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朱利安·罗特Julian Bernard 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的也是人们在面临多种可选择的行为方式时所进行的选择。为了解释人的选择倾向,罗特对动机领域的两种主要观点——强化观点和认知的观点进行了整合。他提出的动机模式从整体上看与一般的期望—价值观点一致。在罗特看来,动机是期待(E)和强化值(RV)的一个函数。Behavior=f(E,RV),强化值(RV)指的是在强化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的情况下,对某种强化的偏爱程度。这就是说,我们是对具有最大奖赏的目标抱着最高的期待进行活动的。

  罗特认为,对成功的期望决定于三种因素:

  • 一个人过去在特定环境中的经验;
  • 在没有特定经验的情况下,先前的相关经验也会发生影响;
  • 人们对特定任务特征的知觉。

  在任务特征方面,他重点考察了与技能有关的情景和与机遇有关的情景,结果发现在由技能决定的任务中,如果结果是由一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决定的,成功后期待会增加,失败后期待会降低。但在由机遇决定的任务中,如抛硬币或掷骰子,无论上次成功还是失败,下次的可能性都相对不变。 这种分析使得罗特开始考察技能决定与机遇决定两种情况在更一般的情景知觉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并提出了著名的控制点理论。具有内部控制点的人认为自己应对自己的行为和所受到的强化负责,而具有外部控制点的人则认为强有力的他人、运气或环境等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应该对行为和强化负责。罗特认为拥有内部控制点是更具适应性的动机状态,内部控制与结果期待,包括成就追求呈正相关。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点评 编辑本段回目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控制点理论框架基本上摆脱了期望—价值理论的根基,展现出其自身的生命力。其突出贡献首先是它通过启动个体控制的研究,重新揭开了那个来源于哲学中的古老的动机话题——自由意志及其心理结果。其次,它所强调的控制点,为归因分析奠定了基础。

  尽管社会学习理论和控制点理论在60—70年代曾经独领风骚,但进入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这些理论本身的原因,又有来自于整个动机研究取向变化的原因,即动机研究更加关注环境变量,而社会学习理论和控制点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内的特质和个体差异。正如维纳(Weiner)所指出的,在动机研究中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兴趣(例如成就需要、控制点)在逐渐减弱,因为他们缺少跨情境的普遍性,相反,对于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变量的作用则越来越受关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Julian Bernard Rotter 动机 控制点理论 朱利安·罗特 维纳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