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Portfolio Balance Theory)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勃莱逊(W.Branson)、霍尔特纳(H.Halttune)和梅森(P.Masson)等人提出并完善。该理论认为,各种资产之间(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存在着资产收益率的差别。人们一般最愿意选择的是三种资产: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当然这三种资产在各投资者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则取决于:1.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大小;2.财富总量的大小。汇率是在两国资本相对流动过程中有价证券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决定的,一切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都会通过影响证券市场上资产的组合而决定汇率水平及其变动。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假定 编辑本段回目录

  70年代以来,由西方学者根据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的特点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汇率理论,即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它强调各国资产持有者的资产组合平衡条件,在作具体分析时,资产组合平衡理论作了一些假定:

  第一、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在这个国家具有比较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且拥有提供全能金融服务、保证金融工具的高度流动性的设施;

  第三、在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多种金融工具、多种金融机构和比较健全的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各种金融资产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要求完全替代);

  第五、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他们各自的资产组合,而不受任何外来强制性因素的干扰;

  第六、对国外投资者不存在外汇管制税收歧视或其他形式的歧视。资产平衡论与当今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比较符合,也表明理论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核心观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综合了传统的汇率理论和货币主义的分析方法,把汇率水平看成是由货币供求和经济实体等因素诱发的资产调节与资产评价过程所共同决定的。它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各国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使一国居民既可持有本国货币和各种证券作为资产,又可持有外国的各种资产。一旦利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愿意持有的资产种类等发生变化,居民原有的资产组合就会失衡,进而引起各国资产之间的替换,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间的资产替换和资本流动,又势必会影响外汇供求,导致汇率的变动。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是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运用,在现代汇率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一方面承认经常项目失衡对汇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承认货币市场失衡对汇率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汇率理论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中的片面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提出的假定更加贴近现实。

  但该理论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1)在论述经常项目失衡对汇率的影响时,只注意到资产组合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而忽略了商品和劳务流量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2)只考虑目前的汇率水平对金融资产实际收益产生的影响,而未考虑汇率将来的变动对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产生的影响;

  (3)它的实践性较差,因为有关各国居民持有的财富数量及构成的资料,是有限的、不易取得的。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利率 国际金融市场 外国债券 外汇管制 汇率 汇率理论 浮动汇率制度 税收歧视 证券市场 货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