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鸿海精密集团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鸿海精密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鸿海精密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鸿海精密集团网站:http://www.honhai.com.tw/

鸿海精密集团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鸿海公司成立于1974年,1995年公司营业额突破台币100亿元,1999年首度以GDR方式在伦敦挂牌上市,同年被亚洲最具影响力杂志《Asia Money》评为台湾管理最好的公司,自2001年起至今,连续四年被评为台湾民营制造业营收第一名,并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大陆出口厂商第一名。鸿海以各类精密模具研发、开模、制造基础,主营计算机、通讯及消费性电子等相关领域产品的零组机构件及系统开发、制造、销售。以恢宏宏的企业家眼光布局全球制造基地,落实知识产权的掌握,鸿海企业集团在国内、美国、日本至今共取得超过11,000件专利权,此为多年研发成果的具体展观。鸿海企业集团禀 “爱心、信心、决心”和“融合、责任、进步”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二地研究发展、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经营实践,努力以更好的业绩回报社会。

  2003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四百大企业中,鸿海精密是七家上榜的台湾公司营收排名最高者,居291名。鸿海近几年快速发展,成为台湾民营企业的龙头,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积极主动投资大陆。

  “鸿海”于1977年赴大陆投资,现今“鸿海”已成为大陆台商的第二大出口商,“鸿海”大陆厂的成本竞争优势、研发技术不断提高,获利更是逐年提升。据悉,鸿海连续五年来销售成长62%,成绩骄人,而其中公司大陆厂的生产占了相当重要部分。

  鸿海企业集团大陆主要制造基地富士康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大陆发展而来,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

  目前,“鸿海”生产重心已经移至大陆,设立于1996年的深圳龙华科技工业园,占地1500亩,员工3.3万,建成后为“鸿海”开始大规模生产个人计算器硬设备奠定了基础。

  位于深圳的富士康集团是鸿海在大陆的公司,早在七八年前,就排外商投资的第六位,同样名不见经传。2001年富士康出口额达24亿美元,占深圳当年出口总值的6.2%,在“中国出口200强”排名中高居第二,而与他并肩的是东方国际、中国石化、普天信息、摩托罗拉(中国)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有趣的是,郭台铭虽然对自己及鸿海不事张扬,却总爱张扬“山西”二字,“总裁我是山西人,未来世界是3C(山西的谐音)(3C就是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性数码电子Consumer-electronics)。”类似宏论鸿海内外耳熟能详。郭台铭爱喝酒,或者说爱喝汾酒,自己和集团“喝酒必汾”。在深圳,每进一个酒店都先问有没有老白汾,一声没有扭头就走。“因为我,深圳各大酒店都摆上了老白汾。”这成为郭台铭十分开心的一件事。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位纵横三大洲、麾下五万兵的IT枭雄,居然对37岁才涉足的家乡一往情深。捐500万为桑梓葛万村修桥,捐200万设立“爱吾奖学金”,投资500万美元,设立富晋精密模具公司……

  鸿海自1988年移师大陆创办富士康以来的十多年内,年均增长率均超过60%,其它年份也在60%左右,如2001年50%多,2002年70%多。2003年突破3000亿台币大关已经山头旌旗在望。

鸿海精密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4年鸿海以30万台币、十来个员工草创时,生产的产品是黑白电视机旋钮,由于旋钮与他后来生产的连接器一样,模具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产品品质,所以从1977年开始,好不容易蓄积起第一笔资金的郭台铭,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到日本买进模具设备,盖自己的模具厂。二是买地建厂,不用再租借厂房;三是在原料面临涨价的情况下,买原料囤积居奇。面对金钱游戏的诱惑,几经挣扎,郭台铭决定选择前者。而就在模具厂盖好半年后,郭台铭原先想购买的那块土地已涨了3倍,原料也水涨船高。许多同仁不理解:“到外买(模具)反而比较便宜,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呢?”如果求近利,他还可以把模具厂卖掉,回去买地。但是一心想打出江山的郭台铭,始终没有回头。1980年鸿海模具厂开始出现业绩,后来鸿海陆续建立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与同业的距离。进入80年代,PC工业起飞,黑白电视衰退。拥有模具技术的鸿具驾轻就熟,很快切进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建立起连接器霸主地位。

  鸿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铭总爱对外强调他做的是“机械”而非“电子”。在富士康集团,鸿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FOX-cavity”,饶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大家能够理解;而其内部代号或简称竟是一本正经的“核心”。

  一位IT之腕说:“代工是生产别人不能做的产品,而不是生产别人不想做的产品”郭台铭凭借模具为龙头的技术基础,成功地做到了“在我的领域内,没有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什么会在EMS厂中排名第五而赢利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鸿海做大的最关键一步,是选客户。郭台铭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来突出鸿海的“一流客户”。郭台铭在30岁时即发誓只与世界一流大厂做生意,紧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发展。现在IBM康柏英特尔索尼惠普戴尔思科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著名的IT业公司均是鸿海的客户。鸿海早已具备电脑等整机生产能力,但郭台铭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梦”。各大公司不用担心会突然冒出一个“鸿海牌”来和自己竞争,更加放心地拓展与鸿海的合作。鸿海没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个品牌都有鸿海!换言之,任何一个名牌都可能因失误而重挫倒下,如果鸿海遭遇类似命运,只能有一个前提,每一个至少大多数名牌都已重挫倒下。

  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其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1999年,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2002年,鸿海跃居台湾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在《商业周刊》2002年“全球科技百强”中排名第三。

  2003年,鸿海在手机代工毛利率急剧下降的情形下逆势而上,显露出其强大的野心。将其在PC代工上构造的完整价值链移植到手机上,进一步发挥这种结构的潜力,是鸿海显而易见的目标。作为台湾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业界已经看到,未来的鸿海有望直逼手机代工业的龙头宝座。

  集团蓝图:扎根中国、全球运筹。坚持在多元化发展方向基础上着力于一体化建设的鸿海集团。

鸿海专利结构布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Image:鸿海的专利布局.gif

  郭台铭表示,鸿海在研发及专利上的布局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发明专利比重从十年前的27%提高到去年的78%,显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未来五年更要持续朝向纳米、生医等领域布局。

  这也是郭台铭首次对外公开鸿海专利结构布局;他强调,鸿海专利不只是在数量上名列前茅,在不同领域的布局及专利质量也都提升,已经成为可创造收益智慧资本,累积至去年收取的权利金已超过2亿元新台币

  他指出,鸿海近八年来,在专利申请累积量的平均复合成长率为32%,总申请量累计已达5.93万件,核准数量也超过2.6万件。在台湾,鸿海连续六年是专利申请量和获准量的双料冠军,去年在美国专利获准排名是第22名。

  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一定成果,却不被外界认为具有重要性;郭台铭感叹,台湾很多小股东、投资者都不认为这个有价值,认为土地等才有价值。不过,将来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就是资产,像是英特尔微软丰田都布局专利,甚至连Google搜索引擎上也要有很多专利。

  从鸿海的专利结构来看,发明专利逐年提升,十年前新型设计占65%,外观设计占8%,发明只占了27%,但是去年发明专利比重已经提高到78%,新型只占15%;他强调,主要就是因为技术创新,才能让发明技术比重逐渐提升。

  若从产业别来看,十年前大多数专利都是在连接器部分,占94%,但到了去年,连接器只剩下24%,其它像是网络通讯、精密光学、无线通讯、LED、平面显示、纳米技术、PC系统等,布局已经有很大转变。

  郭台铭特别指出,鸿海去年在纳米技术上的专利比重已经达到4%,这也是未来继续布局重点,可以应用在材料技术上,甚至和很多其它生医、太阳能等领域结合。

  此外,像是LED、人机互动、精密控制/机器人、数字认证、声音影像压缩、图形应用接口、制造技术创新、精密光学、网络通讯也都是未来布局的方向。

  无论是那个领域,郭台铭强调:“重点是要做一些Fundamental(基础的)技术”,“不是今天做个包子、明天做个水饺”,鸿海应该是去生产面粉、去生长小麦,思考怎样让小麦长的比较快这类的事情。

  郭台认为,这几年尤其在不景气冲击后会让产业有结构性改变,而研发、申请专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现在布局研发就是鸿海的前途。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鸿海精密集团”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鸿海精密集团 3C产品 Fundamental GDR Google IBM 《商业周刊》 上市 专利权 中国石化 丰田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