。再有它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仅仅局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位置永远处于边缘地带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同时该理论很难解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当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日趋增长的现象。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小规模技术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生产体系 对外投资 市场份额 投资 生产成本 直接投资 竞争优势 需求量 高新技术企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