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学派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权变理论学派的形成编辑本段回目录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
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管理学派 | |
---|---|
管理科学学派 | |
管理过程学派 | |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 |
经理角色学派 | |
决策理论学派 | |
经验主义学派 | |
权变理论学派 | |
群体行为学派 | |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 |
社会系统学派 | |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 |
系统管理学派 | |
行为科学学派 | |
新组织结构学派 | |
知识管理理论流派 | |
[编辑] |
伯恩斯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他们对生产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人造丝等不同产品的2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企业按照目标、任务、工艺,以及外部环境等活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型"和"变化型" 两大基本类型。
1)"稳定型" 的企业,适宜于采用"机械式" 的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有一种严格规定的组织结构;有很明确的任务、方法、责任和与各个职能作用相一致的权利;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上、下级垂直的命令等级;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职务的权利和责任,而不是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2)如果是"变化型" 的企业,那么采用‘有机式" 的组织模式较为适宜。它的特点是,有相当灵活的结构,可以不断调整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等级控制;强调横向的联系而不是垂直的领导;
在组织活动中,技能与经验居于忧先地位,权利的分散以技术业务专长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职位为基础,等等。
钱德勒在1962年发表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他对"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 等近70个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机理研究后指出,
组织管理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战略本身又由于市场的.金融的、科学技术的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琼·伍德沃德 (1916一 1971)
20世纪50年代,女管理学家琼·伍德沃德和她的助手们对英国南伊塞克斯的100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5年发表了《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互关系。
他们被称为是现代权变学说的创始者。1967年他们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基本主张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1)组织结构的特点就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分散化就是把组织系统划分为各种分系统,每个分系统根据与它相适应的外部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发展其特有的性质。
整体化是努力使各个分系统在完成组织任务时达到统一的过程。
2)组织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估计:
(1)从外部环境获得信息的清晰程度;
(2)对于组织所采取行动的反馈时间;
(3)组织活动条件的计划性程度。
3)在企业结构模式分为4种模式:
(1)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为各个事业部;
(2)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例如: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组织设计采取矩阵组织结构;
(3)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例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组织设计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
(4)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采用高度集权结构。
卢桑斯是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他在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文章,
1976年他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卢桑斯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卢桑斯把过去的管理理论划分为4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
当过程、计量、行为.系统4种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于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
2) 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他把权变关系看作是一种"如果一那么"的函数关系。"如果" 是自变数,"那么" 是因变数。在权变管理中,通常的情况是,环境是自变数,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数。
3)关于权变管理,卢桑斯提出了一个观念性的结构,用下面的矩阵图来表示。这个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环境,管理观念和技术,它们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沿着矩阵的横轴是独立的‘如果",纵轴是从属的"那么"。
(1)环境变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①外部环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两种。
一般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组成。它们对正式组织系统的影响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却是巨大的。
特有的外部环境包括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他们也在正式组织系统的外面;却直接影响它。
②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变数间,以及它与外部环境各变数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主要的内部变数包括组织结构、决策、交流和控制过程,以及工艺的组织状态。
(2)管理变数:主要是指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过程的管理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
②计量的管理变数有基本的计量方法、决策模式.运筹学;
③行为的管理变数有学习、行为的改变、动机的形成、集体动态、组织行为;
④系统的管理变数有普通系统理论、系统设计和分析、信息管理系统。
(3)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
菲德勒(F.E.Fidler)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移居 伊利诺斯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心理学和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
菲德勒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从1951年起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调查;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都可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与环境情景相适应。
主要著作:《让工作适合管理者》(1965)、《领导方式与有效的管理》
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与主张编辑本段回目录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美国学者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他认为:?
一、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权变理论学派的要旨编辑本段回目录
可分为积极性与消极性要旨两方面立论:
积极性要旨
- 1. 适合形势的管理
- 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要适合形势。审查情势,採行适切配合的思想与方法才能成功。因势制宜,是权变之道。
- 2. 以变应变的管理
- 成功的管理,在於与时俱进,法随时转,一成不变是死巷,以变应变才是生路。
- 3. 环境适应的管理
- 外在环境对组织而言是独立变数,而组织内部的型态等,是依附变数。两种变数之间,存有相互影响关係。由於外在独立变数,非管理系统所能控制,故权变理论就是要使内在的依附变数对环境做最佳的适应,以谋生存与发展。
- 4. 假设情况的管理
- 权变管理就是假设情况怎麼样,便要採取怎样的手段为因应。这是“假如… 便要”的因应管理。
- 5. 奇正并用的管理
- 平常时期,依照一般法则处理普通事务,为正。在非常时期,用智术、妙计处理复杂或紧要事务,为奇。奇正并用,乃指应用机动灵活的管理理论与法则。
- 6. 异途同归的管理
-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亦无一成不变的法则,只要能解决问题,达成目的之不变法则,便是无往不利的实证真理。
消极性要旨
- 1. 两极论的否定
- 在理论的两极之间,尚有许多程度不同,左右移动的支柱点,可供管理上的决策与措施,从不同角度去衡量。
- 2. 定律论的解脱
- 往往传统学者所企以建立的真理或定律,只是侷限的、暂时的与相对的。其实,凡此时此地能解决的问题,达到目的的,才是真理与定律。
权变理论学派与经验主义学派编辑本段回目录
权变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则在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所以它强调权变关系是两个或更多可变因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权变管理是一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对当时当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应当肯定地说,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所以,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同时,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但权变学派存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即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虽然权变学派的管理学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从中概括出若干基本类型,试图为各种类型确认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权变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权变理论试图改变一种局面,变各派理论互相“低毁”为相互“承认”,因此有管理学家说权变理论犹如一只装满管理理论的大口袋。在权变理论产生之初,不少管理学者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认为比其它一些管理理论有更光明的前景,是解决企业环境动荡不定的一种好方法,能使管理理论走出理论丛林之路。然而,没有过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期望又一次落空了。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权变理论学派 Fred Luthans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事例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伊利诺伊大学 决策理论学派 分权 华盛顿大学 卢桑斯 弗莱德·E·菲德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