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前景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前景理论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前景理论的产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景理论(PT)首先由国外学者Kahneman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79)(用KT代表两个作者)明确的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VonNeumann—Morgenstem的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

  一是他们发现和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他们称之为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KT还指出确定性效应导致了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收益时的风险厌恶以及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寻求。

  二是他们还发现了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孤立效应会导致当一个前景的描述方法会改变个人决策者决策的变化。

  三是KT发现了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为了补偿这些VMUT所不能解释的关于个人行为的特征,KT提出了新模型PT。

前景理论二定律 编辑本段回目录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

  (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来看两个好玩的试验: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元,B是50%可能性赢得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会选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二是有这样两种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元,B是50%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会选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实验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玩了个文字游戏而已。第一个实验中假设你刚刚赢了2000元(以此为参照),那么如果你选了A就相当于肯定损失了1000元;选B50%可能性赢2000元就相当于50%可能性不损失钱,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就相当于50%可能性损失2000元。

这个似乎玩文字游戏的实验结论对管理决策是很有意义的。举个例子,一家公司面临两个决策,投资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元,投资方案B有50%的可能盈利300万元,50%的可能盈利100万元。这时候如果公司定的盈利目标比较低,不如说100万元,那么A方案看起来好像多赚了100万元,而B则要么刚好达到目标,要么多赚200万元。A和B都是获得,那么大多数人会选A方案。但要是公司定的目标比较高,比如是300万元,那么大多数人会选B方案,员工会抱着说不定会达到目标的心理,去拼一下。这说明老板(决策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盈利目标来改变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决策现象。比如群体在奖惩决策时,奖励往往是就低不就高,惩罚往往是就宽不就严。为什么会有这种向中间回归的趋向呢?可以这么解释:获奖励者并非大多数人,多少有奖金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名誉,多几块钱少几块钱人们不会太在意;受到惩罚者也非大多数人,名誉上已经惩罚了,物质上象征性地惩罚一下, 给人改过的机会。这就像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得饶人处且饶人。

前景理论对营销的启示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对营销措施的启示

  把前景理论引入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合拍的验证,可以举出生动的例子。把这个理论引入营销学,应该注意各项营销措施,例如:

  1、在推出营销措施时,我们的措施要明确而实在,因为人们在面临获得时会注意规避风险,恐怕上当受骗,以为会中圈套。有时营销徒有虚名,有时好事不被看好。所以我们的营销方案要实在,我们对方案的宣传要明明白白。

  2、不要轻易取消以前的营销措施,因为人们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他们会感到吃了亏,来的不是时候,因此而对酒店的一切感到不信任,使酒店蒙受生意和信誉的双重损失。如果确实要有新的变动,可以采取改变营销办法的变通措施。

  3、在决定一项营销措施时,要考虑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因为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如果取消以往的营销好处,人们会非常不满。把曾经有过的优惠去掉,还不如当初就根本没有。

  二、对营销宣传的启示

  营销宣传也是大有学问的。根据前景理论,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一次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而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程度之和。因此,在营销宣传中要注意如下操作。

  1、如果有几项营销措施出台和宣传,应该把它们分别推出和宣传。

  2、如果有几个价格上调的收费项目,应该把它们放在一起推出和宣布。

  3、如果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就应该一起推出,使其带来的快乐超过带来的痛苦。

  4、如果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就应该分别推出,使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致以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

前景理论的缺陷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

  二是前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前景理论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上,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

前景理论的实例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看上去很美---在差的物品上花更多的钱

  如果有两个匹萨,他们的配料和口味等其它方面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大一点,你是不是愿意为大的匹萨支付更多的钱?

  答案似乎毫无疑问是肯定的。人应该都是理性的,对于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人们总是愿意为好的东西支付更多的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决策却并不总是如此英明。

  来看一个奚教授于1998 年发表的冰淇淋实验。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

  如果人们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们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评点:也就是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所依据的参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们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实验表明:平均来讲,人们愿意花2.26 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 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

  这契合了卡尼曼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在冰淇淋实验中,人们其实是根据冰淇淋到底满不满来决定给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钱的。

  再来看一个奚教授做的餐具的实验。比方说现在有一家家具店正在清仓大甩卖,你看到一套餐具,有8个菜碟、8个汤碗和8个点心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你愿意支付多少钱买这套餐具呢?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餐具有40件,其中24件和刚刚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无损,另外这套餐具中还有8个杯子和8个茶托,其中2个杯子和7个茶托都已经破损了。你又愿意为这套餐具付多少钱呢?结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况下,人们愿意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却只愿意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

  虽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个好的杯子和1个好的茶托,人们愿意支付的钱反而少了。因为到底24件和31件算是多,还是少,如果不互相比较是很难引起注意的,但是整套餐具到底完好无缺还是已经破损,却是很容易判断的。

  瞧,人们还是依据比较容易判断的线索做出判断的,尽管这并不划算。其实,大到联合国公共决策都可能发生这种偏差。来看这样一个实验。比如说太平洋上有小岛遭受台风袭击,联合国决定到底给这个小岛支援多少钱。假设这个小岛上有1000 户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风摧毁了。如果你是联合国的官员,你以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但假如这个岛上有18000 户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毁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种情况),你又认为联合国应该支援多少钱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后面一种情况下的损失显然更大。可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觉得在前面一种情况下,联合国需要支援1500 万美元,但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觉得联合国只需要支援1000 万美元。据说,这个实验从一般的市民到政府官员,屡试不爽。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前景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前景理论 Amos Tversky Certainty Effect Isolation Effect Kahneman Morgenstern Overreaction Theory Reflection Effect Regret Theory VonNeumann—Morgenstem的效用理论 Von Neumann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