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治经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什么是企业政治经营 编辑本段回目录
企业政治经营是指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将政治手段纳入到生产、经营、营销和管理等所有决策的全过程中,政治力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企业家需要以政治家的眼光、胆识与谋略,通过发挥政治影响力来经营和管理企业。
企业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 编辑本段回目录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格局的要求
当今的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左右,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如政治、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的干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出现两种趋势:
- 一是政治经济化与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 二是国际问题国内化与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 各国政府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抛出“生态倾销论”、实施绿色壁垒等),国家间贸易摩擦渗透着政府因素;
- 民族中心主义高涨,政府利用国人对国货的偏好,及对外国货的偏见大肆宣扬“外国威胁论”,暗地诱导国人抵制外国货。
3.安全成本日益受到关注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恐怖主义的安全风险产生的后果远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新的成本,特别是安全成本,大幅提高,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非经济因素来源广泛
企业经营中的非经济性因素由多种渠道产生:
- 一是市场交易对象的需求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他们在要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附加上其他非经济性要求,还要关心环保和社会进步等非经济因素。
- 二是大量的非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地区性社团、民族主义团体等社会组织)介入市场活动,与企业之间的磨擦日益加剧,威胁企业生存。
- 三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加深。
企业政治经营的必要性 编辑本段回目录
企业实施政治经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都有一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愿望,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组织冲突都是由于政治摩擦引起的。因此,成员和组织之间的政治协调是必要的。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仍然模仿行政管理的框架,有等级、职位、权利、责任等政治性需求层次,经营者必须利用经济手段之外的政治手段来约束成员行为。政治并非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权力的拥有,企业内部的政治协调的重要意义是在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创造、共享、分配政治权力,营造一种对等的、均衡的政治氛围。
2.有利于创造企业发展的和谐外部环境
实施政治经营,有利于改变企业对其与政府、议会等政治机构或权力机构之间关系的认识。传统经营理论认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一种危险的看法。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与政府关系的看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政治经营,影响政府决策,并与政府建立共赢互惠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创造自身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树立和谐共生的竞和观。从商业生态系统角度,企业应该经常地向关联企业沟通自己的生存主张,形成“政治共生,经济共赢”的局面;有利于建立与顾客和公众间的协调关系。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是顾客利益与企业利益有一定的矛盾,他们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还要附加一些政治性主张,现代消费者是通过爱好、兴趣、志向结成不同的群体,其政治影响力不容低估,对其进行政治经营的主要手法是向他们灌输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稳定的政治同性顾客群体。
我国企业实施政治经营的策略 编辑本段回目录
借鉴西方企业政治经营的经验,企业政治经营的方式与企业经营战略有直接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规模经济效应发挥作用,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利用自身的供应能力,市场占有能力以及在技术、开发、宣传等方面的实力,将经济规模扩展为政治规模,他们的政治风险已高于经济风险,集团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政治力量。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范围经济战略下,企业普遍发展多角化业务,这就使很多企业超越了个别产业和局部市场的范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经济磨擦日益加剧,相互之间争夺市场的利益冲突单靠经济手段难以解决。在跨行业经营中,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加强,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的生存主张只有与其他企业的生存主张相互协调才能求得共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从经济共存发展到政治共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化经营成为西方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国际化引发的经济磨擦很容易演变成政治磨擦,这些贸易磨擦的核心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而是经济行为伴生着政治行为,政治解决是开辟国际市场的主要途径,企业对政治手段的依赖日益加深。美国营销学家科特勒在进行国际营销研究时补充了公共关系和权力这两个新的2P因素,政治力量已正式介入微观营销活动。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企业致力于联盟经济战略,该战略强调企业不能孤立地经营,通过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之间的垂直联盟,同行业之间的水平联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联盟经济战略虽然克服了企业彼此孤立的问题,微观经济系统得以优化,但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大量增加企业结盟的动机也不能单纯用经济因素说明,企业家更需要政治家的眼光与手段。
(一)企业政治经营的关系营销视角
企业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政治经营要受到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政治经营活动,认为企业政治经营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媒介、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是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公众关系的过程,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及组织的关系是企业政治经营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关系营销视角下,企业的政治经营策略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并以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为核心展开。
1.员工政治经营策略。经济利益激励。薪酬制度应体现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尊重。包括岗位工资、年终奖、职务消费、福利补贴、产权激励(股权、期权),将员工收入与企业长期绩效有机结合,使员工命运与企业兴衰紧密相连,有效避免了“内部人控制”、“机会主义”行为。
精神利益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企业必须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实行人本管理,让员工能在企业中享受到“家”的关怀和温暖;通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开辟晋升渠道、职位轮换、培训、合理授权、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等方式来满足员工的政治利益和政治愿望,在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创造、共享、分配政治权力,营造一种对等的、均衡的政治氛围。
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员工长期积累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行为起规范、激励、约束、凝聚作用。企业要树立“共同愿景”,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2.顾客政治经营策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顾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首先要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一切政策和行为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3.合作者政治经营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国际化劳动分工协作扩大,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长久地维持竞争优势已非易事。在构筑顾客价值让渡系统中,新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个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而是这些竞争者所组成的价值让渡系统相对效率的竞争。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零和博弈” 的竞争思维,树立和谐共生的竞和观。从商业生态系统角度,经常地向关联企业沟通自己的生存主张,形成“政治共生,经济共赢”的局面。
4.影响者政治经营策略。企业政治经营的影响者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NGO)、国际组织、各地方社团等。企业应通过收集信息、熟悉政策、互动沟通、扩大影响、参与政治、主动合作、专业咨询等手段和方式,建立和发展与影响者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企业联盟
企业联盟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构筑政治上的协作关系,它不是重视企业单独的努力和能力,而是灵活利用各个企业的能力、价值、资源,构建政治同盟。通过联盟不仅产生了经济价值,而且产生了政治价值。企业联盟大多数发生在关联企业和竞争企业之间,因此,联盟的首要条件是相关行业的政治压力较大,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其次,企业之间的联盟必须具有共同的理念,各方都认识到即使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也有相互依存的地方,并且可以实现和协、互惠、平等和共存。
企业联盟的政治效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利于扩大企业政治规模、增强政治谈判能力、扩大企业联盟的规模效应和企业的政治生存环境、创造企业之间的政治网络。结盟的企业越多,政治网络就越广、越深,层次越多,也更加重叠,从而形成了企业生存的有效保护网。有利于扩充企业的环境透视能力。结盟可以使企业看到单眼看不到的地方,透视过去透视不到的方面,从而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提高企业对环境的认知水平,增强生存能力。有利于分散风险。企业结盟以后,不仅能提高对风险的辨识,而且可以共担风险,使风险分散。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介入力和支配力。结盟以后,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加快介入市场的速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对市场的支配力随之增强。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结盟以后,企业加入了企业网络,受到层层保护,改变了单独企业实力不足容易受攻击的形象,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实力形象。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企业政治经营 NGO 产权激励 人力资本 人本管理 价值 企业家 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 企业经营战略 低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