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动机圈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动机圈理论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动机圈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的。它是一种阐明动机和个性关系的理论,认为个性的个别特征彼此间结成谱系化的统一完整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有中心,即“动机—需要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基本结构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自我意识、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各个成分中常有某一个占优势,并具有指导意义。占优势地位的倾向性因素往往决定着个性所有的心理活动。因此,个性倾向性地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动力或诱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和动机为核心内容。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构成成分。个性心理特征体现于人的行为过程中,表现一个人稳定的类型特征。

  “动机圈理论”剖析个性构成要素,并对其所处位置及运动状态进行研究,认为:个性是一个谱系化的完整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以“动机—需要区”为中心,需要是人的行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彼得罗夫斯基指出:“个性的个别特征和特性彼此不只是联结成为统一完整的结构,而且这种结构还是谱系化的。在这个结构里有中心,在中心的周围排列着所有其余的个性特征和特点。整个结构也决定于它所包括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伴随着每一个组成部分在谱系中所占的地位而转移。人的每一种表现,他的每一种特征都反映着总的个性。”“组成结构的个性特征和品质,体验和价值观。世界观和信念,榜样和理想都依赖于人的动机和需要。因此,“动机—需要区”能够成为中心,其余的个性特征都在它的四周形成结构。”(A·B彼德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章志光译)“动机圈理论”比较合理地说明了个性的既稳定又运动,每一特征都具有“全息”意义,特征之间相互关联的结构特征。

动机圈理论的基本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1、动机是个性结构中的一个核心组织,它和个性结构的外围部分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性的联系,构成了完整的个性。动机的性质决定着个性的倾向性,个性机构外围的任何一种个性品质,如诚实、纪律、勤奋等等,都是人类完整个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品质都与某种动机相联系,但同一品质,与之相联系的动机是不同的。

  2、个性结构的核心组织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动机,这些动机是分等级的,其最高形式的动机是信念和理想。人的个性倾向、道德面貌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圈内占优势的动机。

  3、占优势的动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既可以是理想、信念,也可以是个人的某种直接需要。 动机圈理论探讨了个性中各个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动机的最高形式——信念和理想是个性的核心。提出了动机对个性品质的制约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动机在个性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达到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动机圈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动机圈理论 企业管理 劳动生产率 品质 工作动机 心理学 彼得罗夫斯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