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强制储蓄效应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强制储蓄效应(effect of forced saving)

什么是强制储蓄效应 编辑本段回目录

  强制储蓄效应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之一。这里所说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主要来源于家庭、企业与政府。正常情况下,三个部门各有各的储蓄规律:均由其正常收入中形成。但若政府以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增发货币,这种筹措建设资金的办法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则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

  (1)当政府为赤字而向央行融资时,货币发行增加引发通货膨胀。从而把家庭和企业持有的部分货币收入转移到政府部门,这部分收入就是通货膨胀税,它以隐蔽的手段增加了政府的投资。

  (2)政府为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时,采取直接压制消费的政策,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或直接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强制压缩消费基金,将个人储蓄转化为政府储蓄,从而形成强制储蓄。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强制储蓄效应”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标签: 强制储蓄效应 个人储蓄 中央银行 产品 企业 保证 储蓄 剪刀差 工资总额 投资 投资需求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